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承德市九师联盟高二第二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选择性必修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15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发现,龙山文化的山西陶寺墓地,已发掘的墓葬分为大、中、小三类。大型墓圹穴宽大,葬具讲究,有棺有椁,随葬品多而精美;中型墓随葬品较少;小型墓圹穴仅能容尸,多无木质葬具和随葬品。这说明龙山文化时期(  )

A.阶级分化现象明显B.阶级压迫异常的残酷C.国家初始形态出现D.邦国林立格局被打破

2.

《礼记·表记》云: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到了西周,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礼作为行为规范的意识凸显。同时,《诗经·大雅·民劳》云: 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这一转变反映出西周时期(  )

A.专制王权不断强化B.人文意识得到增强C.神权意识逐渐消亡D.宗法制度走向成熟

3.

春秋战国时期, 圣王卑礼以下天下之贤而王之,均分以钓天下之众而臣之 成为各诸侯国的共识。例如燕昭王 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秦孝公也曾下令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这些现象(  )

A.打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B.源于社会层级之间流动渐趋强化C.促使平民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

4.

下表所示为史籍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体现出该时期(  )

史料

出处

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左传》

关市几而不征……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

《荀子》

子贡废贮贱买贵卖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

《史记》

A.全国市场初步形成B.商人活动不受限制C.商品经济比较活跃D.人身依附关系松解

5.

《秦律十八种·杂抄》中规定:不得同时从一户抽调两个劳动力去服役;《秦律十八种·司空律》中规定:因欠债而以劳动抵消债务的轻罪囚徒,应根据农时暂时释放,给予他们播种和管理庄稼幼苗的时间20天。《秦律》中的这些规定反映出(  )

A.连年征战导致劳力匮乏B.秦律细密严苛刑罚严酷C.帝国统一助推律法革新D.统治阶层重视小农生产

6.

国家稳定后,秦始皇开始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政府还编制了《行书律》,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地方主要由郡守和县令共同负责交通运输。据此可知,秦朝交通建设(  )

A.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B.得益于法律制度的建立C.促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D.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

7.

辽朝在官制上分南面官和北面官两种。北面官不用汉人,南面官则契丹人和汉族地主阶级的上层分子都有。北面官管宫帐、部族、属国、兵机、武铨、群牧等事情,南面官管汉人州县、租赋、汉人军马、文铨、丁口等。辽朝采取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本民族统治机构的行政效率低下B.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利于缓和民族矛盾C.游牧民族汉化的程度在逐步加深D.民族交融促使契丹的政治制度优于宋朝

8.

在古希腊,奴隶的人数最少也能占雅典人口的1/2,且奴隶的专业化分工很详细。《奥德修记》中就曾多次提到纺织女奴、狩猎奴和牧羊奴等,其中用于采矿的奴隶最多。同时,城邦或奴隶主可以任意转让、出租,甚至出卖奴隶,如有一些奴隶主专门蓄奴以用于出租。这可用于说明古希腊(  )

A.奴隶与贵族的斗争异常激烈B.奴隶是维护城邦共同体的重要因素C.民主政治带有贵族政治色彩D.间接民主取代直接民主具有必然性

9.

政治上,中世纪欧洲王权支持教会的传教活动,影响教会内部事务;教会为国家提供统治人员,调解冲突的政治力量,为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法律上,国家法律保护教会利益;教会促进法律的基督教化,教会人士参与法律的制定,教会法的约束力遍及整个社会。中世纪王权与教会的这种关系(  )

A.反映出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B.推动了欧洲政治民主化进程C.利于维护西欧的封建统治秩序D.改变了王权受限的不利局面

10.

在西方文明史上,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构成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几乎全部译成阿拉伯语,柏拉图的知识以智慧文学的形式在阿拉伯世界流传,还有大量古希腊语医学著作被译成阿拉伯语言,此后又传入欧洲。据此可推知,该运动(  )

A.造就了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局面B.体现出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和碰撞C.为文艺复兴在欧洲兴起创造了条件D.促使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

11.

下表所示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要著作的重要内容。这些可用于说明明末清初思想家(  )

著作

重要内容

《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日知录》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责。

《读通鉴论》

天下之治,统于天子者也,以天子下统乎天下,则天下乱。故封建之天下,分其统于国郡县之天下,分其统于州。

A.对社会治乱的思考B.有效激发了民众的社会责任感C.摒弃理学核心思想D.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流方案

12.

《摩奴法典》将人们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作了更为严格的区分,婆罗门是第一种姓,掌握神权,垄断文化;刹帝利是第二种姓,掌握军政大权;吠舍是第三种姓,主要从事农牧业和商业;首陀罗是第四种姓,绝大部分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居民,有一些是失去村社身份的自由人,有相当一部分是奴隶。这些规定(  )

A.客观上加剧了古印度的社会矛盾B.旨在利用宗教手段推行社会教化C.说明古印度的等级结构日益复杂D.体现出早期人类文明具有独特性

13.

