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5 浏览数:269

一、单选题

1.

《山海经》载: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生十日(生了十个太阳)”羲和以 日母 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被尊奉为太阳神﹐成为 古华夏民族所崇拜的宇宙神和始祖神 。下列中国早期文化中与上述神话特征相似的是(  )

A.龙山文化B.良渚文化C.仰韶文化D.二里头文化

2.

下列为南朝与北朝控制范围的变化示意图。这些变化,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北方统一南方趋势明显B.南北之间的差异性增强C.北方经济得到全面恢复D.北方政治局面较为稳定

3.

表1为宋代熙宁十年(1077年)政府财税收入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

表1

税种

岁入万贯

百分比(%)

两税税钱

5586

89

两税实物

14627

233

盐、茶、酒税

21924

350

商税

8688

139

市易

1332

21

坊场钱

6027

96

市舶

54

09

金、银、铜税

3973

63

总计

62697

100

A.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B.范仲淹改革成效显著C.工商税收成为重要税源D.冗费 现象得到缓解

4.

明泰昌元年,户科给事中郝土膏建议皇帝在日讲间隙与阁臣议政并票拟: 凡紧要章奏,望即于讲幄中发示辅臣裁酌面奏,如是则启沃(启发、开导)票拟合并为一,而左右近习亦无由伺间窃太阿之柄矣。 这一建议的实施(  )

A.杜绝了内廷官员的擅权B.有利于提升明代阁臣的权力C.确保了皇帝能亲理朝政D.实现了中枢权力的有效制衡

5.

鸦片战争后,对于中外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在清政府看来,条约只是用以杜绝洋人窥伺、防止别生枝节的特殊手段, 中国现在之所以驾驭该夷者,全凭和约各条向其裁制,各省必须一律坚守,方可示诚信而期折服 。这表明清政府(  )

A.认识到了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B.运用国际法维护国家安全C.坚持用条约方式维护国家利益D.尚未摆脱传统的华夷观念

6.

表2是20世纪30年代初,《大公报》发表的有关苏联建设的描述。据此可知,这些描述旨在 (  )

表2

时间

描述

19311022

学习苏俄军政要人,谋国的忠诚,建国的苦劳

193249

苏联之所以有如此成就只因为他们整个的民族,全站在同一的立场上,一齐往前干

1932423

俄近年来的繁兴,也全赖他们的民众不断从刻苦中谋出路的结果

A.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精神B.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建设C.宣传苏联经济建设成就D.配合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7.

据统计,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1个县在1938年春到1939年春的一年时间里共开展短训班33期,培养妇女干部500多名。 到1939年8月,晋西北全区的女党员人数从2月时的269人发展到1171人。 这一状况反映出,当时抗日根据地(  )

A.革命形势明显好转B.男尊女卑观念消失C.社会动员能力加强D.民主政治得以实现

8.

1958年3月8日,教育部公布《关于1958—1959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的通知》,首先提出 加强劳动教育,规定参加体力劳动的时间,并开设生产劳动课 ,规定了生产劳动课的课程目标、课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生产劳动课程标准。该通知的颁布和实施(  )

A.适应了国家的发展战略B.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进程C.构建起完善的教育体系D.培养了 一五 计划建设人才

9.

下图为出土于西亚乌尔遗址的距今4600年前的立体装饰画。图画最底层是苏美尔百姓背负粮食等物品的场景;画面中层部分有更多的牲畜,其中一个人手中还拎着两串鱼;画面最上层则是苏美尔国王和大臣饮酒作乐的场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该地区(  )

A.社会矛盾异常尖锐B.社会等级差别明显C.粮食作物产量较高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10.

洛克认为,根据我们的自然原因,我们可以很明显地表明,我们都绝对服从于我们的主和创造者;但是, 所有的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谁拥有更多 。只要我们在自然法的约束下可以处理自己和我们的财产,我们也就自然地存在于一种自由的条件下。洛克的思想主张(  )

A.影响了近代国家治理体制建设B.渗透出否定君主制的理念C.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社会诉求D.催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1.

