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93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逐渐解体,封建制逐渐形成的时期。政治、经济的剧变反映到社会思想上,出现了对天的信仰的动摇与重民思想。下列观点中符合这一思想内涵的是(  )

A.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C.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D.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2.

两汉时期,里内一般设有里社,人们通过社祭祈求农业生产风调雨顺、祛病消灾,社祭时乡里之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作为福佑一社百姓的社神,更是受到乡里民众的普遍信俸和虔诚祭祀。这反映了汉代里社(  )
①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②加速了儒家思想正统化
③受封建小农经济影响 ④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

羁縻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一种特殊的管理制度。羁縻,最早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本意为对牛马的束缚。唐朝初期,羁縻州遍布北方、东北、西北及西南边疆等地。唐朝推行羁縻制度旨在(  )

A.强化封建君主专制B.加强边疆地区管理C.促进各民族大融合D.传播中原先进文化

4.

宋金对峙期间,宋朝频繁地遣使大金。金朝扣留大量使团以逼迫这些文人名士为金朝政权服务。如南宋大臣宇文虚中在金为官十八年,金人李聿兴曾言 本朝并依唐制,衣服官制之类,皆是宇文相公共蔡太学并本朝十数人相与评议 。据此可知(  )

A.金朝遵循了因俗而治的原则B.南宋对金朝实行政治渗透C.金朝学习效仿宋朝政治制度D.南宋与金朝经济往来密切

5.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丝织品行销全国。如南京所产的绸缎, 北趋京师;东北并高句丽、辽、沈;西北走晋、绛,逾大河,上秦、雍、甘、凉;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越五岭、湖湘、豫章、两浙、七闽,几乎行销全国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6.

表1为1849—1852年上海贸易发展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1849年—1852年上海贸易发展情况表

进口

出口

年代

船只数

吨位

价值美元

年代

船只数

吨位

价值美元

1849

24

9829

757259

1849

25

9877

1358182

1850

37

15308

803818

1850

34

14464

2100506

1851

54

27634

1216922

1851

53

26697

4615533

1852

66

38760

2094971

1852

70

40592

7980747

表1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经济侵略C.对外贸易具有优势D.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7.

虽然辛亥革命未能立刻再建有序的社会,但它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更新和重构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开启了一个让新事物能够从旧秩序中破土萌芽并成长起来的时代。对此关于辛亥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B.民主共和之路的真正实现C.践行了君主立宪思想D.责任内阁制充分发挥作用

8.

九一八事变后,以部分东北爱国官兵和警察为骨干,会同各地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民众,形成了遍及东北城乡的抗日义勇军队伍。他们发表通电,痛陈 我中华裔胄绝不甘作亡国之奴,宁可杀贼以致死,不委屈以求全 。这体现出东北人民(  )

A.誓死捍卫东北家园的坚强决心B.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不满C.希望得到其他省份群众的支持D.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

9.

图1为1957年4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题目为《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成绩辉煌》的文章,这表明当时我国(  )

图1

A.已经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B.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决策C.工业落后的面貌逐渐改变D.为三大改造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10.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积极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和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这表明我国外交活动(  )

A.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B.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C.致力于摆脱两极对峙格局的威胁D.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1.

生活在汉谟拉比创建的帝国之中,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居民的信仰虔诚而热烈,不同地区的居民有着自己的风俗和法律习惯。对于他们来说,对城市和故乡的认同仍根深蒂固,他们首先是尼普尔人、乌尔人、乌鲁克人、拉尔萨人……而不是某个大国的国民。这主要表明古巴比伦王国(  )

A.多元文化帝国治理的复杂性B.宗教信仰矛盾引发强烈冲突C.法典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采用暴力手段巩固王权建构

12.

商栈是中世纪晚期英国政府在特定城市设立的商业管理中心,所有的进出口商品都需要运抵商栈,缴纳关税后进行销售。1353年英国议会发布的《商栈法令》规定,私自将羊毛、皮革、羊皮带出海的英国商人会受到严惩,包括褫夺生命,没收房屋、货物、牲畜等财产及取消商栈商人的成员资格。这表明英国(  )

A.政府为增加税收进行贸易管控B.重商主义思潮严重影响政府决策C.议会通过立法实现了贸易管制D.政府禁止私自贸易阻碍商业发展

13.