下表是1650~19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变化情况(单位:%)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

1650

18.3

18.3

2.4

5.45亿

1750

19.2

13.1

1.6

7.28亿

1850

22.7

8.1

5.1

11.71亿

1900

24.9

7.4

9.0

16.08亿

A.疫病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B.人口变化受世界市场扩展的影响C.技术革命推动了洲际间人口流动D.奴隶贸易促使美洲丧失大量人口

14.

据考古发现,在乌兰巴托附近的诺彦乌拉匈奴墓中,出士了大量的汉朝锦绣织物,用彩丝绣出流云、鸟兽、神仙骑鹿的图案;还出土有安息、大夏、小亚细亚的毛织品,上面的图案有植物纹、鸟兽纹及人物纹。另外,在出土的丝绸上还绣有形同黑海北岸斯基泰文化的人物形象。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佐证(  )

A.中国与欧洲开始广泛的直接贸易B.汉朝政府的经济政策趋向务实C.统治集团积极开拓海陆丝绸之路D.丝绸之路促进了区域文化交流

15.

下图为1954年印度尼西亚《青年报》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体现了(  )

A.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已进入新高潮B.新兴国家对其发展的担忧C.武装起义是国家独立的主要手段D.被殖民国家革命任务改变

16.

法国于1887年通过了第一部历史建筑保护法,首次规定保护文物建筑是公共事业。1900年,英国对《古迹保护法》进行修订,从古迹遗址扩大到宅邸、农舍、桥梁等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规定: 凡公约缔约国均可要求对该国领土内组成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之财产给予国际援助。 据此可知(  )

A.西方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主导作用B.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文化遗产的价值C.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据重要的地位D.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确立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西周是宗族统治的鼎盛时期,宗族体系十分发达,整个社会如同一个大家庭,通过分封制的形式建立起来,以宗法制作为维系的纽带。天子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诸侯国是由天子分封的,卿大夫的采邑则是由诸侯分封的。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有天然的血缘联系和政治婚姻关系,既是亲戚又是君臣,自然就形成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臣服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表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

——摘编自雷海宗《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不久行中书省便成为固定行政区。行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各省设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为正副长官,又有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分管省内各种事务。丞相、平章大多由蒙古亲王充当,权力极大,除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吏以外,有权自选官吏。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简析西周政治制度推行的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元朝地方体制较之西周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同的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孔子向来是十分尊崇礼仪的,孔子所谓的礼,简单说是 仁礼 ,是合乎仁德之 ,也就是合乎忠恕之道的外在行为规范。他以严格的外在礼仪形式来践行 。《论语》中记载了很多孔子在日常活动以及朝会和出使时的种种守礼行为,如孔子在乡里之间温恭谦逊,在宗庙朝廷之上非常恭敬,孔子也不用红色和紫色作为平常的便装。孔子认为 礼制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有两个重要的原则,即 尊尊 亲亲 。孔子认为要维护这种 草尊 亲亲 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就必然要求不同的人在包括从车马服饰到钟鼎等器物使用上,都要在大小、质地、形制、数量各个方面加以区别。在孔子看来,普通人通过自已的努力完全可以成为 君子 。所谓 君子 是尚德的,他们一切以仁爱为出发点,所以又能表现出忠、信、恭、义、礼等种种美德。当然,孔子常说的 夏礼 般礼 ,就是指夏、商两代王朝的文化成就和整体文明状态。

——摘编自谢婧《孔子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荀子说: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又说: 礼义生而制法度。 据此,荀子提出了 非礼无法 的思想。荀子突破了传统儒家只重视 的思想格局,在治国策略上也改变了 德主刑辅 的传统,对于违礼的惩戒也打破了只按传统习俗柔性对待的方式,将 融入礼之中或将 提到法的位置上,以此作为治理国家的手段。

——摘编自龚建平边颜《简论荀子以礼法为核心的法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 的思想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对 的思想的新认识,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战国时期,小国的生存危机驱使魏文侯起用李悝,拉开了战国大变法序幕。《汉书·食货志》载,李悝为魏文侯 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 在治国用人时,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李悝痛斥 淫民 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 。对于这种传统的既得利益者,李悝主张 夺其禄 ,以便吸引和任用 四方之士 。这使得魏国很快成为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

——摘编自高专诚《战国前期李悝变法的历史反思——兼以吴起变法、商鞅变法为参照研究》

材料二
(李)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法》一篇,又以《具法》具其加减。

——摘编自房玄龄等《晋书·刑法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变法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悝变法的效果。(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类历史伴随着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的现象。如果越过的地界为国界,这种迁移就成为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一种人口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今的国际人口迁移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国家间的关系有着十分密切而又错综复杂的联系。下表所示为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

时期

概况

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

在欧洲,日耳曼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欧、西欧和北欧;斯拉夫人的一支南斯拉夫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东欧;在亚洲,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逐渐扩散、分居到西亚北非;突厥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亚和小亚细亚;在非洲,班图人从尼罗河流城扩散、分居到非洲南部

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前期

15世纪开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从欧洲到达南美洲;18世纪后,荷兰人从欧洲到达南部非洲;19世纪后,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到达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非洲内陆国家人口向西非海岸国家迁移;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向中东石油生产国迁移;日本、德国、意大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国的人口返回本国

——摘编自李宏规《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家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人口迁移 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