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17

一、单选题

1.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自然被视为宇宙之源,是生命存在的基础。儒家要求人类对自然界的万物怀有敬畏之心,道家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的道,佛教提倡与自然界共同生活。这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是(  )

A.和而不同B.厚德载物C.天人合一D.中庸之道

2.

古代中医的主流认识是思想及记忆由 主管。1599年,利玛窦刻印出版了《西国记法》一书,指出了 记含 (记忆)的器官在脑囊,其位置在 颅额后枕骨下 ,所以人在想不出事时 其手不觉搔脑后 。利玛窦的上述学说(  )

A.使西医成为主流医学B.遏止了中医的发展C.迎合了天朝上国观念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3.

18世纪前期,中国在欧洲学者的眼中,是一个令人神往的 理想国度 。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们对中国的好评潮开始 退潮 ,逐步认为中国是一个 专制和愚昧 的国家。这一转变缘于(  )

A.中西交往的不断深入B.中国闭关政策的推行C.欧洲民族意识的增强D.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4.

古埃及实际上是一个农业国家,处在大海和沙漠的包围之中。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古埃及人迫切地渴望着绿色,渴望着绿洲与水源,因此就有了初始的对植物的崇拜情结。这说明古埃及人对植物的崇拜(  )

A.是地理与人文环境的产物B.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C.推动了古埃及社会的发展D.促使宗教思想逐渐成熟

5.

公元6世纪,中世纪最权威的拉丁语法手册——普里西安的《基本原理》——在君士坦丁堡写成。凡是读过普里西安著作的人,不但学到了语法传统,还品读到了西塞罗、维吉尔这些名家著作的精彩片段。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拉丁语在拜占庭帝国普遍使用B.古罗马文化对区域文化影响深远C.奥斯曼学者吸收罗马文化精粹D.中世纪文人热衷于市民文学创作

6.

如图所示为古代印度佛教经典南传与北传的书写文字。材料可用于说明,古代印度(  )

巴利文佛经(南传) 梵文佛经 (北传)

A.国家分裂局面形成的状况B.教育管理系统的混乱C.文化具有多元性与辐射力D.佛教传播方式的变化

7.

为打击占据罗马西班牙行省的日耳曼人分支汪达尔人,415年,罗马统治者支持另一分支西哥特人迁徙至西班牙。之后,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王国并定居于此,并与当地土著及罗马人接触来往,相互联姻。这说明西哥特人的迁徙(  )

A.改变了欧洲的区域族群分布B.解决了罗马帝国的边境压力C.造成了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D.限制了西班牙土著文化的发展

8.

当前,多元文化主义逐渐从澳大利亚社会的边缘观念发展为社会的核心理念,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把澳大利亚建成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并致力于将澳大利亚社会建设成为 全球一致,无人种、肤色或国籍之歧视 幸运之邦 。这一现象(  )

A.促进了澳洲管理体制多元化B.是知识精英迁入澳洲的结果C.与澳大利亚开发的历史有关D.推动了亚太经合组织的扩大

9.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昭通出土了汉代的 蜀郡铁插 、中原地区的博山陶炉,云南昆明出土了五铢钱、中原铜镜等汉代实物。《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了巴蜀商人如卓氏、程氏等冶铁铸器倾销云南。由此可以证实,汉代(  )

A.西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交往密切B.云南地区的农耕生产十分发达C.丝绸之路开通推动西南地区开发D.郡县制度在西南地区普遍推行

10.

1720—1770年,停泊于广州港内的欧洲商船不断增多,从中国购回茶叶、瓷器和丝绸等。仅1766年,造访广州港的欧洲商船就多达34艘,其中包括21艘英国商船。由此可知,当时(  )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B.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C.中国的商品深受欧洲市场欢迎D.中国逐步向英国开放市场

11.

中山装的设计包括南洋华侨流行的 企领文装 和西装的样式。孙中山先生与裁缝黄隆生合作,将西装衬衣的硬领和传统服装的特点结合,最终设计出了中山装。这说明中山装(  )

A.影响西方服饰发展B.引领当时服饰变革C.侧重南洋服装样式D.融入多种文化元素

12.

亚历山大在远征中,无论他把军队带到哪里,他都以希腊的形式建造希腊城市。在这些希腊人的生活中心,最初的希腊人或马其顿人与当地居民生活在一起。由此可见,亚历山大远征(  )

A.稳固了帝国的统治秩序B.推动了不同文化的碰撞C.助力希腊文化远播亚非D.丰富了国家治理的内涵

13.

早期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后,将原住民的传统宗教视为 野蛮 异端 ,强迫原住民改信基督教;强迫原住民舍弃自己的母语,只允许其学习并使用欧洲语言。此举旨在(  )

A.传播欧洲先进文明B.消灭美洲土著文化C.淡化美洲民族意识D.强化欧洲殖民统治

14.

1985年,美国国会和大使馆支持美国电影协会在韩国建立好莱坞发行公司,要求韩国增加放映好莱坞影片的时间。另外,在与加拿大、法国就电影产品在商品与文化定位上发生冲突后,美国对这两个国家采取了经济制裁措施。这反映出当时(  )

A.美国文化霸权主义凸显B.冷战 逐渐渗透至文化领域C.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D.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15.

