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五校联考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0+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黑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43

一、单选题

1.

下面所示是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的青铜器 利簋 ,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学者考证 利簋 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一致。由此可见(  )

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有效途径D.历史真相不可能被真正认知

2.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分封制下形成的经济联系遭到破坏,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在商业上的表现是(  )

A.工商食官 制建立B.自由工商业者涌现C.重农抑商政策出台D.商人跻身社会上层

3.

秦汉以下,列朝力行郡县,帝王仍对皇亲国戚和功臣宿将封侯赐土,但明令王侯们 食土而不临民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郡县制度B.加强中央集权C.减轻百姓负担D.维持兵农合一

4.

以下是《漫画中国史》对西汉大农令孔仅和桑弘羊提出的 均输 平准 的通俗解释。汉武帝推行这一政策实质是(  )

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防范地方割据威胁中央C.打击地方富商大贾的势力D.促进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5.

下表为某同学搜集的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部分战争的简介。这些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

战争

时间

简介

赤壁之战

公元208

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以弱胜强,大破南下的曾军,曹操被迫退守北方,天下三足鼎立雏形形成。

淝水之战

公元383

东晋军队在淝水击败拥有绝对优势的北方前秦军队,前秦王朝走向分裂,东晋则将战线推至黄河以南。

梁武帝北伐

公元505

梁武帝组织了南朝规模最大的北伐,先胜而后败,最终与北魏鲜卑边界维持在淮河一线。

隋灭陈之战

公元588

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过长江,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并陆续招降了三吴、岭南等地区。

A.统一是历史发展潮流B.大一统观念已深入人心C.民族矛盾加剧社会动荡D.战争谋略的重要性凸显

6.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称: 自晋氏渡江,三吴最为富庶,贡赋商旅,皆出其地。 江南地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B.政府大力提倡种植经济作物C.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的沟通D.统治者的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7.

下面为某一著作的部分目录。明代王廷相评价这一著作为 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 。对这一著作解读正确的是 (  )

A.体现出当时社会重商抑农的思想B.印证了经济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C.成书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水平很高D.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8.

下图为隋朝的都城大兴城平面图,隋文帝时期由高颖和宇文恺负责兴建,前后仅用九个月;隋炀帝时用十万多人修筑外郭城,并开渠引入城。从大兴城的修建规模和布局上,我们可以得出这一时期(  )

A.具有相对包容的政治气象B.国家政权组织能力强大C.国家经济政策宽松有序D.社会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9.

苏轼在《读〈开元天宝(713年~756年)遗事〉三首》中曰: 潭里舟船百倍多,广陵铜器越溪罗。三郎官爵如泥土,争唱弘农得宝歌。 据此可知,唐开元天宝时(  )

A.科举制造成了官员的冗杂B.两税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C.交通便利使商品贸易发展D.社会风气受到佛教的影响

10.

王桐龄在《中国民族史》中记载了关于唐代任用的少数民族及域外民族文臣武将官员,有史记录的总计为122人,民族的来源分布如下表。由此推断,这一时期(  )

民族

西域

鲜卑

突厥

靺鞨

高丽

吐蕃

于阗

疏勒

党项

人数

2

1

34

15

3

3

9

2

1

1

1

民族

西羌

契丹

安西

铁勒

安息

回纥

柳城胡

沙陀

日本

印度

人数

1

9

1

3

7

1

8

7

3

1

1

A.民族政权林立导致藩镇割据局面B.政府重视文臣武将的选拔C.政治开明利于促进民族间的交融D.边疆经济的发展较为曲折

11.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说: 自汉魏之际佛教初入,就因与道教表面相似而调和、附属道术为 佛道 ,两晋时期佛教有所发展后,因发现与儒家、道家思想不同而始有冲突,由此而引起儒玄佛三教之间的各种争辩。 隋朝调和三教的主要途径是(  )

A.援礼入佛B.三教合归儒C.建立理学D.道法自然

12.

《宋会要辑稿·职官一》记载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改革之前的情形: 中书省、门下省者,存其名,列皇城外两庑、官舍各数楹。 中书省只掌册文、覆奏、考账,门下省主要负责乘舆、八宝、朝会等。这种现象的出现(  )

A.表明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B.迎合专制皇权统治的需要C.促使中央权力被分散至地方D.印证了文官执政能力较强

13.

