2024届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三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406

一、单选题

1.

在世界六大原生形态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一直在传承、创新和发展,从未中断。这表明中华文明具有(  )

A.不可分割的统一性B.以民为本的人文性C.源远流长的连续性D.多元一体的包容性

2.

春秋末期,孔子倡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老子主张顺其自然, 使民无知无欲 无为则无不治 ,这表明二人主张(  )

A.重建伦理和政治秩序B.通过道德教化治理国家C.维护商周文化的地位D.以民为本缓和社会矛盾

3.

南宋《农书》记载,一是将 地势之宜 列在 天时之宜 之前;二是将天时、地利统一起来合称为 天地时宜 ;三是更重视人的因素。 人定胜天 一词在南宋中期开始出现。据此可知,此书(  )

A.全面总结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B.标志传统农学完成根本性转变C.强调积极主动地改造利用自然D.深受理学格物致知观念的影响

4.

《警世通言》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金因一表人才、手脚勤快被商人刘有才招为女婿,后宋金一病不起被刘有才抛弃荒野。宋金后来偶然发财,成为家资万贯的富商,又化身钱员外向刘家求婚,刘有才求之不得,宋金终于与妻子团圆。这反映了(  )

A.文学世俗化日益明显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婚姻观念C.社会价值观念的颠覆D.市民阶层摆脱封建礼教束缚

5.

货币流通从来不是在静态的市场模型中自由运行,而是在动态社会中被自然、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所影响。据表2可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表1:1893—1899年各地区钱荒案例统计简表

时间

东北

华北

华中

华南

华东

西南

西北

1893

1

1

1

18941895

3

3

4

18961897

5

6

5

2

10

2

18981899

4

5

5

2

10

2

2

注:数字代表该区域发生钱荒省份的数量。

A.民族危机加剧了全国性钱荒B.清政府的 赈济 与钱荒成员相关C.钱荒出现的地区集中于华北D.国际银价下跌和铜价上涨是主因

6.

陈独秀主张彻底改革文体和文学内容,打倒 文以载道 代圣贤立言 的封建文学和 无病呻吟 满纸之乎者也矣焉哉 的老八股,使文学写人生、写社会。这一主张(  )

A.推动了平民地位的提升B.反映了鲜明的时代要求C.使文言文退出历史舞台D.促使青年思想发生质变

7.

图1为1919年6月29日《时报》刊载的题为《中(国)代表不签字之通告》的新闻,这反映了(  )

图1

A.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B.中国人民勇于进行反帝斗争C.西方列强争夺在华利益D.北洋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8.

图2为1927年8月至1928年4月,中共领导武装起义概况图,据此可知(  )

图2

A.党内右倾错误思想指导革命B.中共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C.党的中心任务是反帝反封建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形成

9.

全面抗战初期,毛泽东多次指示:八路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决定作用,但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为此, 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翼侧,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 。这些指示(  )

A.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B.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C.极大振奋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和士气D.有利于中共在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

10.

图3为《东北日报》创刊九年来的重大报道内容梳理示意图。据此可知, 《东北日报》(  )

图3

①见证东北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②是研究东北现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③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④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

1952年初,毛泽东就美国在朝使用细菌武器作出指示后,中国病理学家李佩琳、吴在东致信李约瑟,呼吁英国科学界共同制止美国开展细菌战;医学家方石珊、细菌学家陈文贵分别在多个国际场合对美国开展细菌战进行了控诉。这表明此时(  )

A.中国科学界积极配合外交工作B.科学研究重在进行舆论斗争C.国际合作受到两极格局的影响D.科学研究团体进行跨国交流

12.

约公元前10—7世纪的亚述帝国时期,亚述人将蝗虫视为美味,但蝗灾也令人颇为忌惮。亚述国王不仅命人熏蒸和捣毁蝗虫卵,而且将收集和捕杀蝗虫的数量作为考核官员治蝗工作的依据。据此可知,亚述帝国(  )

A.重视治理灾害B.重视官员能力考核C.饮食结构丰富D.农耕文明领先世界

13.

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在《中世纪的秋天》中写到: 在中世纪嘈杂的繁忙生活中,有一个声音总是压倒一切的,这就是钟声……在日常生活中,钟声就像关怀人的、善良的精灵,总是以熟悉的声音宣告悲伤或喜悦、平静或焦躁、集会或告诫。 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

A.基督教会推动了社会文化发展B.封建领主权力不断扩大C.庄园农奴制下的生活单调乏味D.宗教伦理具有双重作用

14.

