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5+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16

一、单选题

1.

据《周礼》记载: 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 ,即财产诉讼以契约为凭。当时的契约共分为三种:借贷契约,取予受入契约,卖买、抵押、典当契约。据此可知,当时(  )

A.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B.开始出现财产诉讼C.契约扮演着重要角色D.契约格式比较规范

2.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 法家的理论本来只及于治理的方法,未尝及于为政的目的;儒家的理论有为政的目的,而未尝及于方法。两者结合,遂成为帝国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 其意在强调(  )

A.儒法合一的治国逻辑B.儒法关注重点各异C.中华法系具有包容性D.儒法政治选择趋同

3.

下图是某学者构建的中国古代国家—社会关系的治理模式示意图。这一治理模式(  )

治理领域    

资源吸取与社会稳定赋役、治安、礼仪政教、大型水利工程等

地方性公共产品通路、水利、救恤、乡勇

民间内部秩序三老、乡约、宗族、商人会馆

统治风险

影响范围

全国性

区域性

俱乐部性质

行政外包组合

强行政、弱外包

行政、外包均衡结合

弱行政、强外包

官民互动方式

官为主、民为辅

官民合作

官督民办

A.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利于降低国家治理成本D.注重基层的决策自主性

4.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成立在华邮局(客邮),这些邮局往往直接受本国邮政机构管辖,行使他们本国的邮政章程,发行各自的邮票,不仅收寄他们本国侨民的信件,而且收寄中国人的信件,并按他们的 国内邮资 收寄国际邮件。客邮的出现(  )

A.促进了中国传统邮政的进步B.揭开了中国邮政事业的序幕C.有赖于清朝国家力量的支持D.阻碍了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

5.

下图是1723—1905年清朝沿海、内地关税征收示意图。关税收入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政府鼓励兴办近代工商业B.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C.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D.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6.

1941年,新四军成立江淮银行。其主要职能:一是办理农业贷款;二是向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三是商业贷款,鼓励商人到敌占区城市采购生产、生活资料。江淮银行的成立是为了(  )

A.应对法币贬值B.巩固抗日根据地C.维护统一战线D.促进金融业发展

7.

许小年在谈到中国历史上的两次改革时说,它们一个是高度集权,另一个是最大限度的简政放权;一个是节制管控资本,重农抑商,另一个是搞活资本,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一个是汲汲于富国强君,另一个是改善民生为本。 这两次改革 分别指(  )

A.商鞅变法和改革开放B.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C.孝文帝改革与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与三大改造

8.

中国外交的战略布局:一是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二是构建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三是扩大 一带一路 朋友圈 ;四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旨在说明(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开创B.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外交C.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9.

公元前19世纪的古埃及第十二王朝国王开通了尼罗河抵达红海北端的运河;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第一位女皇哈特谢苏特,派遣了五艘商贸船,途经红海抵达蓬特(今索马里)。据此判断,古埃及的对外贸易(  )

A.依赖运河航运B.控制在国家手中C.属于中介贸易D.有朝贡贸易性质

10.

古罗马共和制 由元老院、公民大会和执政官三大机构组成。公民大会主要起着立法的作用、元老院起着决策作用,而执政官则起着执行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决议的作用 。这说明古罗马政治的特征是(  )

A.分权治理B.直接民主C.重视法制D.文官政治

11.

中世纪的欧洲,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能有效地防止蛮族入侵,也有效地遏制了大贵族的野心,粉碎一切集权和独裁的可能性。材料评述的是(  )

A.自治城市B.封建制度C.专制王权D.基督教会

12.

下表是1720—1870年世界经济发展统计表。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段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国际贸易年增长率

17201780

1.5

1.1

17801820

2.6

1.37

18201840

2.9

2.81

18401860

3.5

4.84

18601870

2.9

5.53

A.交通运输的发展B.世界市场的形成C.工业革命的开展D.殖民扩张的推动

13.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美国民主》一书中指出,美国的 乡镇成立于县之前,县又成立于州之前,而州又成立于联邦之前。 这反映出美国国家治理的传统是(  )

A.地方自治B.共和主义C.无为而治D.民族主义

14.