宋代青苗法推行后,有大臣指出: 青苗之法,内有大臣力主,事在必行;外有专差之官,唯以散钱数多为职办。州县官吏往往变抑勒而为情愿者,盖事势不得不惧,而人情不得不从。 王安石则对 抑配 之事不以为意,认为 无问其欲否,慨与之也 。由此可推知,青苗法的推行(  )

A.增强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的有效控制B.加剧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C.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偏差D.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14.

据史书记载: 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河(今西辽河上游)而东,有天女驾青牛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 史书描写的民族建立的制度为(  )

A.猛安谋克制B.南、北面官C.行省制D.四等人制

15.

蒙古汗国灭云南大理国后,元世祖忽必烈 以其地内属本朝,立为藩府,设置如内地 ,后设置云南行省进行管辖。由此可知,元朝统治者对边疆的治理(  )

A.阻碍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势C.加剧西南地区民族矛盾D.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16.

《曾国藩文集》中有: 自朱子表章周(敦颐)子、二程子、张子,以为上接孔孟之传。后世君相师儒,笃守其说,莫之或易。 据此可知,曾国藩(  )

A.十分重视理学的教育作用B.强调孔孟思想受到官方的推崇C.认识到理学注重理论研究D.肯定了程朱理学对儒学的传承

17.

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对宦官机构进行第一次调整,即增设了司礼监,其职权为掌宫廷礼仪。宣德四年(1429年),司礼监特设内书堂,命大学士陈山专授小内使书写。后负责记录御前文字、掌封进本章、发行谕批。明朝司礼监职能的变化反映出(  )

A.宦官专权局面已经形成B.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C.完整的监察体系已建立D.君主专制集权不断强化

18.

学界有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使 性坚质细 的海外硬木传入中国,使中国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朝工匠们使用郑和下西洋而进口的苏麻离青为呈色剂,形成了青花颜色浓重、晕散的风格。据此可推知,郑和下西洋(  )

A.重视对海外商品大量进口B.有利于改进国内生产技术C.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D.给航线沿岸居民带来灾难

19.

清朝皇帝多认为 军机处,其地重要,其弊极少,较诸汉相国府,唐之中书、门下,宋之三省,明之内阁,有利无弊……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日事日毕。 这说明军机处(  )

A.具有行政决策权力B.行政办事效率比较高C.限制了宰相的权力D.挽救了清朝统治危机

20.

郑观应认为,清政府应师法 泰西税法 ,对于出口货物, 税宜从轻 以广去路 ;对于进口货物,则 一律加征 ,通过 重税以遏来源 。这表明郑观应(  )

A.重视关税,保护民族经济B.否定了传统经济思想C.推动闭关锁国政策开始瓦解D.揭示了国内市场广阔

21.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与列强签订的诸多条约的用语中,无论是彼之要求还是中方允准,均为 乞恩 恳恩 以及 圣恩 天恩 等词。此外,在《望厦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还降谕道: 国家抚驭外夷,一视同仁,断不使彼此稍分厚薄,致启争端。 这可用于说明(  )

A.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源B.传统思想制约近代外交活动C.中外民族矛盾逐渐弱化D.清廷已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22.

洪秀全从基督教教义出发,在《原道救世歌》中提出 开辟真神惟上帝,无分贵贱拜宜度。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 。由此可知,洪秀全的政治主张为(  )

A.追求社会的绝对平等B.学习国外对上帝的崇拜C.重建封建的等级秩序D.倡议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23.

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二月十九日,李鸿章督办的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 招商局现有轮船3艘,每月运漕2次,每次装米3万余石 江浙两省已经答应拨给轮局漕粮20万石,尚有10余万石的运输能力可资利用 。由此表明,轮船招商局(  )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B.官督商办的模式有利于其发展C.扭转西欧列强对漕运进行垄断D.为淮军镇压太平军提供了支持

24.

1900年,清朝东南各省的督抚不理会慈禧太后支持义和团、与各国列强宣战的命令,为避免东南各省与外国列强陷入战争,签署了 东南互保协议 。该协议的签订表明(  )

A.清廷内部的矛盾与斗争被揭开B.清政府统治呈现土崩瓦解C.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义和团D.民众的反清意识已被激发

25.

有学者研究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后,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三民立国共和肇始;下联:五权宪法民主方兴 。依据对联内容,合适的横批为(  )

A.三民主义B.民主科学C.窃取果实D.中华民国

26.

