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试卷(八)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361

一、单选题

1.

下图为商代王位世系图(部分) 三公二父 是商王康丁的五位旁系先王,他们经常一起受祀,祖甲多数情况下都是单独受祀。这些做法表明当时(  )

A.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B.兄终弟及方式渐趋成熟C.直系血缘纽带关系强化D.统治集团内部等级森严

2.

秦汉统治者在将国家权力深入乡里社会的同时,还不断迁徙打击各种扰乱乡里的社会势力,防控土地兼并、扶持自耕农生产,以儒家思想改造乡里社会风尚。这表明统治者(  )

A.实行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B.奉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C.注重乡里社会秩序的改造D.重视基层行政机构的完善

3.

西汉氾胜之汇录的《汜胜之书》,记述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宋代陈旉的《农书》,记述了土壤所宜以及积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技术;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这些农书(  )

A.得益于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B.表明国家组织力量的强大C.反映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意在推广先进的农业工具

4.

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5.

下表是1600—1812年清朝的农业生产和人口统计表。这主要说明当时(  )

年份

总人口

千人

农业人口

千人

耕地

农业人口人均粮食

总面积千亩

农夫人均千亩

总额

净额

余额

1600

120000

97200

725464

27.52

1765

819

469

1766

200000

170000

1036109

25.22

1700

789

439

1784

300000

255000

1009354

16.75

1122

521

171

1812

350000

297500

1050436

14.94

1012

470

120

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B.资源危机日益突出C.农业人口迅速膨胀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6.

下表为19世纪中期部分作品内容摘要。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人物

作品

内容摘要

徐继畲

《瀛寰志略》

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

姚莹

《康纪行》

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

龚自珍

《己亥杂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A.知识分子摒弃传统夷夏观念B.民族危机推动经世思潮发展C.改革政治制度呼声日渐高涨D.向西方学习已成为社会共识

7.

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 官督商办 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代表新的生产力的近代产业工人已达到20万人左右。这反映了(  )

A.近代工业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B.洋务企业实现了向民营企业转型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D.自救变革促进晚清社会结构变动

8.

近年来,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 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 ,共七册:《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12年颠沛的共和》《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1949年百年瞬间》。从书名中可见,编者认为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  )

A.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B.与政治的改革密切相关C.与战争的影响紧密关联D.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

9.

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指出,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再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就要胜利地完成了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任务应该是, 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次会议(  )

A.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B.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C.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D.推动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10.

下表反映了2002~2021年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情况。据此可知,中国(  )

时间

领导人

会议

所作讲话

2002

江泽民

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

《采取积极行动共创美好家园》

2012

胡锦涛

G20峰会

《稳中求进共促发展》

2021

习近平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团结合作抗疫引领经济复苏》

A.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B.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D.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11.

公元前1000年的—份纸草文献上写道:男奴隶西姆,从善良的织布匠哈甫家逃走了……西姆身高5英尺2英寸,红脸,茶色眼珠……如果谁能把他带回哈甫的店铺来,赏一个金币。技艺高超的织布匠哈甫总是应诸君的要求织出最好的布匹来。对此最为合理的推断是(  )

A.古埃及具有商业契约精神B.古巴比伦以黄金为流通货币C.古希腊手工业发展水平高D.罗马帝国奴隶制正走向崩溃

12.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平面十字形建筑物上方建造半球形穹顶,此种风格是在古罗马半圆拱顶墙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十字形平面建筑则是古罗马长方形大会堂建筑的演化建筑形式。这可用以说明(  )

A.东西方文化交汇于君士坦丁堡B.基督教文化起源于拜占庭C.古罗马文化滋养了拜占庭文化D.民主政治影响了建筑形制

13.

18世纪,英国议会大力改革文官制度,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和贵族的手中转移到各政府部门负责人手中,规定由他们和高级文官推荐录用。这一改革(  )

A.保障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B.导致议会独揽了行政权C.巩固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D.利于完善君主立宪制度

14.

如下图显示四个国家的工业成就,丙国最有可能是(  )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15.

苏联 一五 时期供应工人的计划储备食品按商业价格免卡零售。下表是食品凭卡和免卡每公斤售价对比情况。苏联这一举措(  )

食品

面粉

植物油

凭卡价格

27戈比

1卢布26戈比

92戈比

免卡价格

2卢布

8卢布

2卢布

A.有利于增加工业建设资金积累B.推动了农业和轻工业的迅速发展C.反映了产业发展重点开始转移D.体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

16.