1948—1951年,中立国瑞士对苏联的机械出口由810万增加到1530万瑞士法郎。后迫于外部压力,瑞士将二者的 正常贸易关系 调整为 必要贸易关系 ,1952年对苏联机械出口降至120万瑞士法郎。这一压力主要来自(  )

A.联合国B.美国C.西欧D.英国

15.

下图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福利制度的发展演变。其意在揭示(  )

A.欧洲联合出现逆转迹象B.西方经济开始走下坡路C.福利制度拖累欧盟经济D.高福利引发了政治危机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祈雪活动:一个王朝的脉搏

材料一

以下依次为图1、图2

材料二
从北宋到南宋,祈雪活动是小麦种植区域扩张过程的间接反映。诚如苏辙所言: 赋税百须,所恃惟田。终岁不雪,麦将大干。患始于民,卒迨于官 。另外,宋人常将疫情的爆发与冬季时雪不降的状况联系起来,祈雪活动最为频繁的两浙地区也正是宋代疫灾最为严重的区域。

——据陈渊《宋代的祈雪活动》

(1)宋代的祈雪活动有哪些特点?概括说明当时举行祈雪活动的原因。
(2)祈雪活动对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符号的历史演变

1922

受苏俄国家理论的影响,中共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自由统一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一开始追求的新中国国家目标,由于已有中华民国的存在,中国共产党并未提出新的国家主张。

1927

中共五大提出要建立工农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民权同盟,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及反叛的资产阶级的反革命联盟,建立新的自由的中国

1931

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个崭新的苏维埃新中国诞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由概念设想走进全面实践之中。

1937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变更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华民主共和国在实践中逐渐被三民主义共和国所取代。

1945

中共七大在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基础上,又加入了各民族自由联合,使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概念更加明确和成熟。

1948

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已难满足现实的需要,毛泽东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概念,成为中国革命的新指向,不久又提出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概念。

194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并就其新中国国家概念给出界定,新中国符号最终确立。

——据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以“ 新中国 符号·中国政治道路的发展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印度公司:一个时代的商业帝国

材料一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掠夺的印度财富在英国社会的流向分配比例表

比例

年份

实际成本输出商品及金银)%

关税%

股东红利%

船业主运费%

银行家及其他商人的汇票支出%

其他杂项职员、薪水、补贴、行贿)%

1710

11.9

23.1

42.6

16.8

1.4

4.2

1720

38.4

21.8

19.6

7.8

6.5

6.9

1730

36.5

21.2

24.4

7.9

6.1

3.9

——据谌焕义《论东印度公司与近代早期的英国社会》

材料三
随着国内产业的发展,产业界希望有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市场,垄断贸易的方式显然是有违这一发展趋势的。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伺机要政府撤销这个曾经催发着自己成长的贸易垄断公司。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之提供了契机,1858年8月2日,英国议会通过了关于改善治理印度的法案,东印度公司被撤销。

——据谌焕义《论东印度公司与近代早期的英国社会》

(1)概述 特许证 颁发的历史背景,指出当时英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化。
(2)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对其兴衰加以解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维视角下的国际关系演变

材料一

某同学制作的近代国际关系思维导图

材料二
国际关系史研究有两大主导的视角和方法。一个是安全视角,在此种观照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核心议题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主要探究地缘政治、结盟、威慑、战争、缔结条约等内容。一个是经济视角,核心的思路是探讨历史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主要探讨西方大国对资源、市场、交通要道的争夺,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对外经济援助等内容。
以上两大主导性视角多采用现实主义思路,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资源,都把政府决策者看作是理性计算的行为体,服从于国家安全和物质利益的需要,从而做出合理的外交选择。这两种解释视角都曾风行一时,至今仍然影响巨大。

——据翟韬《文化视角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新趋势》

结合近现代国际关系演变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