下表是1913—1919年中国进口和出口贸易量指数与贸易额指数变化(1913年=100)情况。下列对该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202405011554088103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长期稳健发展C.中国经济已摆脱对列强的依赖D.西方列强基本放弃对华商品倾销

27.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钱玄同曾说:“ 三纲 像三条麻绳,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一代代缠下去,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缠的三条麻绳。 由此可以推断出新文化运动(  )

A.倡导破除旧礼教B.提倡新文学形式C.反对旧教育体制D.完全否定传统文化

28.

《光明日报》曾发表《弘扬 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文章,首次概括了 红船精神 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 红船精神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下面与 红船精神 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二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D.中共一大的召开

29.

1928年,一则标题为 奉吉黑热昨晨易帜 的消息占满了当时的主流报刊,主要内容为 奉吉黑热二十九日易帜、晨七时青白旗满城飞扬、各机关放假休息庆祝 。此事件对当时的政局造成的直接影响为(  )

A.造成 宁汉合流 的政治局面B.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C.使国民政府完成了 形式 统一D.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30.

朱德曾赋诗: 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在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这首诗纪念的事件(  )

A.标志城市包围农村武装道路的确立B.推动了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C.意味着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成立D.印证了人民军队的建设初具雏形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诸侯战争、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新兴地主阶级发起了一场持续一百多年的变革,完成中国社会的一次重要转型。以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运用为标志,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传统的贵族分封制逐步被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所取代, 封邦建国 的方式被统一的帝国所取代,社会成员结构从贵族和平民为主体转变为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体。这种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使思想异常活跃,众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各国统治者出于自身的需要,网络人才,优待知识分子,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摘编自张国刚《中国历史上社会转型问题研究》

材料二
近代以来,在外部和内部动乱的双重压力下,在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惯性机制支配下,清王朝的统治权威削弱,组织能力降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传统自然经济的一统天下被打破,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但中国不是以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而是以一个被侵略国家的身份被迫进入世界体系的。然而,由于政局变换,近代中国的市场经济难以平稳地发展起来,民族资本主义只能在艰难中寻求发展。在列强和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下,中国成为一个主权不完整的国家,落入了殖民地宗主国的半殖民地。19世纪70年代,以郑观应、王韬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思想家提出的 君民共治 和设议院要求,是近代民主化的最初思想酝酿。有革命派所领导的社会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最终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把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推向一个高峰。

——摘编自刘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及这一特征在社会领域的反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各国列强接踵而来,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落后的中国次次以失败告终。《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伴随着割地、赔款、开埠……古老的中国已无法承受列强的宰割,羸弱的祖国母亲渴望着她的儿女们救她出水火之中。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相继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

——摘编自任燕《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对救国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
20世纪初叶,当中华民族正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残酷欺凌和黑暗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的危难时刻。在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方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确定了正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在不断探索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所走的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因为中国民主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的条件并不相同,十月革命是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契机,突破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而取得胜利的,而作为中国革命对象的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力量过分强大,中国革命的任务特别艰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多次武装起义,唯有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转向井冈山,是开辟这条道路的开始,此后也因我们党内 的错误的影响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损失,但经毛泽东阐明和探索出的新的革命道路,历经22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的检验,为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摘编自孙占元《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中国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探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革命道路的名称,并分析这一道路产生的原因。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事实上,清政府从军工厂调拨给各军营的军火是计价的,计价就是具有商品的性质。从1874年起,天津机器局首先得到出售军火款项收入,1884年后江南制造局因出售军火而所得的财务收入更多。此外,这些近代军火工厂所使用的工人,在一开始多数是雇佣自由劳动力的出卖者。其中有的还是从外国工厂雇佣来的技工。

——摘编自夏东元《略论洋务运动》

材料二
据农商部注册的顺序号码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11月止,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共1627家,平均每年102.8家。从所注册的企业内容来看,纺织、矿业、化工、机械、电业、航运、火柴、医药以及农、林、牧、渔、水利等企业,均得到发展。这一时间,国内掀起了一个棉纺织建厂高潮。据统计,从1890年至1911年国内建厂31家,而1912年至1923年间,新建棉纺织厂达71家之多,建厂速度大大加快。布机数由1912年的2316台,增加到1919年的13796台,1928年的29582台。

——摘编自徐进功《试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所具有的性质并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12年至1928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条件并归纳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