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重庆市合川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30+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53

一、单选题

1.

据最新考古发掘所知,偃师二里头都邑的主体要素包括: 字形主干道路网络;宫殿区:宫城,宫殿建筑群;官营作坊区:铸铜作坊、绿松石器加工作坊;祭祀区:祭祀遗存;贵族居住和墓葬区:青铜礼器、玉礼器、绿松石礼器等。由此可见(  )

A.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主要部门B.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结构定型C.中华文明可能跨入王朝国家阶段D.阶级分化与私有制开始出现

2.

下图为西周到西汉初期山东地区政区变化图,这一变化(  )

A.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诉求B.适应了政局变化的需要C.立足于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D.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3.

唐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在接受少数民族的臣服之后,允许他们保留军队,但唐朝政府享有征调权,这样不但有效地利用了少数民族守疆卫土,而且有助于少数民族上层维护自身的统治,并且客观上也增强了唐朝的军事力量。据此推之,这一政策(  )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藩镇的管理B.弥补了政府控制力不足问题C.推动了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D.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朝贡关系

4.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进行了种种努力,一方面,他们对佛道之学进行了各种批判,并在批判中逐渐提高了对佛道之学的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反省了儒学自身的缺陷,批判了汉唐经学的种种弊端,大胆疑经惑古、更新儒学。这种努力(  )

A.为儒学取得统治地位奠基B.践行了致良知理念C.为理学的兴起开辟了道路D.消解了佛道的影响

5.

元朝商业经营形式众多:一种是政府直接经营,如部分金、银、铜、铁、盐等;一种是政府卖给商人经销,如茶、铝、锡和部分盐等;一种是商人经营、政府抽分,如酒、醋、农具、竹木及部分矿业等。据此可知(  )

A.民营商业运营环境恶化B.元朝政府较为重视商业C.国家统一推动商业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已被废除

6.

明朝政府决策运行过程大体如下:一切内外奏章由文书房登录后交司礼监,由掌印太监转呈皇帝;皇帝阅后再逆行送内阁票拟,票拟之后,再返行文书房、司礼监,再经掌印太监之手呈皇帝审定。果系妥当,则令秉笔太监照内阁票拟批行,否则,再下内阁重拟。由此可见(  )

A.内阁是法定中央一级决策机构B.内阁票拟影响皇帝决策C.宦官专权现象易导致皇权旁落D.内阁司礼监分权与制衡

7.

下表为1805年每箱鸦片在不同地区的价格,据此推之,这一局面(  )

地点

价格

印度鸦片产地

160卢比

加尔各答

988卢比

广州

3500卢比

A.使英国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B.推动英国鸦片走私进程C.促使印度成为鸦片主要产地D.导致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8.

鸦片战争后,某著作拟定学习西方的具体内容如下:发展军工企业,设厂制造轮船和枪炮;发展民用企业,制造民用商船、望远镜、蒸汽磨、弹簧秤等;允许私人设立厂局,制造轮船、机械等,产品自行出售。材料反映出(  )

A.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B.学习西方成为潮流C.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D.经世致用思想复苏

9.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里提出: 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 。他主张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基础上由各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 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 ;创办报纸和意见箱以便 上下情通,中无雍塞等弊 ;发扬 公议 ,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由此可见(  )

A.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旧民主主义革命序幕B.西学东渐全面深入制度领域C.农民阶级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D.先进中国人回应了时代主题

10.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以期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创办了一批近代军工、民用企业,促使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新的阶级应运而生。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化B.促使封建自然经济解体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开启了军事近代化进程

11.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未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对外交涉事宜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钦差大臣办理;1844年,清政府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1861年清政府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75年,清政府派郭嵩焘为驻英公使。这一历程反映出(  )

A.中国外交逐渐近代化B.近代中国国际地位降低C.宗藩关系已逐渐解体D.清廷积极调整对外政策

12.

20世纪初,列强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夺取了云南、四川、广东、浙江、吉林、蒙古等十几个省区的重要矿权。其中沙俄夺取了中东铁路沿线的采煤权,美国夺取了粤汉铁路沿线的采煤权,英国夺取了山西、河南、云南七府、安徽铜官山等处的煤炭和稀有金属等采矿权。材料表明(  )

A.列强在华利益冲突的加剧B.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加深D.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13.

1895年9月,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出面成立强学会,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和一些地方督抚、将军、道员以及袁世凯亦名列入会。11月,康有为在上海成立强学会,张謇、黄遵宪、章炳麟、汪康年、陈三立等人亦纷纷入会。由此可见(  )

A.戊戌变法社会基础广泛B.戊戌政变成为时代潮流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D.民族危机激发爱国热情

14.

