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549

一、单选题

1.

曲沃代晋是春秋早期晋国一次长达近70年的内战。最终,晋国的公族曲沃武公攻入了晋都翼城,取代了晋国的君主,成为了晋国的新主人。该历史事件说明(  )

A.宗法制度遭到破坏B.诸侯兼并战争不断C.礼乐制度完全消亡D.分封制度不复存在

2.

下图是汉代东西交通大动脉上的一段官方驿站线路图。悬泉置是该要道上的一处综合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提供驿骑,递送公文书信、传达命令,同时还为丝路上往来的人员提供歇脚和补充物资。该驿站的设立有利于(  )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构建西南地区的交通网络 ④加强中原王朝对边疆治理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主要产粮区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个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②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产粮区已连为一体
③主要产粮区多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附近 ④北方发展主要得益于自然环境非常优越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

1372年,朱元璋下令在乡里广泛设立申明亭。每里推选一个年高有德之人掌管其事,曰 里老人 里老人 除执掌教化外,还可调节民间纠纷。 里老人 所作的理断、裁决被法律赋予效力, 里老人 也由此被称为 无印御史 ,颇受地方官员、乡里百姓的礼待。材料可以印证明朝(  )
①实行优抚政策以缓和矛盾 ②借助道德教化加强基层治理
③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④认同民间力量维护社会秩序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

制度建设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②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③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④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

6.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

B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

在法律上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D

明定国是诏书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标志着资产阶级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7.

1866年,在徐寿、华蘅芳主持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的第一艘蒸汽轮船—— 黄鹄号 在南京下关试航成功。它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它的意义主要有(  )
①打破西方国家对蒸汽动力船舶的垄断 ②见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初步奠定了近代船舶工业发展的基础 ④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

下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流行的部分思想流派及其核心主张。

思想流派

核心主张

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实业救国

保护民族工业、实业救国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②社会主义成为一股新思潮
③救国是中国社会的时代需求 ④传统封建礼教被完全取代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9.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有一支由上海漫画家组成的抗日漫画宣传队,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地,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可以说 抗日的炮声到哪里……抗日漫画就出现在哪里 。抗日漫画宣传队的活动(  )
①表明了中国民众坚持抗战的决心 ②体现了艺术创作与政治宣传相结合
③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 ④歌颂工农红军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

1976年10月以后,干部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先恢复了各级、各部门的干部管理机构,接着在干部管理、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干部制度。干部制度的改革和逐步完善(  )

A.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完善B.推动干部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C.说明新时期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D.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11.

19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算起。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受到《荷马史诗》启发,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说明(  )
①奥林匹亚赛会在古希腊史失去重要地位 ②只有借助文献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面貌
③考古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④考古发现与口述史料互证探究历史真相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2.

18世纪后期,从非洲输出一船棕桐油(机械润滑剂的主要原料)的利润已大大高于贩运一船奴隶。 该历史叙述有助于研究(  )

A.大西洋上三角贸易兴盛的过程B.非洲精壮劳力大量流失的影响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特点D.英国推动废除奴隶贸易的原因

13.

马克思指出: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能佐证马克思 世界历史 理论的史实有(  )
①公元前8至前6世纪古希腊进行 大移民 运动
②隋唐时期亚洲逐渐形成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文明圈
③15世纪末至17世纪欧洲国家相继开辟了新航路
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4.

有历史学者写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 材料可以反映(  )
①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②民族解放运动已成为潮流
③信息科技革命加速到来 ④帝国主义国家被严重削弱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

《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1979年到1997年间,英国和美国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最富裕的1%家庭收入增长了140%。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英美经济显著发展 ②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③南北差距日益明显 ④社会不平等不断扩大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二、材料阅读

16.

