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5 浏览数:99

一、单选题

1.

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古城遗址和外围水利工程所需土石方量,是古埃及吉萨金字塔群的2倍,共计1005万立方米。如果按照每3人1天完成l立方米计算,1万人全年无休,需要7.5年才能完成。这样规模的社会组织动员力,可以说明良渚古城(  )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民众承受着沉重剥削C.水利工程受到高度重视D.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2.

东汉中期以后,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三大集团是官僚士大夫、外戚和宦官。细察当时的政局,不仅发生了宦官打击官僚士大夫的 党锢之祸 ,也发生了皇权打击外戚、宦官的 外戚之祸 宦官之祸 。由此可知当时(  )

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皇权尚能控制政局D.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一方面,仍以族内长者亲授学业、耳提面命的传统模式为主;另一方面,受私学置馆授徒之风影响,由延师授业发展为 家馆 的教育形式,且家馆数量日益增多。这一现象(  )

A.淡化了人们的门第观念B.凸显了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C.促进了魏晋玄学的发展D.阻碍了九品中正制度的实施

4.

两宋法制完备, 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 ;以至 细者愈细,密者愈密,摇手举足,辄有法禁 ,民众因细事小过犯罪者极多。因而 国家素尚宽仁,数下赦令,或一岁之间至于数三 。据此可知,宋代 数下赦令 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B.法律无法得到正常运转C.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D.严刑酷法激化社会矛盾

5.

下表为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广州府部分县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人口所占比例一览表。

县别

务农

从事手工业

经商

南海

20%

20%

60%

东莞

60%

10%

30%

顺德

30%

30%

40%

香山

90%

10%

新宁

70%

30%

据此可知当时广州地区(  )

A.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B.商品经济较为活跃C.南北经济发展不均衡D.自然经济加速瓦解

6.

洋务派认识到 近来中国之虚实,外国无不洞悉;外国之情形,中国一概茫然。其中隔阂之由,总因彼有使来,我无使往 ,因此他们 拟奏请派员前往各国 。出于兴办洋务与沟通列强的需要,清政府开始着手派驻使节。这一举措(  )

A.实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接轨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打击了西方列强的在华势力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7.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具有普及读物性质的著作得以大量出版,且流传极广,如施瑛的《中国民族史讲话》、吕思勉的《中华民族演进史》、郭维屏的《中华民族发展史》等,这些著作的标题和内容里大量使用了 中华民族 概念。这说明当时(  )

A.中华民族观念认同程度加深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扩大C.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D.中国民族学研究受西方影响

8.

阿兹特克人认为,通过战争捕捉俘虏比发展生产获取贡品更为重要。这一认识使他们陷入恶性循环:为防止灾难的发生,需要用人来献祭,而献祭用的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这又加速了灾难的发生。这表明阿兹特克(  )

A.思想混乱导致国家衰落B.宗教权力大于王权C.陷入了发展模式的悖论D.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9.

从10—11世纪起,随着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其中拥有自治权的城市大多设有市长、市政官员和法庭,并采用分权制衡原则建立起有民主色彩的共和宪政政体。这说明当时西欧(  )

A.引领着世界贸易快速发展B.蕴含着社会转型的因素C.盛行三权分立的民主思想D.出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0.

美国学者林恩·亨特指出:法国大革命塑造了法国的国民意识,建立起新的民族共同体,并由此催生了大量新词语和新意象,如罗马式的自由女神像被重塑成共和国的象征物、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变成了人民力量的象征等,从而构建起一种影响至今的政治文化。该学者旨在说明法国大革命(  )

A.驱散了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B.采用了西欧传统文化的要素C.适应了民族国家建设的需要D.实现了社会思想观念的变革

11.

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坚决反对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观点。他认为,让弱小落后的民族去同强大先进的工业国进行经济上的自由竞争,这无异于让一个孩子去同身强力壮的成人在拳击场上角逐。李斯特意在强调(  )

A.弱小民族应尽力避免参与国际竞争B.德意志帝国需要积极争夺世界霸权C.扩大垄断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D.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

12.

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迅速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美国只提取了约20%的国民收入。苏联工业产品中约70%是资本货物,30%是消费品,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恰恰相反。由此可知,苏联经济发展(  )

A.以牺牲国民利益为代价B.得益于资源的合理配置C.超越美国处于领先地位D.避开了经济危机的打击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61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不能无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存在。毛泽东对戴高乐与中国建交的提议给予积极回应。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同时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这推动了西方国家在70年代的对华建交高潮。1975年5月,邓小平应邀访问法国,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出访西方大国。1978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经济代表团访问西欧五国,首站便是法国。这次出访对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中国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则始于法国。1980年10月、1983年5月,德斯坦、密特朗总统先后访华,推动两国 顺应世界潮流进入技术与进步的新时代 ,中法贸易额由1981年的不到7亿美元升至1989年的近20亿美元。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材料二
戴高乐时期法国与美国的矛盾与争执,是整个冷战期间西方联盟内部最为引人注目的。戴高乐上台后,一改之前全面追随美国的 联盟政策 ,强调将实现法国政策独立与行动自由作为长期战略目标。在他的领导下,法国退出北约组织,构建独立核力量;积极推动西欧一体化,实现与苏联、中国关系正常化;反对美元霸权,抵制美国经济渗透。但矛盾与争执只是法美关系的一面,另一面则是合作与共识。即使在矛盾重重时,法美两国的合作从未停止过。在共同抵御苏联威胁、维护欧洲安全等问题上的一致性,促使两国在矛盾中留有余地,在冲突中保持克制,共同维护西方联盟的统一。因此,把握好分歧与合作相互交织这一特点,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法美关系。

——摘编自张媛媛《论戴高乐时期法美关系的两面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建交后的友好关系对中国产生的积极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戴高乐时期法国对美关系呈现两面性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国外交关系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古籍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所以,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文化人的使命责任。

——摘编自张志清《典册存根脉,传承谱新篇》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中国茶是作为一种神奇的 药用饮品 进入英国社会的。到1650年,饮茶风气开始传到英国咖啡馆。中国茶在英国立足后,1660年开始进入茶文化的本土化发展轨道。真正把喝茶习惯带到英国的是查理二世的妻子凯瑟琳王后。这位出身于葡萄牙的公主尤其爱好中国的功夫茶,认为饮茶不仅能提神,还能保持苗条身材,她的陪嫁就包括中国的红茶和精美茶具。王后的饮茶嗜好必然引起贵族们争相效仿,对茶文化推广起到表率作用。从1689年开始,英国直接从中国购买茶叶,是世界上茶叶进口和人均消费最多的国家。茶叶在进入英伦岛屿200年后开始流行于普通家庭,饮茶之风席卷整个英国。欧洲殖民者又将饮茶习俗传入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以及大洋州的澳大利亚等殖民地。到19世纪,中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

——摘编自赵淑萍、邵小红《中茶西渐——西方文化里的茶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茶在英国流行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茶广泛传播的影响。(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