义和团运动打乱了清王朝的统治秩序,在义和团活跃的地区出现 纪纲法度,荡然无存 的局面。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把持朝政的顽固派集团被摧毁。据此推之,义和团运动(  )

A.直接推动了清王朝的灭亡B.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客观上利于清末社会改革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15.

甲午战后,纺织工业发展迅速,除上海、武汉等地外,苏州、杭州和天津等地也相继开办了纺织厂;就连陕西的绅商和士人也积极筹款开办纺织局,并派人到湖北织布局学习技术,到上海参观和订购机器。这一盛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B.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C.列强放松了侵华进程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6.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曾三令五申,各级学堂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均以忠孝为本,以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yu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府。由此可见(  )

A.洋务运动失败未引起清政府反思B.新政仍坚持中体西用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力相对有限D.向西方学习尚未成为共识

17.

下图为1907年潘达微创作的一幅漫画《依样画葫芦》,该漫画反映了(  )

A.清王朝立宪运动得到了广泛支持B.戊戌维新践行君主立宪制度C.清王朝实行假立宪真专制的骗局D.结束君主专制成为革命诉求

18.

民国四年《新闻报》发表了漫画家马星驰的一幅漫画《请愿之今昔观》。该漫画意在 (  )

A.揭露袁世凯为了称帝伪造民意的卑劣行为B.揭露张勋复辟帝制的卑劣行为C.高度赞扬辛亥革命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D.肯定清末立宪运动的深远影响

19.

1897年青岛市区仅8万余人,1913年增加到18万余人,1923年又增至26万余人。其中日侨由1916年2300人增加到1918年24160人。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人口迁移B.政治形势影响人口迁移C.自然经济解体推动人口迁移D.北伐战争推动人口北移

20.

下图为1914—1926年中国面粉业出口概况,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

A.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使面粉业走向衰落B.面粉业两次繁荣均源于列强放松侵略C.反帝爱国运动给面粉业发展提供机遇D.国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促进面粉业发展

21.

民国初年,在中国市场上,棉纱、火柴、面粉等行业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华商纱厂从1914年的21家猛增至1921年的51家;华商火柴厂从1913年的52家发展至1922年的135家;华商新办面粉厂1914年至1921年间增加100家。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积蓄力量B.抵制了日美在华势力的扩张C.直接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兴起D.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2.

1918年陈独秀在《克林德碑》一文指责义和团的过失,他将造成义和团起源的原因归结于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和守旧党派的阻扰, 批判义和团是全社会各种迷信邪说的结晶,痛斥守旧党人纵匪仇洋,不知西洋文明为何物,守着历代相传保存国粹妄自尊大的旧思想。 陈独秀这一看法(  )

A.客观评价了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B.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C.有力回击了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D.旨在破除旧思想带来的危害

23.

新文化运动时期,各色各样的 主义 蜂拥而入中国。如尼采主义、国家主义、实验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每一种主义周围,都汇聚着有志于救治世病的知识分子。他们之间相互论战,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纷纷参与其中。各种主义之间的论战(  )

A.旨在破除传统思想的束缚B.加剧了国内军阀的混战C.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24.

下表为1926—1927年部分地区民众运动概况,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

19269月—192610

工会组织发展,湖南湖北两省工会会员达到70万人

19271

汉口、九江英租界民众与英国士兵发生冲突,民众占领汉口英租界。

192610月—19273

上海工人先后举行三次武装起义

19267月—19274

湖南农民协会会员由40万发展到518万人,75个县中有58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有的县还建立了乡民会议和县民会议,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

A.反映了南方民众运动的普遍勃兴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C.得益于打土豪分田地政策的实施D.推动了国民革命深入发展

25.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  )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C.推动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26.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公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等省,国民政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筑联络公路,到1935年12月,上述几省的联络公路完成了2.08万公里。这一时期的公路建设(  )

A.力图构建全国公路网B.使革命根据地面临着挑战C.意在为持久抗战奠基D.着眼于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27.

日本在其军事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工矿业方面,以 军管理 委托经营 中日合作 等方式控制着煤铁等矿产以及电力、水泥化工、盐等的经营权;在金融方面,先后在华北、华中设立银行20余家,并开设分行,控制着各个地区的普通银行和地方银行,控制着发行伪钞、代理 国库 等特权,掠夺物资。这些做法旨在(  )

A.掠夺战略物资B.打击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实现以战养战D.封锁国民党统治区经济

28.

