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高一第二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30+)【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36

一、单选题

1.

距今5000年左右,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得到蓬勃发展,通过考古发现,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的古城、反映系统化宗教观念的玉器、大面积稻田遗存、规模庞大的水利设施等均已形成。这表明(  )

A.早期国家初步形成B.多元一体格局出现C.宗法体制得以确立D.小农经济塑造文明

2.

据学者钱穆研究,春秋时期虽则不断以兵戎相见,而大体上各诸侯国 均重和平、守信义 ,经常发生 赋一首诗,写一封信,而解决了政治上之绝大纠纷问题者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B.传统政治秩序仍然有效C.统治者依然能专制独裁D.礼乐制度受到普遍推崇

3.

秦代百姓不得随意流动,出县境都要得到官府批准;其他郡县的人无故不得随便进入内史郡,内史郡也不可收留外来人,违者将受到处罚,典、伍也要连坐。这一做法(  )

A.保证了秦王朝的长治久安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C.有利于赋税和徭役的征发D.推动了郡县制度的形成

4.

西汉建立初期,以关中为主的中央直辖郡县由中央派遣官吏,按照汉朝的法律管理;而关东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司法、军事上都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一现象表明当时推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  )

A.王位继承制B.九品中正制C.三公九卿制D.郡国并行制

5.

据《史记》记载,张骞游历到大夏(今阿富汗一带)时,见到那里已经有了蜀布、邛竹杖,据当地商人说都是从身毒(古印度) 得蜀贾人市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丝绸之路 已经开通B.四川古代对外交通发达C.蜀地对外交往历史悠久D.汉朝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6.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将居住在南方地区的 山越 纳入统治范围,一方面将他们编入军队作战、划归郡县作编户耕田种地,另一方面在他们居住的地区设置郡县。这一举措有利于(  )

A.经济重心的南移B.民族之间的交融C.巩固国家的统一D.开展封建化改革

7.

唐代科举考试前,考生们会遍访京城权贵,送上自己的文集,希望以文采打动对方,这就叫 行卷 ;临考前,怕人家忘了自己,还要再送一次,称为 温卷 。这些活动都是公开的。这说明当时的科举制(  )

A.有待进一步完善B.重视公平公正C.深受门第的影响D.盛行腐化之风

8.

图1为北宋李公麟的《职贡图》,反映了时人对外界的想象。图中把异国人想象成野蛮人, 其王或蓬首席地,或戎服踞坐……或瞑目酣醉,曲尽鄙野乞索之态 。这一现象根源于(  )

图1

A.华夷意识的根深蒂固B.传统绘画艺术深入发展C.丝绸之路 日益衰落D.闭关自守妨碍对外认知

9.

宋太祖年间,将军曹彬虽位居枢密使,但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士大夫的车马,他都主动令车夫将自己的车辆驰入路旁街巷,所谓 必引车避之 。这一现象折射了当时(  )

A.宰相权力遭到削弱B.枢密使权力被架空C.崇文抑武风气盛行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10.

佛教传入中国后,一直被指责 有悖伦常 。五代时期传入中国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强调因果与孝道而著称,经文讲述了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事。这反映了(  )

A.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儒家正统地位开始形成C.儒学复兴运动成果斐然D.佛教发展的本土化趋势

11.

早在元朝正式建立前,忽必烈就采用了汉式年号 中统 ,即 中华开统 之寓意;他还在《建国号诏》中宣称元朝是尧舜禹汤、秦汉隋唐的合法继承者,即 绍百王而纪统 。这表明(  )

A.汉化 改革成效显著B.华夏认同得到进一步增强C.民族平等推动社会发展D.皇帝的权力获得空前强化

12.

明代江南地区是全国粮食的主产区和主要供给地。到了清朝变为 湖广熟,天下足 ,江南地区成为粮食输入的主要目的地。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B.康乾盛世潜伏重大危机C.经济重心转移的趋势D.社会安定影响经济发展

13.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即使依靠鸦片盈利,英国也没有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地位,上海从英国进口的货值先升后降,1854年尚低于1845年。这反映了(  )

A.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很有限B.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突飞猛进C.自然经济对外来经济的抑制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成果显著

14.

清前期,以户部为中枢统收统支全国财政。咸丰二年(1852年)九月,安徽巡抚蒋文庆截留全省地丁钱粮及关税款项,以充军费,户部无奈默认。这是因为(  )

A.洋务经济发展困难B.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15.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建船政学堂后,与外国顾问签订了一整套协办船政的合同,规定了所聘洋员的权限、纪律奖惩,并规定了教会中国员工设计、建造、驾驶和管理轮船的职责。这表明他(  )

A.开创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史B.注重经济发展的自主权C.认识到 中体西用 的局限D.推动民族工业创新发展

16.

清末,清朝与朝鲜发生边界纷争。光绪十五年(1889年),总理衙门以 该国久荷天朝覆畴之恩 ,主张搁置争议,得到光绪帝的认可。这一事件可用于说明(  )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B.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开端C.八国联军侵华的深远影响D.传统观念影响近代外交

17.

戊戌变法前,康有为根据《尚书》《孟子》等传统经典,在其《日本书目志》中写道: 中国古固有议院 ,而议院的功能,被解释为 通天下之气,会天下之心,合天下之才 。其意在(  )

A.为建立民主共和而摇旗呐喊B.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C.利用传统思想宣传变法主张D.促进儒家思想的 复兴

18.