对比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和美国1791年《权利法案》可以看出,英国法案第3、5条确立了宗教权利和请愿权利,美国法案第1条也包含这两项权利;英国法案第7条规定了新教徒的武器置备权,美国法案第2条正来源于此;英国法案第10条和美国法案第8条都是限制酷刑。这表明(  )

A.英美革命都充分保障了人权B.英国清教成为美国革命旗帜C.美国建立起英国式政治体制D.美国从传统政治中完善自己

15.

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指出: 批发商这类经济界人物同共产主义似乎有天壤之别。但正是这类矛盾在实际生活中能把人们从小农经济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引导到社会主义。 据此可知,苏俄(  )

A.社会主义制度完备B.努力探寻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C.准备全力发展商业D.全面放弃了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16.

表2为1999年至2008年主要气体年排放量统计表。据此可知(  )

表2 单位:亿吨

温室气体

全世界

西方七国工业集团

二氧化碳

298000

153237

甲烷

375

139

一氧化二氮

5.7

2.6

HCFC22

0.2

0.17

A.西方国家未重视环境保护B.城市化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C.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D.发达国家对环境治理负有主要责任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随着春秋时代华夏意识的产生,汉民族开始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为诸子百家的诸文化被创造出来,又逐渐在秦汉时代被统合为华夏的文化。秦汉对前代的继承方式,带有将原本来源各异的民族与其诸种文化整合为汉民族、中国文化的特质,统一的文化意味着 中国 的形成。

——摘编自【日】石见清裕《秦汉VS隋唐,历史为何总是惊人的相似》

材料二
隋唐对前代的继承之处,是汉民族向南方扩张,同时从北方新来的诸民族不断涌入中原。北方民族带到中原来的还有接受波斯文化形成的希腊风伊朗文化和接受印度文化形成的中国佛教文化,以及道教文化。隋唐结束了魏晋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混乱,带来久违的和平与繁荣的唐代。

——摘编自【日】宫崎市定《在素朴主义的民族和文明中的东洋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汉文化与隋唐文化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秦汉与隋唐文化差异的原因。(7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工业革命完成后,工厂规模发生了根本变化,单个资本的弱点已经暴露出来,投资的最低规模限制,要求将股份公司制度广泛地用于制造业。(起初)制造商对成立公司还抱着猜疑和冷淡态度,他们建立工厂所需的资金依然依靠内部积累和银行贷款。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大工业企业逐渐增多,这时资金的筹集成为重要问题,股份有限公司的许多方便渐渐吸引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领袖们。这些领袖意识到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既可以筹集充足的资金,又可以分散风险,还可以让公司获得生命力,永远经营下去。于是,他们动手改造原先的企业或者按照公司的模式建立新企业。这种改造运动在冶金和工程行业中风靡一时,并逐渐扩大到其他行业。在截至1885年10月为止的这5年之间,约有560个私营行号改组成为公司。

——摘编自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经济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期西方企业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司制度发展的原因。(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高等专科学校与职业学院两种类型的院校。1919年后德国颁布一系列诸如《职业教育法》、《联邦德国职业学校总协定》的法律法规,立法体系完备详细。 双元制 为学生提供很多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在生产实践的一线平台学习,既能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又能快速发现和掌握新的学问。2003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费中企业投入103亿欧元,国家投入56亿欧元,企业占72%。

——摘编自吴建国《中外高等职业教育法治化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还没有系统化,没有广覆盖,配套性地方法律法规少。虽然国家明确规定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以学科本位或者知识本位为主,知识与现实工作联系不紧密。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总经费投入的比例,几乎都在11%~13%之间徘徊,远低于国际上25%的比例标准。当前我国财政性经费依然是职业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

——摘编自孙希《中外高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比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9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 部分亚运会主题(宣传)口号

届次

年份

城市

主题宣传口号

1

延至1951

新德里

3

1958

东京

永远向前

11

1990

北京

团结、友谊、进步

12

1994

广岛

亚洲和谐

13

1998

曼谷

友谊不分国界

14

2002

釜山

新理念,新亚洲,同一个亚洲,世界的釜山

16

2010

广州

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19

2023

杭州

心心相融,@未来读作心心相融,爱达未来

——摘编自厉大远《亚运会主题口号分析》

从表3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