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高一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30+3)【纲要下1—5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255

一、单选题

1.

古代两河流域居民通过观察牲畜内脏卜,统称为脏卜。脏卜内容包罗万象,数量众多。出土的古巴比伦时期的占卜文献中,有88%属于脏卜卜辞。以下对脏卜卜辞的史料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卜辞用象形文字书写而留存与于后世B.占卜为迷信行为,脏卜卜辞无史料价值C.卜辞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第一手史料D.卜辞可印证君权神授的历史事实

2.

下图浮雕中,纳尔迈高坐九级台阶上的殿堂,上方有保护他的女神,身后是其随从,前方是牛、羊、俘虏等战利品。据此推知,当时的埃及(  )

图纳尔迈权标头浮雕

注:纳尔迈是公元前31世纪埃及统治者。权标头是一种武器的顶端部分。

A.初步具备国家形态B.对外征战无往不胜C.建立完备官僚系统D.农业生产备受重视

3.

有学者认为,在距今4000年前,地球经历过一场大降温的过程,结束了早前人类的 黄金时代 ,使两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衰亡,沉重打击了古埃及文明,更使得印欧人不得不向四周迁徙,冲击着欧亚各临近文明。这(  )

A.说明了农耕与游牧文明冲突根源B.诠释了气候变化对文明的重要影响C.分析了地理位置与文明兴衰的关系D.证明了不同文明发展趋势的一致性

4.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上半段有一幅浮雕,太阳神沙马什把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授予汉谟拉比;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靠至高神阿胡拉马兹达之佑统治王国。这反映两个国家统治的共同点是(  )

A.建立完善官僚体系B.实行行省制度C.依靠法律进行统治D.宣扬君权神授

5.

古代社会,没有货币人们也能够相处,物物交换是重要的形式。古埃及作为一个中央集权控制的经济体,拥有大量财富,但货币出现200年以后,古埃及才随着商品量增加,正式使用货币进行大量交易。这说明(  )

A.统治者不支持货币使用B.当时货币铸造技术落后C.贸易规模制约货币使用D.物物交换的形式更便利

6.

文字是一个文明的重要标志,下图是字母文字起源与演化表(缺失)下列项中,对该表补充完全正确的是(  )

A.①拉丁字母 ②腓尼基字母 ③阿拉马字母B.①腓尼基字母 ②阿拉马字母 ③拉丁字母
C.①阿拉马字母 ②拉丁字母 ③腓尼基字母D.①腓尼基字母 ②拉丁字母 ③阿拉马字母

7.

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 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 。这说明种姓制度(  )

A.强调职业等级贵贱分明B.宣扬神权至高无上C.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D.保留同态复仇习俗

8.

古印度文化强调忠实于种姓社会秩序而不是忠于国家,种姓等级制度的地位甚至 比任何政治制度都要高 ;当印度帝国遭遇分崩离析危机时,不同种姓的村民却能够 像观看自然现象那样无动于衷 静静地看着整个帝国的崩溃 。这突出说明,古印度(  )

A.奴隶制文明高度发达B.社会等级秩序森严C.文化传统根深蒂固D.人们国家观念淡薄

9.

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谷物来自埃及、西西里等地,腌鱼来自西班牙等地,木材和沥青来自马其顿,铅来自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这些史实可以用于说明(  )

A.希腊人建立了殖民帝国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环地中海地区贸易繁荣D.希腊文明扩展到欧亚大陆

10.

在谈论某一政体时,柏拉图认为: 它在我看来确实像独裁制度(那里有监察官),可是,有时我觉得它非常像由民主制度管理的国家。但话说回来,要否认它是贵族制度明显又是愚蠢的,那里还存在着王政。 柏拉图论述的是(  )

A.波斯帝国政体B.雅典政体C.斯巴达政体D.罗马共和政体

11.

下列对图数据的分析,与史实相符的是(  )

雅典居民构成图

A.外邦人同样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B.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不足雅典居民的一半
C.占据人口近半数的奴隶可以担任政府公职D.全体自由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12.