1900年6月21日,慈禧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了《宣战诏书》,同时向12个国家宣布开战。而南方各省督抚纷纷拒绝奉诏。这一事件表明(  )

A.洋务运动走向失败B.中央权威受到冲击C.清朝统治名存实亡D.变法增强地方实力

19.

20世纪初,清政府大力筹办新式军队,形成了南洋新军与北洋新军两股主要势力,南洋新军后来参与了武昌起义,北洋新军将领则策划了逼迫清帝溥仪退位。这一现象说明清末新政推动了(  )

A.辛亥革命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延续C.君主立宪的传播D.社会性质的变化

20.

1912至1923年,北洋政府先后制定并颁布76个重要经济法规,内容涉及工商矿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金融权度、特别税则、减税特典及经济社团等多个方面。这些举措推动了(  )

A.中国农轻重比例的协调B.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C.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独立工业体系的形成

21.

1919年5月10日,日本《大阪每日》对当时中国的局势评论道, 一些外国人(美国人)出于自身目的而煽动排日热潮。 导致当时中国局势的真实情况是(  )

A.列强在华争夺的加剧B.中国外交失败的刺激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D.帝国主义瓜分的狂潮

22.

中共 一大 将中国革命的性质定为社会主义革命;中共 二大 提出革命的两步走战略,首先进行 民主革命 ;不久,又将 民主革命 改称 国民革命 。这一变化(  )

A.说明对中国国情认识加深B.说明了党斗争方式变化C.表明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D.体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23.

1933年5月,中国共产党江西各县县委委员中,工人成分占到46%,贫农成分占到44%,其他所有成分只占10%。这一现象得益于(  )

A.土地革命的推动B.国民大革命发展C.北伐战争的影响D.民族工业的进步

24.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士绅成为中国共产党游击队主要的给养来源,反 扫荡 时,许多地主慷慨捐款。这是因为(  )

A.抗战形势的好转B.阶级矛盾的消除C.农村经济的发展D.双减双交 的推动

25.

图2为1938~1948年国民政府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图。据此可知,1945年后国统区(  )
202404081939309109

图2

A.金融政策稳健有效B.民族工业发展迅速C.通货膨胀十分严重D.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6.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政务院的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有2人;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有9人;所属34个部、会、院、署、行中,担任正职的党外人士有14人。这说明当时(  )

A.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形成B.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C.实践了政治协商的承诺D.社会活力得到完全激发

27.

1954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某国际会议时,指示代表团成员接待外国记者时要谨慎而不拘谨,保密而不神秘;对于挑衅,据理反驳,但不疾言厉色。这一举措(  )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成熟B.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C.推动了朝鲜问题的解决D.有利于提升国际形象

28.

1956年12月,毛泽东指出, 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国家投资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工厂。 这反映了(  )

A.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B.当时国民经济发展困难C.八字方针 深入实施D.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9.

1984年,安徽商人年广九创办的 傻子瓜子 雇佣人数已达140人。对此,社会上有人批判年广九是 资本家复辟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思想解放有待进一步深入B.真理标准讨论势在必行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D.城市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30.

2013~2022年,我国与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规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增速既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也高于同期全球贸易增速。这深刻地反映中国正在(  )

A.实践 求同存异 方针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和谋臣们就意识到人口规模对争霸的重要性。比如 春秋五霸 中的齐桓公就曾接纳管仲的建议,下令 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 ;越国由官府出面为孕妇提供免费的接生服务,并为新生儿家庭直接提供物质奖励,而且是生得越多奖励越多;商鞅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推动了更多年轻人尽早结婚。

——据梁建章《中国人口政策变迁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政府实行轻徭薄赋的赋税政策,鼓励人口繁衍,特别是康熙晚年实行所谓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的政策。同时,清代疆域扩大,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被纳入人口统计与户口编审的范围,人口统计范围的扩大使人口数量得到极大地增加。为了养活众多人口,主要的增产途径就是增加耕地的面积,进入山地、丘陵地区开垦拓荒,加上外来耐旱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全域性的开发,如东北、西北、西南、台湾等地。这些使明清时期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了两千年封建时期中国人口1%左右的年平均增长率。

——据蔡欣《探究明至清中叶人口增长的特点、原因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政府鼓励生育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政府鼓励生育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6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物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 中道西器 变器不变道 ,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李康《洋务运动对21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

材料二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做出的努力。(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模仿的外国制度,并说明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并未随着新制度的建立发生真正改变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 走俄国人的路 与十月革命的异同。(4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任务一】谶语

谶语是中国古代反映重大政治变动的神秘预言,《史记·项羽本纪》中,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也。
(1)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谶语。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证了这一谶语的史实。(2分)

【任务二】军歌

军歌能够体现一支军队的时代使命。《国民革命歌》最初由共产党员邝墉在1926年编写,其歌词为: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这首歌曲后来被广泛采用,并编入《国民革命军歌集》印发给部队。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革命运动最大的功绩以及最终失败的原因。(4分)

【任务三】民谣

民谣反映了社会的变迁。20世纪90年代,社会上流传着 40年代全民扛枪,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备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90年代都想把大款当 的民谣。
(3)依据材料,任选两个年代的民谣内容,指出能反映这一民谣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其时代主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