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总复习质量监测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68

一、单选题

1.

商代甲骨文中有许多卜辞是君主过问是否 受年(获得丰收)”,还有很多卜向是否 有雨 。卜辞中所见农作物有黍,稷;粟,麦,稻等诸多品种。上古时代的主要翻土农具耒、耜,在卜辞中也一再出现。据此可知,商代(  )

A.君主拥有绝对权力B.农事具有重要政治意义C.小农经济获得发展D.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扩大

2.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 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让刺史以 秩六百石 而监察两千石的郡太守、诸侯国相。同时,又明确规定 以六条(皇帝诏令中规定的六条监察内容)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察)”。汉武帝这一系列举措有助于(  )

A.提高朝廷行政效率B.削弱郡国行政权力C.扩大封建统治基础D.稳固大—统的局面

3.

表1唐代部分典籍对乡间私学的记述(部分):

记述

出处

开元二十一年敕令许百姓任立私学,欲其寄州县受业者亦听

苏冕等《唐会要》

予于平水市浙江会稽县东一乡间草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白居易)、微之元稹之诗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唐朝窦易直家贫,就业村学教授

赵璘《因话录》

表1可用于说明,当时(  )

A.社会文化环境宽松B.科举选官制度渐趋完备C.诗歌创作受到推崇D.私学注重规范幼童行为

4.

开宝年间,宋太祖赵匡胤诏令天下 举孝悌彰闻 ,开宋代劝孝之风。南宋度宗时, 民有以孝悌闻于乡者,守、令具名上闻,将旌异劳赐(表彰赏赐)焉 ;同时,两宋大量印制《孝经》并向民间普及。上述做法(  )

A.适应了基层治理的需要B.体现了优抚特殊群体的传统C.丰富了儒家经书的内容D.促进了封建礼仪制度的完善

5.

明初,大运河主要运输漕粮(税粮),漕船私带货物不断增多,朝廷屡禁不止,转而明确允许漕船北上时可附带一定货物,南返时允许载客运输。这样,南方的丝绸、茶叶等大量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等不断南运。由此可见,这一变化(  )

A.缘于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B.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C.助推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D.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

6.

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湘淮军的军饷需由将帅 就地筹划 ,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至同治年间,地方大吏几尽为湘淮军人物所占据,出现 典兵为地方疆吏当然之事,且有随意编练军队之权 的局面。这反映出(  )

A.清军近代化变革的推进B.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C.晚清中央集权面临危机D.清王朝内部守旧势力强大

7.

1915年,以高(阳)保(定)为中心的织布区域内,共有平面(织)机五千六百余架,至1919年增至两万一千余架。此间,织布之风 很快传布到离城四五十里的农村 人民几有织布为主,耕地为辅的趋势 。这一区域织布业的发展(  )

A.缘于民族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B.改善了近代工业的结构C.得益于引进新的商业经营形式D.实现了 富强救国 目标

8.

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纸币(如图1)当时苏维埃政府发布文告,该纸币可随时兑换现洋(银元), 一切税收要完全缴纳国家银行钞票及苏维埃二角银币,其他什币,概没收受 。这(  )

图1

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推进了人民革命政权的建设C.有利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D.意在抵制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9.

1961年五六月间,中共中央制定并颁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 生产队必须认真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避免社员和社员之间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在生产队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 。中共中央此举旨在(  )

A.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B.推动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开展C.加快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步伐D.加速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0.

1985年11月下旬,第四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亚太地区及与本地区关系密切的26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了从传统手工艺品到高能核聚变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期间,日、印、美等国展出者举行79次技术座谈,中国两千多名相关人员参与其中。中国举办此次博览会(  )

A.推动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B.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关系新格局C.助推 走出去 战略的实施D.顺应了新时期现代化建设要求

11.

埃及第四王朝时,王子作为 国王所有工程的监督者 组建了庞大的官僚机构,为金字塔修建筹措资金,征集材料,招募工匠和其他工程建设人员,安排工程进度。这反映出,当时埃及(  )

A.国家组织能力强大B.建筑技术水平较高C.国家监察体系完善D.法老拥有无上权威

12.

中世纪的财富观本质上是消极的,基督教教义向人们宣扬:世俗的人应该抛弃尘世的财富,安贫乐道是一个基督徒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到了15世纪,有学者开始把财富看成发扬个人美德的物质前提,认为假如财富掌握在有德行的人物手中,其实对国家和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学者的看法(  )

A.体现了宗教改革的要求B.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思想C.反映了商业革命的扩展D.改变了基督教的财富观

13.

1756—1763年间,英国—普鲁士联盟与法国—奥地利联盟(包括西班牙)进行了世界范围的七年战争,基本形势如图2所示。这场战争(  )

图2

A.推动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B.打破了欧洲大国的均势状态C.促进了英国工业化时代的到来D.缘于英国推行自由主义政策

14.