在第六次反法联盟交战中,莱茵联邦的萨克森步兵和炮兵阵前倒戈,投向反法联盟。这一战役也被称之为 德意志人民第一次共抗外敌 。这场战役(  )

A.宣告了拿破仑的彻底失败B.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加强C.推动了法国社会全面改造D.传播了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

14.

丹尼尔·J·布尔斯廷研究《独立宣言》的前言和结语中的主语时发现,提到的尽是 这些殖民地 这些州 他们 自由独立的州 等词语,这主要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

A.团结勇敢的反抗精神B.天赋人权的民主原则C.追求自由的解放意识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15.

陈之骅的《苏联兴亡史纲》中描绘了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城乡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一流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全民性的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退休养老制度;缩短了劳动时间,延长了妇女产前、产后的假期;特别是基本上保持着全民就业。 这表明(  )

A.苏联社会福利世界领先B.苏联模式为福利制度提供保障C.苏联综合国力不断提高D.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16.

2001年,攻陷了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不顾世界各国反对,动用战争武器摧毁了巴米扬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毁于战火的巴米扬大佛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巴米扬大佛的遭遇说明(  )

A.地区冲突是摧毁文化遗产的罪魁祸首B.保护文化遗产第一要义是历史真实性C.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D.《世界遗产名录》能够较好的保护文物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中国古代称书店为书肆,兼具卖书与刻书两种职能。东汉时期,随着太学兴建及各地私学兴起,都城洛阳的书肆日渐增多,图书复制主要依靠手抄传承。唐朝时期,图书业 写本时代 达到黄金时期,同时,雕版印刷术也开始在民间图书市场逐渐应用。刻书的内容以民间需要的日历、医书、韵书等为主。书肆也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形成规模较大的,书肆中心。
宋朝时期,书肆主人以刻印书籍为职业,以图书流通为手段,以营利为目的,拥有许多写工、刻工和印工,且不断创新。宋代严格控制书籍出口,但是屡禁不止,辽、夏、金也因此翻译与翻印了大量汉文书籍。明代为了推行政令,进行统治,政府的法令和记载典章制度的书籍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出版物。诸多书肆为了营利目的,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印刷当时畅销图书,图书装帧华丽、刊印数量较大,特别是文学类图书,以翻刻宋版文集为时尚元素,各种各样的文学选本大量刊印发行。

——摘编自袁红军《古代书肆发展考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书肆发展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角度概括中国古代书肆发展的意义。(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二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2年至202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万亿元增加到3.09万亿元;基础研究投入从499亿元提高到1951亿元;研发人员从年均325万人提高到600万人;高新技术企业从3.9万家增长至40万家。在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区块链、5G等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摘编自张春玲、梁佳惠《科技部:2022年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拉美,最早而且可能是最关键的对现代化的抵制来自乡村。在19世纪前半叶,政治混乱和不便的交通运输使土地价格维持在低水平。19世纪中期以后,自由主义者力图打造一个小农阶级,他们相信,这个小农经济将能仿效英格兰和美国榜样形成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两者的基础。但他们打碎天主教教会地产和土著村社共有土地的努力却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因为这些财产的很大一部分不可避免的最终被政客和大地主所获得。一些国家特别是阿根廷和墨西哥,将公有土地赠送给有密切政治关系的人,这进一步提高了土地集中程度。并非人人都接受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是好事的观念,除了对侵扰地方特有权利的中央政权极端不信任外,还存在一系列其他抵制现代化的原因。在许多场合,乡村居民用暴力反抗现代化。

——摘编自【美】谢里尔·E.马丁马可·瓦塞尔曼《拉丁美洲史》

材料二
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农村社会转型存在着难以弥合的矛盾冲突。众所周知,历史地看待中国农村社会,虽然朝代不断更替、贫富状况和生活方式各异、习俗也有所变化,但农村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观长期以来却没有多少根本变化,广大农村的自给自足与自得其乐状态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然而,随着近现代以来的西方思想冲击与文化浸透,也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结构的根本变化,乡村社会的超稳定性被打破,阶层利益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摘编自赵秀玲《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难度与治道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缓慢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拉丁美洲现代化道路的相似性。(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一直围绕着几个主题展开: 经济与科技革命 战争或剧变 世界格局变化

经济与科技革命

战争或剧变

新世界格局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

拿破仑战争

维也纳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

苏联解体

多极化趋势加强

——据【美国】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