如下表反映了20世纪国际产业转移的情况。这主要反映出(  )

20世纪50年代

美国将纺织、钢铁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西德等国,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信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20世纪6080年代

日本、西德等国积极发展集成电路、精密机械、家用电器和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将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给亚洲四小龙

20世纪90年代

欧美发达国家、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等大力发展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将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向中国和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地区转移

A.全球经济推动国际分工深化B.发达国家操纵国际秩序C.科技革命在各国发展不平衡D.西方国家吸引知识精英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唐太宗时期有关在高昌设置州县的争论

贞观四年(630年)高昌王麹文泰曾亲自朝唐。但贞观六年(632年)唐经焉耆之请,开大碛路,使得高昌独擅东西交通的格局被打破。高昌遂攻焉 ,又遏绝西域朝贡,攻唐伊吾,西联西突厥,北又挑拨薛延陀与唐的关系,唐与高昌关系破裂。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攻灭了高昌国。
关于如何统治高昌地区,唐太宗主张设置州县,大臣代表魏征反对,认为 陛下初临天下,高昌王先来朝谒,自后数有商胡称其遏绝贡献,加之不礼大国诏使,遂使王诛载加。若罪止文泰,斯亦可矣。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所谓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今若利其土壤以为州县,常须千余人镇守,数年一易,每来往交替,死者十有三四,遣办衣资,离别亲戚,十年之后,陇右空虚,陛下终不得高昌撮谷尺布以助中国。所谓散有用而事无用,臣未见其可 。但太宗坚持己见,依然在高昌设置了州县,并开始积极经营高昌。

——据《贞观政要》《资治通鉴》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出兵高昌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概括魏征对处置高昌国持何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唐太宗 坚持己见 的合理性。(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范旭东——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其个人经历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范旭东个人经历及主要建树

时间

个人经历及成就

1883

生于湖南,当年中法战争爆发。

19001910

赴日留学,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留校任教。

1911

受辛亥革命的鼓舞,放弃优厚生活,毅然归国。

1912

被派往欧洲考察盐政。

1918

在天津塘沽成立永利制碱公司。

1926

带领永利公司破解苏尔维制碱法近代欧美垄断的先进制碱技术,产出纯净碱,荣膺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1937

面对日本利诱,拒绝与日本合作,将天津和南京的工厂内迁,将机器、材料、图纸、模型抢运西迁,令技术人员和工人向汉口转移。

1945

突发急病逝世,周恩来与王若飞赠挽联:奋斗垂州载,独创永利久大,遗恨渤海留残业;和平正开始,方期协力建设,深痛中国失先生。

材料二
范旭东自述说: 为了这件大事业(制碱),虽粉身碎骨,我就要硬干出来。一个化学家,看见这样富的资源(盐碱地)而不起雄心者,非丈夫也。近世工业非学术无以立其基,而学术非研究无以探其蕴,是研究一事尤当为最先之要务也。

——邸彦莉《范旭东与永久黄工业团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 时代与个人 的关系角度,解读范旭东的奋斗之路。(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雷德·斯科特案

黑人奴隶德雷德·斯科特随主人到过自由州伊利诺伊和自由准州威斯康星,并居住了两年,随后回到蓄奴州密苏里。主人死后,斯科特提起诉讼要求自己和家人获得自由,1846年斯科特在一个反对奴隶制律师的帮助下,向密苏里州法院起诉,最终败诉。1854年斯科特的律师将此案上诉到最高法院。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决。首席大法官宣读了判词,并获得多数法官的支持。
德雷德·斯科特上诉理由
他曾随主人在伊利诺伊州等地区居住过4年,伊利诺伊州的宪法禁止奴隶制。因此在此期间他应是自由人而非奴隶。依密苏里州的法律规定,任何被不正当奴役的奴隶均可为其获得自由而提出诉讼,包括黑人和白人。密苏里州处理自由诉讼的司法实践还表明,此类诉讼奉行 一旦自由,永远自由 的司法准则。
联邦最高法院判词
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 公民 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因为殖民地时期以及独立革命时期,美国的公众舆论并不把黑人视为公民。《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作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 奴隶财产 。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
斯科特不能因为在自由州和没有奴隶制的领地居住过而获得自由。

——摘编自张锡盛《德雷德·斯科特案及其背景述论》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重大事件

时间

事件

1862

美国总统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66

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保障黑人的公民权利

1954

美国最高法院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判决布朗胜诉

1955

罗莎·帕克斯事件引起黑人罢乘公共汽车运动

1957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遣军队护卫黑人儿童入读白人学校

1963

马丁·路德·金在集会游行中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1964

美国通过《民权法案》,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原告布朗是名黑人,其女儿按照州法律规定只能去黑人学校,最终最高法院裁决布朗的女儿可以入读白人学校。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该案件所体现出的美国社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该案件的最终判决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黑人民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