1942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如下土地政策:(一)必须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二)在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必须实行交租交息,并保存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三)富农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对其一部分封建性质的剥削,租息照减,同时保护其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以奖励富农生产与联合富农。这一政策(  )

A.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B.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有利于壮大革命统一战线力量D.推动了大后方地区经济发展

29.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战争的较量。观察下图,对中日之间发生的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战役的进行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图②战役推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图③战役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D.图④战役是全面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3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得到发展:公营工厂由1940年的9家发展至1943年的82家。耕地面积由1938年的899万亩增加到1945年的1521万亩。粮食产量由1938年的130万石,增加到1945年的260万石。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大生产运动的开展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C.解放区经济的发展D.敌后根据地土地革命见成效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救荒大事年表(部分)

年代

大事摘要

商汤二十四年

大旱。汤祷于山林之野。

汉高祖二年

关中大饥。令民就食于蜀、汉。

汉文帝二年

下重农诏,九月,又下重农诏。

汉文帝十二年

纳晁错之言,诏赐天下民租之半。

汉武帝建元三年

平原大饥。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

汉武帝建元四年

汲黯过河南,发仓赈民。

汉武帝元鼎六年

倪宽奏请凿六辅渠以灌田。

汉宣帝五凤四年

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请设常平仓于边郡。

汉平帝元始二年

郡国大旱蝗。民捕蝗以石斗受钱。民疾疫,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东汉光武建武五年

以旱蝗出系囚,罪非殊死,一切弗案。

晋武帝泰始七年

以雍、凉、秦三州饥,赦殊死以下。

隋文帝开皇五年

度支尚书长孙平奏请立义仓。

唐太宗贞观二年

山东旱,遣使赈恤,为民赎子。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材料二
晚清时期,随着灾荒日趋严重,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与借鉴的防灾救灾思想。郑观应认为生态破坏是灾荒频发的原因之一,他主张广植树木,以树吸水,使农作物 虽值干旱犹不至于速槁 。他还主张广泛设立金融机构办理农业保险,仿效西方保险之制, 损害分担,灾荒无忧 ;设立农仓,平抑物价,农民一旦受灾,可及时提供帮助,使其免受盘剥。热衷于慈善的江南绅商经元善重视兴修水利,提出了治河代赈的主张,希望从根本上消除灾源。他还主张救急不如救贫: 工艺院教成一艺,则一身一家永可温饱,况更可以技术教人,功德无限量……此举不但恤贫,且以保富;不仅可变通赈济,亦可变通一切善堂。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认为交通不发达是阻滞和影响救灾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主张将铁路建设与救灾事宜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一些防灾救灾的具体主张,内容包括大力发展实业,尽量增辟富源,以防灾救荒;寻河治水,利航而祛灾;发展农业与植树造林等。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灾荒救助的特点,并分析古代灾荒救助的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救灾思想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新变化的原因。(8分)
(3)综合以上材料思考,古代及晚清时期的灾荒救助对当今国家治理有何启示。(2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商业重镇,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地。重要的区域地位和较为繁荣的商贸经济,成为近代西方殖民者打开中国西部市场的桥头堡。1891年,重庆以 约开 的形式被迫向英国开放通商。不久之后,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势力相继 进驻 重庆。重庆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漩涡的同时,也成为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西部的一块半殖民地。重庆开埠,一方面,表明英、日等西方列强在华贸易战略目标和殖民利益的逐步扩大:另一方面,刺激和推动了四川社会的发展变迁。重庆开埠是四川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在封闭的四川社会体系上戳开了一个窟窿,通过这个窟窿,四川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四川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陆远权《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

材料二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迁都重庆,1940年9月国民政府又发布命令,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从1937年到1946年,大批国家机关、工矿企业、金融机构、科技文化部门和各类学校的内迁,使重庆发展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和具有近代工业基础的大城市,并一跃而为国际名城。

——摘编自龙彬《近代重庆城市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庆开埠带来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给重庆带来的变化。(6分)

三、开放性试题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直到20世纪初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深渊 到了 谷底 ,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说,这时候面临的主要是 沉沦 ,虽然,这时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实际上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因素,但这种因素的发展是渐进的、缓慢的,相对于社会 沉沦 主流来说,它是弱小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往后,直到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渐渐走出谷底,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壮大,随着新的社会阶级的出现,随着人民群众、社会精英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日渐觉醒,社会向上的、积极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因素,影响着社会向好的方面发展,虽然消极的 沉沦 的因素仍然严重地存在,其对中国社会的压迫,甚至不比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前弱。但是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经济力量、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

——摘编自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上升诸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述张海鹏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