公元前241年,西西里省成立,行省总督在财政上只起监督作用,具体事务由罗马国家派去的财务官负责;当地居民一般案件的审判权由西西里的城市法庭掌握;同时还设立了专门审理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西西里省的设立(  )

A.实现了权力的相互制约平衡B.推动了罗马民主政治的建立C.提供了有效治理地方的经验D.巩固了罗马帝国的扩张成果

13.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 政治权利 是指(  )

A.城市自治权B.人身自由权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

14.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了敕令,规定各地的教士在没有得到教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向世俗的君主纳税。法国国王随即宣布法国境内的臣民未经自己允许、不得将金银货币等战略物资输送出国。次年,教皇不得不允许教士自行纳税,无需经过教皇同意。这反映了当时(  )

A.教皇权威的沦丧B.法国王权的强化C.欧洲民众多元的宗教信仰D.西欧国家的政教合一特征

15.

西班牙殖民者到达美洲以前,印第安人以其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印加人创造的 独特 文化是(  )

A.金字塔庙宇B.马丘比丘城C.浮动园地 D.20进制

16.

以下是某同学的历史学习大纲选录,据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

◎独特的文字

◎复杂的历法纪年

◎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有壁画装饰的神庙

A.印加文明B.阿兹特克文明C.古巴比伦文明D.玛雅文明

17.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周一良、 吴于厪认为: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控制传统商路。 而雷海宗则认为: 阻塞原有东方贸易路线的正是西欧人,而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反被西欧人所阻挠。 这说明(  )

A.历史研究过于依赖主观判断B.周一良、吴于廑的研究比较符合事实C.两种解释均背离了历史真实D.历史研究须辨析史料真伪,孤证不立

18.

有学者指出,当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开辟新航路时,欧洲沿大西洋东岸的航线已经被他们熟悉,而当他们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东岸航行时,不过是航行在早已由中国、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商人开辟的航线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新航路开辟(  )

A.是古代文明与西欧扩张的共同结果B.源于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往和联系C.取决于西欧的航海技术和航线探索D.主要是因为亚洲商人对财富的追求

19.

他率船队进入欧洲人所说的 大南海 后,历经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他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他就给 大南海 起了个吉祥的名字—— 太平洋 。这位航海家最大的成就是(  )

A.发现美洲大陆B.发现了好望角C.到达印度西海岸D.其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20.

1578年,一名英国航海家到达南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即合恩角。他是继麦哲伦船队之后完成第二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据此判断这是(  )

A.迪亚士的发现B.达·伽马的航行C.德雷克的探险D.哥伦布的远航

21.

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航海图;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这些航线的开辟(  )

A.实现了西欧人的寻金梦B.建立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直接联系C.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移到大西洋沿岸

22.

全球航路开辟后,形成了印度洋贸易、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齐头并进的态势。下图反映的是 (  )
202404111514462633

A.大西洋贸易B.印度洋贸易C.三角贸易D.太平洋贸易

23.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但人们执着于投资卡斯蒂利亚的政府债券,而非投资商业。当政府债券给出百分之七的利率时,资金就流向它们;当利率下调到百分之五时,资金就会流到土地上。据此可知,这一现象(  )

A.使西班牙成为世界中心B.促进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C.阻碍了西班牙社会转型D.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4.

下表为东南亚海域沉船数量(单位:艘)及来源地(部分)统计表。据此可知(  )

沉船编年

中国

葡萄牙

荷兰

西班牙

总计

第一期14801567

3

2

0

0

5

第二期15701590

5

3

0

6

14

第三期15901650

4

11

14

5

34

第四期16901730

3.

1.

11

1.

16

总计

15

17

25

12.

69

A.西方殖民者始终掌握着东亚贸易主动权B.沉船的来源地折射贸易主导权变迁C.殖民者的海上争霸活动摧毁了商业贸易D.英国凭借武装帆船获得海洋控制权

25.

