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5 浏览数:303

一、单选题

1.

历史文献记载,夏代之前的 五帝时代 出现了 万邦 并存、战争频仍的政治格局。关于万邦时代的历史真实性问题,有学者做了如下研究。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证据

结论

《尚书·尧典》记载,帝尧时期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气候突变导致的人口与资源的失衡,进而触发区域规模性冲突和战争。战争频仍的五帝时代相当于中原地区龙山时代的中晚期

考古证据显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中晚期最突出的特征是设防城址大量出现

湖北神农架山宝洞高分辨率的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显示,距今40004100年东亚季风突然减弱,降雨减少,气温下降

A.最接近万邦时代的文献记录真实性最大B.万邦时代属于神话传说不具有历史价值C.多重证据的综合提升史学结论的可靠性D.家国情怀和民族主义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2.

唐朝科举制规定,没有触犯律法,身家清白之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士人可以自己推荐自己,决定是否进仕。科举制确立了统一的考试内容和选拔标准,让所有学子都有机会按照这种途径获得官职。这表明唐朝的科举制(  )

A.利于增强士人的政权认同感B.剥夺了门阀士族的入仕权利C.使朝廷控制官员的力度加强D.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

3.

南宋岳珂《桯史》卷二记载,一位富翁对想发财的穷书生说: 大凡致富之道,当先去其五贼。五贼不除,富不可致。 穷书生请教五贼是什么,富翁说: 即世间之所谓仁、义、礼、智、信是也。 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

A.抛弃重农抑商的政策B.价值观的冲突与矛盾C.儒家传统义利观回归D.理学世俗化趋势加强

4.

顺治三年,魏礼述称:“(福建宁都)下乡闽佃先代相仍,久者耕一主之田,至子孙十余世,近者五、六世,三、四世。 据乾隆刑科题本所记,福建仙游县佃户林正佃种地主陈王里的土地, 议定每年租谷二石二斗,交各房轮收办祭,并在(契)约内载明:如无欠租,不得另付他人耕种,相安已久 。据此可推知,当时(  )

A.封建土地所有制瓦解B.种植业以经济作物为主C.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D.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5.

据《汉口中西报》报道,1908年6至7月,全国各省纷纷请开国会, 而我湖北独无 ,直至8月2日,湖北教育厅召开特别大会才终于有所行动。在这次大会上,推举留日学生卢弼起草国会请愿书、湖北教育总会会长吴星陔为赴京请愿代表、捐赠请愿旅费等提议均遭被推举者拒绝。这反映出当时的湖北(  )

A.思想保守封闭B.社会经济落后C.封建统治稳固D.追求独立自治

6.

观察下图,该图可用于研究(  )

A.近代金融业兴起时期的状况B.国民革命时期的军费筹措方式C.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情况D.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基本步骤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注意细致、分别地接待外宾。如来自亚非拉的外宾, 要使他们通过参观访问,看到我国人民团结一致从事和平建设的巨大努力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宾要使他们感受到新中国比旧中国进步了。这种做法意在(  )

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B.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C.强化我国外交工作的意识形态因素D.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8.

古埃及人供养的大批祭司每日在神庙里为神祇举行三次献祭仪式,每年大约举办60场节日。节日是一种仪式或仪式集合,仪式展现的是神赋予法老永恒王权、确保法老健康长寿、保障埃及国泰民安。这表明古埃及(  )

A.实行开明宽容的宗教政策B.民众社会生活丰富多彩C.宗教与世俗王权紧密结合D.区域之间文化交流互鉴

9.

波斯帝国入侵希腊时,高级将领固然由波斯人担任,各支军队的实际统帅,却是各地自己的统治者。犹太人不仅被波斯国王放归巴勒斯坦,继续保持自己的信仰,而且获得了建立圣殿和城墙的许可。波斯帝国的做法(  )

A.有利于文明多样性的发展B.维系了帝国的长期稳定C.实现了对周边的和平征服D.推动了民族间平等交流

10.

在大约1500—1700年间,英国家庭结构及其社会功能发生缓慢演进。第一、夫妇核心的重要性增加,而家族亲属关系的影响力衰退了;第二、家庭作为一个物质分配和服务机构的经济功能减弱了。这从侧面反映出(  )

A.英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B.社会生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C.民主政治发展趋势明显D.工业革命导致家庭结构变化

11.