1861年4月,美国总统林肯下令暂停部分不稳定地区的人身保护权。军方据此扣押马里兰州涉嫌搞颠覆活动的梅里曼,最高法院大法官坦尼要求将其移交普通法庭审理,遭到军方拒绝。7月,国会立法授权总统可在战时暂停人身保护权,但不得对嫌犯进行军法审判。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分权制衡体制面临挑战B.最高法院权力受限C.政权运行遵循宪法原则D.南北双方矛盾激化

15.

1930年,法国颁布《社会保障法》,工商部门的低工资雇员可享受疾病、生育、残疾、老年等保险待遇;1932年,又规定雇主必须为职工投保,为有子女负担的职工提供家庭补贴;1935—1936年,法国实行40小时工作周和带薪休假制度。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府致力(  )

A.建设福利国家B.提升普通大众的生活水平C.保障工人就业D.恢复民众对国家制度的信心

16.

1953年,苏联爆炸首颗氢弹;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首座核动力发电站;1957年率先发射人造卫星上天;1961年实现人类首次宇宙航行。这一时期,苏联建立了核工业、无线电电子工业、仪表工业、宇航工业、喷气式飞机制造业。这些成就的取得(  )

A.反映出计划体制效率较高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C.增强了苏联的国际影响力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07年,中国水下考古部门和广州打捞局合作,将 南海一号 沉船打捞出水。截至2019年底,船货已提取完毕。沉船长22.15米,宽9.85米,舱深2.7米,属于远洋贸易船。全船用舱壁板进行分隔,共分为15个货舱。船货品类丰富,而以瓷器、铁器为大宗,瓷器以德化窑、磁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产品最为多见。此外,还有漆木器、金银器、金叶子、银锭、铜钱及大量的个人物品,如戒指、手镯、臂钏、项链等,以及动植物残骸、矿石标本等。另据最新的样品检测数据, 南海一号 上已经发现丝绸遗留的化学成分。据出土文字材料,该船的年代当在12世纪末。

——摘编自姜波《港口、沉船与贸易品》

(1)材料中的 南海一号 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朝代) (商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南海一号 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史料价值。(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时期

度量衡的发展

战国

商鞅亲自监督制造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

南北朝

北朝计量单位扩张速度比南朝要快得多,到北周时期,是南朝计量数值的3

开创了度量衡大小制,即在调乐律、确定药物剂量等方面用古制,其他方面,用当时尺度

因重量单位尚不是十进制,为了便于计算,将10开元通宝钱的重量认定为一两。于是约定俗成,便成了重量单位,即十分之一两

晚清

列强在《天津条约》设立专门条款,确定西方各国与中国度量衡的折算比例,称为海关度量衡。1908年,清政府制定了《划一度量衡制度》,试图与国际米制标准建立固定的比例关系,但地方并未有效实行

中华民国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度量衡法》,正式确定以万国公制为标准制,但统一度量衡的努力并没有实现

中华人民

共和国

195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将国际公制作为国家基本计量制度,统一了计量制度

——摘编自观攲室《量以载道——度量衡的历史》

围绕 度量衡与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这一主题,从表2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叙利亚等国丧失大片领土。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向以色列主动出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向美国紧急求援,美国向以色列运送大量军火。苏联停止向阿拉伯国家补充武器装备。10月19日,以军到达苏伊士运河西岸,切断了埃军的补给线。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338号决议案》,呼吁交战双方就地停火。最后,联合国决定派出常任理事国以外的联合国紧急部队去中东监督停火,第四次中东战争就此收场。

——摘编自顾关福主编《战后国际关系(1945—2010)》

材料二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首先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实行石油禁运,随后,石油禁运扩大到了所有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此举令美国政府猝不及防,尼克松表示, 我们正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能源短缺危机。 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加大能源供应,其中包括大量使用煤、国内石油增产、扩大国外(加拿大和委内瑞拉)进口等;另一方面减少能源需求与消费,包括家庭和商业领域。成立联邦能源署,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制订能源计划的开始。

——摘编自钟宪章《1973年冬尼克松政府能源应急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各种力量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立场。(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四次中东战争产生的重要影响。(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中国石油资源的远景,20世纪50年代以前,不少地质学家抱有悲观看法。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写文章说,中国是贫油国家。李四光从构造地质角度出发,认为我国石油勘探远景最大的区域有:青、康、滇、缅大地槽;阿拉善——陕北盆地;东北——华北的平原地区,这极大鼓舞了石油战线的广大工作者。1955年1月,地质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组成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5个石油普查大队。1956年1月,地质部召开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当年将派93个地质队,430多名地质人员奔赴12个地区进行普查和细测。1958年3月,四川南充等地,相继出油。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共同发出 三年攻下松辽 的战斗号召。地质部从四川、青海、陕甘宁调集队伍,加强松辽找油工作。同年秋,发现了大同镇 长垣 构造,出油后改为大庆长垣。之后,又在华北、中原、汉江、广东等地相继发现大批油田。

——摘编自《李四光——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开展全国石油普查工作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开展全国石油普查工作的意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