17世纪的英国,不仅购茶价格昂贵,而且茶叶供应量极小。后来,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逐渐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1690年输入茶叶41471磅,1712年时已增长到约16万磅,1717年时 茶叶已经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 。这一变化得益于(  )

A.工业革命提升了民众消费能力B.全球商品贸易的逐步发展C.英国成为世界茶叶贸易的中心D.英国民众普遍接纳了茶叶

26.

1493~1496年,哥伦布率西班牙船队第二次航渡美洲时,船对随行人员除了水手和军士,还有农夫、工匠等,他们携带了各种农具、生产装备,并带上了欧洲的各种农作物种子和藤条、秧苗、葡萄藤、甘蔗苗等。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推动了新大陆的经济开发C.丰富了欧洲的经济生活D.导致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

27.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写道:(中世纪)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意大利最先打破这层纱幕主要是因为(  )

A.独特的地理位置B.保留了古典文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D.宗教神权的束缚

28.

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 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 这一事件(  )

A.受益于近代科学的兴起B.提供了理性王国的蓝图C.引导人们开始关注人本身D.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29.

启蒙运动时期, 中国热 一度在欧洲流行,多位启蒙思想家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这说明(  )

A.儒家文化在交流中发展B.启蒙思想家普遍推崇中国文化C.中学西渐影响启蒙运动D.中国的政治制度受到西方青睐

30.

在孟德斯鸠看来: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对权力的使用,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会停止。 行政权从属于立法权,行政权就不专制了;如果议会至上,那么议会也会形成专制。基于此孟德斯鸠(  )

A.提倡分权制衡理论B.坚持社会契约至上C.强调天赋人权原则D.认同人民主权观念

二、材料阅读

31.

某中学高一(2)班正在开展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制度建立】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11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乡村形式】

材料二

【城市兴起】

材料三
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而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最终都取得城市的自治权。城市兴起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1)材料一中的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纽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欧洲出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有何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2.

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在中世纪城市形成之初,城市所在领地的领主往往在城市中享有一系列经济特权,但是,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也开始对封建领主进行斗争,他们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改变领主课税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在西欧的国家中,城市市民通常是王权反对封建割据的天然同盟军,为王权战胜封建领主、建立统一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的自治力量一般来自于行会。在很多城市。当行会力量强大起来之后,就进入政府,由行会成员担任政府要职,参与城市决策和管理。最有名的当数佛罗伦萨,其行会政府使城市实现了自治。然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在行会中也出现了一些商业贵族和大商人,大金融家,他们逐渐控制了行会政府,并且使自治政府变为其个人或小集团的工具,成为新的领主对城市进行控制。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西欧,称雄一方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们想方设法地加大对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力度,如莱菌河上领主设置的关卡12世纪为19座,13世纪末增加到35座,15世纪高达60座。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领主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后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积极作用。(8分)

33.

城市的发展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信仰自由,政治环境宽松,是欧洲宗教异端人士的重要避难所,也成为启蒙运动书籍的出版中心。当地的经济环境优越,对艺术的需求空前高涨,吸引了伦勃朗等众多画家来到这里。在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等城镇,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艺术品集市。市镇居民选购艺术品的目光所及,也从过去比较流行的历史和宗教主题逐渐转向风景,风俗和静物题材。

——摘编自朱平《文化传播视角下荷兰艺术商业的影响力及其启示》等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巴黎流行一种特殊的社交形式——沙龙。贵族与富有市民、艺术家与学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远离宫廷和教会的新的公共空间。19世纪后,随着沙龙主人政治文化影响力的日渐缩小,沙龙日趋衰败。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产阶层群体日益壮大,一种更开放、更大众的生活方式来到人们身边。1866年,巴黎公共舞会达到1000多个,1870年前后,适应大众阅读与休闲的咖啡馆有2万多家。此外,各种音乐团体、俱乐部、文学阅读室层出不穷。

——摘编自汤晓燕《十九世纪巴黎社交生活的演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阿姆斯特丹文化艺术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世纪中后期巴黎社交方式的转变。(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