法国1791年宪法,以《人权宣言》作为总序言,它概括了大革命以来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还明文规定了国王即位后要向国民作忠于宪法的宣誓,逾期没有宣誓或事后收回誓言者,即为 放弃王位 。这些规定(  )

A.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B.实践了启蒙运动的最高成果C.反映了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D.强调分权制衡原则的重要性

12.

有学者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治理从原来G7为主体转变为占全世界经济80%以上的G20,成为全球治理的新起点。与此同时,全球网络造成草根阶层大规模卷入高层政治,出现全球范围的民粹主义浪潮,个人可以挑战全球政治而打乱秩序。这揭示出(  )

A.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主导全球化B.网络信息化排斥全球化的发展C.全球化发展进程面临新的挑战D.全球化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美国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交通问题。美国的交通革命从 税路时代(即收税或收费的大道)”开始。各州纷纷修筑自己的税路,部分解决了各州内部的运输问题。1800年美国开始修筑 国道 ,1833年修成坎布兰至俄亥俄州哥伦布的坎布兰大道,成为移民西部的要道。1807年蒸汽机成功运用于商业航行后, 汽船时代 到来,投资修建运河成为主流。各运河与天然河道形成密集的航运网,为东西部连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19世纪50年代起,美国交通运输业进入最具革命性的时代——铁路时代。铁路速度快、承载量大、受地理限制小,因而很快就超过公路和运河运输。

——摘编自陆宾《美国西进中的交通建设》

材料二
民国时期以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为中心的干线公路基本已建成通车,形成较为稠密的干线公路网。尽管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但路基仍然存在。故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了川藏、青藏等公路外,新建设的干线公路较少,主要是加强对干线公路的维修、养护,以提高干线公路的技术标准和通行能力。西部交通运输网络基本上是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三线 建设时期建设和形成的。改革开放后,西部交通进行了新线建设和旧线改造。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汽车运输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公路网的形成,在公路、铁路和水运三种主要运输方式中,公路线路里程占94%以上。被誉为 地球第三极 的青藏高原,以其海拔高、含氧量少、气候复杂著称于世。2001年6月,国家总投资330多亿元,动工修建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经过4年的艰苦奋战,在攻克许多罕见的科技难题之后,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

——摘编自胥江《西部交通运输与西部大开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近代交通建设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美国近代交通建设相比,新中国西部交通建设的不同之处。(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交通事业发展的认识。(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古代中华大地上的历代王朝或政权,尽管没有一个以 中国 为国号,但却以 中国 (华夏)王朝和非 中国 王朝进行区分。最迟在西周时期,周王所在的 王畿 被称为 中国 ,并形成了以周王为核心的 大一统 政治思想体系,主导着中华大地的历史走向,是实现 天下大同 这一最高理想境界的途径;春秋战国时期,有 中国 身份是诸侯争霸的有利条件;两晋南北朝时期则以 中华 替代 中国 成为诸多政权博弈的旗帜;宋辽金时期 中国 再次成为各政权博弈的政治借口,建立北魏的鲜卑人、建立辽朝的契丹人将自己的王朝谱系写入黄帝谱系之中,都是为成为中华大地的 正统 王朝这一政治目的服务的。这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远非 汉化 一词所能概括,也是 中国 认同得以形成的原因,多民族国家中国也因为中华大地上众多政权持续认同 中国 的存在而得以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李大龙《如何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华夷之辨与多元性?》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或某个时期,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二十年间,各种灾荒迭发,兵 匪祸不断,农民苦不堪言。从宋代开始,儒家知识分子选择将建设基层民生秩序作为其 外王 的重要手段与途径。20世纪20年代初期,深谙舆论之重要性的知识分子便以当时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作为其为农村社会发声的重要舆论平台。在灾荒救济方面,他们提出了 以工代赈 之策略。在教育改革方面,知识分子更是主动投身于乡村教育,企图以改良与发展乡村教育救国。在土地制度改革上,知识分子就土地国有还是私有意见不一。但他们的建议与呼吁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局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20世纪30年代后期,知识分子重建基层民生秩序的任务中断,民生关怀热潮走向回落。

——摘编自谌月《二十世纪20—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农村民生关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民生关怀热潮出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民生关怀热潮的积极影响及该思潮回落的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