印度甘地曾说道: 在欧洲,现在一个人使用蒸汽机可以耕耘一大片土地,积累无数的财富,这被当作是文明的标志……这样一种文明是反宗教的。在欧洲它使人们深陷其中,以至人们好像处在半疯癫状态。 西方民族正在物质主义魔鬼的脚下呻吟。 由此推知,甘地(  )

A.号召印度人民实现经济独立B.意图抵制西方工业文明侵蚀C.认识到了西方侵略者的本质D.理性分析了拜金主义的危害

12.

表3为2001—2008年间英国公民每月至少参加一次志愿活动的情况统计。这表明,英国公民的志愿活动(  )

表3

时间

2001

2003

2005

20072008

非正式志愿活动

34%

37%

35%

35%

正式志愿活动

27%

28%

29%

27%

被访人数

9430

8920

9195

8804

A.推动了基层治理的市场化进程B.解决了政府公共财政的困难C.完善了欧美地区福利国家制度D.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湘鄂赣地区在民国时期是较为富庶之地,矿业、纸业是平江的主要工业,浏阳出产鞭炮、夏布等大宗商品,工商业较为发达。国民政府的围剿和掠夺,破坏了生产,激化了社会矛盾;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给受压迫阶级带来了新的希望。从1929年冬至1931年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先后设立省县区各级苏区红色银行,发行了几种版别的银币和五十多种苏区纸币。苏维埃政府发布《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为创办工农银行颁发的布告》和《敬告群众书》,向群众广泛宣传并进行政治动员。革命根据地的金融改革为巩固苏维埃政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摘编自《红色金融史: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将各解放区的地方银行整合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行。在建立中国人民银行体系的同时,人民政府还建立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合作银行等国有专业银行。人民政府还接管了国民党政府官僚资本保险机构,成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新中国成立后,私营银钱业倒闭成风,人民政府推动其走向联营、合营,向公私合营转变。在农村,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了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的工作方针。首先建立信用互助小组,再由互助小组逐步发展到信用社。到1956年,一乡设立一个信用社,实现了农村信用合作化。

——摘编自赵学军《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变迁与历史经验》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我国银行业也随之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1979—-1984年间,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打破了 大一统 的单一银行体制。与之相适应,财政对国有企业不再拨款,改由银行贷款。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股份制银行也掀起了第一波组建开业的浪潮。2003年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先后完成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四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新的跃升和发展。

——摘编自樊志刚《改革开放40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开展金融改革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金融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作用。(1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银行业改革的特点。(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的专制政权或曰官僚体系必须寻求其他的支持性因素以维持自身的运转。这个因素是以族权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自治权,政权必须与自治权相互合作,才能实现自身职能,才能 号令天下 。在中国古代,农村社会要保障乡民的基本权利利益,要维持稳定,也需要借助宗族组织。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每个农业家庭必须寻求一定的外力支持。农村宗族组织体系便应运而生了。

——摘编自白临鹏《20世纪80年代以来宗族复兴及其对村治的影响》

围绕 国家治理 这一主题,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58年戴高乐重返法国政坛之时,开始酝酿对苏缓和的长期规划。此时的苏联, 非斯大林化 的进程方兴未艾,赫鲁晓夫在 和平共处 外交总路线的框架下,积极在西方国家中寻找 特殊 对话者。1958年初,苏共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旨在 削弱法国与北约联系的纽带,加强法国从美国获取更大独立自主权的政治倾向。 苏联表示与戴高乐的 定期接触 可能会促进法苏缓和,钳制法美关系。同时,戴高乐进一步向在巴黎的苏联外交官阐述 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 的构想,并多次在公开场合使用该表述。
第二次柏林危机可被视作法苏关系缓和的障碍和契机。1959年至1960年,两国间出现了短暂 缓和 的迹象。然而,1960年5月,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失败,法苏间的 缓和 被苏联证明是一场错觉。苏联意识到,只要美国参与其中,法国就会为了维护其盟友的利益限制自身的判断和行动自由。在随后的联合国大会发言中,苏联强烈谴责了法国殖民主义,因为苏联此前对法国的期待和盘算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回报。

——摘编自宋雪《缓和的错觉——再议1958—1960年的法苏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苏关系出现缓和迹象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苏关系缓和成为 错觉 的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