如图所示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国立高等工业学堂颁发的修业文凭。文凭上用工整的毛笔字写着学生的修身、国文、算学、历史、物理、化学、英文、地理等12门学科的分数。从中可以窥见,清末教育(  )

A.实现了近代化转型B.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C.难以培养实用人才D.呈现新旧并存的特征

16.

近年来,在裸眼3D全息投影展示、VR虚拟现实、体感互动等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共享、增强公众互动性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这说明(  )

A.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B.现代博物馆的职能不断扩充C.现代科技进步助推博物馆发展D.博物馆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近代文化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其兴起与发展均是被动的。中国没有经历类似于欧洲文艺复兴那样的运动,中国近代文化是在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面临外国的挑战下而被迫萌发出来的。在民族危机面前,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一系列探索救亡图存的改革,他们力图通过改革向西方学习,达到振兴中华的目的。19世纪后40年里,中国流行的思潮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对西方的学习与模仿局限在器械、科技、教育等方面,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 全盘西化 ,则体现了对西方文化的模仿。

——摘编自梁海燕《浅议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

材料二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国的交流互动由经济、科技领域转向了政治、文化领域。经济全球化浪潮来袭,文化方面出现了 文化全球化 的思潮,这种思潮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导致人们对自己国家文化认同的弱化,甚至引起民族文化的衰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坚定文化自信对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摘编自马睿《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蒲安臣条约》签订以后,华工赴美的人数大幅度增加。187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大量工人失业。1876年,加利福尼亚州参议院设立了一个调查小组委员会,专门负责调查中国人移民问题。委员会写成一个报告书,提出了解决中国移民问题的办法:所有中美条约,凡是准许中国人移入美国的一律作废;由美国国会制定法律,限制中国人每次在美国上岸不得超过10名。

——摘编自郭惠《〈蒲安臣条约〉与中美交涉华工事务研究》

材料二
1879年2月15日,第四十五届国会通过了一项议案(众议院2423号议案),禁止任何载有超过15名华人的船只进入美国。海斯总统否决了该项议案。在否决咨文中,海斯总统说明了否决的理由:该议案有悖于《蒲安臣条约》,而 对我们与中国的现有条约的简单侵犯,是对国家的更广泛与更持久的利益的莫大麻烦 。然而,他同时指出: 我认为太平洋沿岸诸州人民的严重的不满情绪,他们由此而产生的对将来更加严重的忧虑,值得全国人民最严重的注意和国会与总统的深切关注。 1868年签订的《蒲安臣条约》有明确的自由移民的规定,根据通行的 条约必须遵守 的原则,美国就不能擅自制定排华法案。1880年正是美国大选之年,海斯总统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选票,立即派人赴华商谈修约事宜。最终,中美签订了《安吉立条约》,条约赋予了美国政府 整理 暂停 华工的权力。

——摘编自曹新群《美国政府华工政策的演变1868—1894》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76年美国加州参议院 报告书 中的华工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评析美国海斯总统对 2423号议案 的否决。(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83年6月,以佐野敏男为团长的日本静冈县日中茶业考察友好访华团一行十人,由上海入境到访江西省,与江西省农牧渔业厅及江西省农科院蚕桑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围绕茶叶生产、贸易、消费等议题进行了座谈。1983年8月,日本静冈县茶叶试验场副研究员后藤正访问杭州,对当地的茶树品种、茶树种植、茶叶加工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考察,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交流了日本茶园施肥的生产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优化茶园土壤、培育香气高的茶叶优良品种与提升制茶工艺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振华《日本静冈县茶叶专家来杭考察》

材料二
日本茶道里千家(茶道文化社团)与中国开展茶文化学术交流,其不仅派遣访华团开展短时间交流,还着眼长远,积极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合作,通过开设茶道文化课程、接纳留学生等,培养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人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日本茶道里千家与天津商业大学合作开办了 天津商学院里千家茶道短期大学 ,不仅招收日本留学生进修汉语、京剧、太极拳、陶瓷、绘画、书法、茶道等课程,还招收中国学生学习日本料理、茶道等。

——摘编自汪伟《商学院里千家茶道短期大学举行毕业典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派出茶业友好考察访华团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日双方进行茶文化交流活动的内容。(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日茶文化交流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1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国家

世界文化遗产

简介

埃及

阿布米那基督教遗址

早期基督教圣城,位于亚历山大城市的南部,城中的建筑包括教堂、洗礼池、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公共建筑、街道、修道院、民居和工场

伊朗

巴姆城堡

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的必经之地。城堡高约61米,占地20公顷,约建于萨珊王朝之前

叙利亚

帕尔米拉古城遗址

古城处于12世纪几种文化的交汇处,所以它的艺术和建筑能够把古希腊罗马的技艺与本地的传统及波斯的影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当地,许多纪念性建筑得以保存

印度

桑吉佛教古迹

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是现存的最古老的佛教圣地

中国

莫高窟

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韩国

八万大藏经藏经处

韩国最著名的三大佛寺之一,寺中存放着13世纪问世的世界级文化遗产——高丽大藏经版

意大利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文艺复兴的摇篮,和美第奇家族的支持有关,还保存有米开朗琪罗、拉菲尔和达·芬奇的杰出作品

捷克

利托米什尔城堡

承袭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拱廊式城堡建筑风格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全》等

从表中选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世界文化遗产,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其配上解说词。(要求:主题明确,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取和解说词须切合主题,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