少数民族政权与大一统。(10分)
材料一
辽朝的《鲜演大师墓碑》有 大辽中国 的说法。《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墓志》称萧氏丈夫耶律污斡里的祖先为轩辕黄帝八世孙虞舜后裔。《辽史·世表》则认定 辽之先,出自炎帝。 辽人自称 北朝 ,称北宋为 南朝 ,并认为 南朝 北朝 是一家。西夏李元昊立国后遣使向宋上表时,自称祖先为北魏拓跋氏,而北魏的拓跋鲜卑自称为黄帝次子 昌意少子 之后。西夏 自称西朝,谓契丹为北边(朝)”,宋为南朝,认为辽宋夏当共奉 中国 之号。
(1)依据材料一,概括辽夏政权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发边疆地区一览表(部分)

少数民族名称

开发地区

百越

岭南、东南沿海地区和山区

巴、蜀、蛮、僚、俚

西南

肃慎、东胡、鲜卑、乌桓、靺鞨、高句丽、奚、契丹、女真、满等

东北

匈奴、鲜卑、丁零、突厥、回鹘、党项、蒙古、回、维吾尔等

北方、西北

羌、吐谷浑、吐蕃

青藏高原

高山族台湾原住民

台湾岛

材料三
战国时,赵武灵王改革,推行 胡服骑射 ,即取消兵车,改为骑兵,同时改穿紧身窄袖、便于作战的 胡服 。自秦汉以来,历代都在边疆或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政策,一般都包括沿用部分既定制度。清朝统一内外蒙古后,就根据蒙古长期形成的习俗,建立了盟旗制度,成功地解决了游牧民族聚居区的行政管理难题。
(2)依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贡献。(4分)

17.

李鸿章与近代中国。(12分)
李鸿章(1823~1901),安徽省庐州府(今属合肥市)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清末重臣。李鸿章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
通过对与其相关的史料进行研究,更能清楚地了解和认识李鸿章。下表是近现代研究李鸿章的部分相关史料。

史料1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至同治五年(1866奏报、上谕

史料2

《中国轮船招商局》《申报》第218721129

史料3

《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同治元年(1861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

史料4

《李文忠公全集》吴汝纶,金陵书局1908

史料5

《义和团档案史料》1959年出版

史料6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992年出版

(1)阅读材料,将上表中的文献史料分类,并说明其史料价值。(6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对李鸿章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形象加以阐释。(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年画与时代发展。(10分)
材料一
年画作为民俗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通过点、线、面、色等的巧妙组合,反映了民众的文化心理、审美观。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民众的审美情趣以红为美,以大为美,以对称为美,以规范为美,这都充分体现于年画艺术特色上。在农村,吉祥的含义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祝愿、期望、赞赏和歌颂的多种意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幅年画
202404261043146205
依据材料和所学,以 时代发展与女性形象变化 的某一侧面,拟定一个主题,进行解读。(10分)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9.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10分)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郑君之罪也。
……哥氏(哥伦布)之航海,为觅印度也,印度不得达而开新大陆,是过其希望者也。……若我国之驰域外观者,其希望之性质安在,则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故其所成就者,亦适应于此希望而止,何也?其性质则然也。故郑和之所成就,在明成祖既已踌躇满志者,然则以后虽有无量数之郑和,亦若是则已耳。
(1)依据材料,指出梁启超在写郑和传记时采用的史学研究方法。(2分)
(2)阅读材料,梁启超指出了 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这一现象。结合所学,对这一现象进行评析。(8分)

20.

历时性与共时性。(13分)
材料一
历时性和共时性是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概念,借用到历史领域,历时性强调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演进,共时性强调的是在同一时间不同领域(或地域)的差异状态。对于历时性,我们以前强调过多,容易让学生产生历史是线性发展的错觉。其实,历史的不同领域(或地域)并非是齐头并进的,这个领域(或地域)已经进入21世纪那个领域(或地域)还停留在19世纪,这就是共时性。历时性思维和共时性思维并不矛盾, 们是互补的,学生掌握历时性和共时性思维,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问题。
(1)依据材料一,提炼关于历史演进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关系的观点。结合16—20世纪的世界历史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证。(8分)
材料二
顺义区某同学在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时,绘制了一幅世界格局发展的示意图。
(2)依据示意图,结合所学说明世界格局发展的历时性。(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