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梅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3)【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76

一、单选题

1.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管理制度随着各朝代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而不断调整变化,大体可分为下表中的几个阶段。

时期

秦汉

隋和唐初

唐宋

元朝

明清

层级

郡、县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

、州、县三级制

省、路、府、州、县多级制

省、府、县三级制

其演变轨迹表明(  )

A.调整变化目的是强化君权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沿袭变革是其变化的主线D.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弱化

2.

下图漫画名为 17世纪英王和议会的角力 ,对 角力 理解正确的(  )

A.体现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B.是英国历史传统的体现C.结束于《权利法案》颁布D.导致英国国王统而不治

3.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 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4.

据《唐六典》卷二《吏部》记载:唐朝官员考核主要标准包括 四善 二十七最 四善 对应的就是官员德行操守、清正作风、公平公正和勤政爱民四种品质, 二十七最 则包括近侍之最、将帅之最等二十七个方面,对文武官员的品行和能力做出详细的考核规定。据此可知唐朝(  )

A.考核的法规大都流于形式B.科举制扩大了用人的范围C.重视考核官吏的综合素养D.突出对官吏任职期满考核

5.

这支官吏队伍……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 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这一论述(  )

A.指出了西方文官制度带有阶级性B.肯定了文官政治中立性C.认为西方文官制度滋生官僚习气D.全面否定西方文官制度

6.

《拿破仑法典》第五条规定: 审判员对于其审理的案件,不得用确立一般规则的方法进行判决。 法官所应该做的,被认为仅是把有关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去的机械性工作,不能有任何创造。这说明大陆法系(  )

A.突出宗教伦理B.强调以判例为基准C.突出法官地位D.强调成文法的权威

7.

据《明史·职官志》记载: 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恩,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 据此可知,鸿胪寺的设置(  )

A.强化了天朝上国观念B.便于民族和中外事务处理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致力于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8.

《非战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美国同时宣称 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这体现了《非战公约》(  )

A.实际功能存在缺陷B.具体执行有灵活性C.无法阻止一战爆发D.被美国控制和利用

9.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 破冰之旅 。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毛泽东的话反映了当时(  )

A.冷战局面正式开始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C.中美分歧已经消失D.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10.

下表所示为1928年和1934年中国部分商品的进口税率。表中税率的变化(  )

年份

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

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

1928

4.1%

5.5%

1934

28.9%

15.7%

A.改变了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B.体现了政府回收主权的成果C.表明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D.顺应了当时经济全球化趋势

11.

下表是我国古代相关史籍对户籍管理的记述。这种管理(  )

史籍

记述

《周礼》

司民之官要将每年的生齿人口按其性别、籍贯登记于户籍本上

《史记》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为户籍相伍

《大明律》

凡军、民、驿、灶、医、卜、工、乐诸色人口,并以籍为定,不得随意流动

A.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B.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分工C.便利了国家的赋役征发D.客观上提高了人口素质

12.

下图选自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反映了公元前7000—公元前1500年早期农业的传播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世界物种交流的特点是(  )

A.交流以欧洲为主导B.交流范围有限种类较少C.物种交流种类繁多D.交流促使世界人口激增

13.

道光初年,陕西西乡下令 永将北山封禁 ,以 禁止玉米种植 ;道光十三年,更有御史上奏朝廷,请求通过禁止 棚民开山 种植包米 。这些现象表明(  )

A.外来物种改变了农业品种单一的状况B.物种交流推动清代经济贸易发展C.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关注D.政府有效遏制了玉米种植的危害

14.

史书记载: 今(西汉初年)一夫挟五口,治田百,(平年)岁收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战国秦汉的 一夫 不一定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个别男丁,常指一个耕作单位即一家,一家两个劳动力种田百亩,一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粟75石,约合今2025市斤。当时农业高产主要得益于(  )

A.翻车筒车的大量使用B.水利工程的广泛修建C.作坊式劳作广泛推广D.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15.

下表为1844年柏林一家工厂的规定。这些规定反映出(  )

普通工作日从每天早上6点准时开始,每天有半个小时的早餐时间、一个小时的午餐时间以及下午半个小时的喝茶时间;工人迟到2分钟将会被扣除半个小时的薪水……工作期间禁止聊天。

A.工厂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B.工厂制调动了工人积极性C.工人的文化素质极大提高D.工作时间过长激化了矛盾

16.

据清《续通典·食货》:交子三年一届,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溷用而不便于携;迄神宗时,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认,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这说明宋代(  )

A.货币趋向单一B.政府规范了纸币的管理C.榷场交易频繁D.纸币成为单一流通货币

二、材料阅读

17.

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对社会治理有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古代礼律关系密切,而司马氏以东汉末年之儒学大族创建晋室,统治中国,其所制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既为南朝历代所因袭,北魏改律,复采用之,辗转嬗蜕,经由(北)齐隋,以至于唐,实为华夏刑律不祧之正统。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材料二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如果政府官员受儒家道德思想熏陶,尊奉儒家思想,就会贤明有德,就奉公守法。然而,当政府以道德的名义滥施暴政,人民很难判定什么是真正道德的。

——潘维《什么是法治?—区分法治与法律,<宪法>与宪政》

材料三
由于礼的侵入,法律思想的德化,法律制度的儒化,使道德高于一切,法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人们的意识中道德的标准高于一切,道德意识较强,法律意识是服从于道德意识的。另外,由于德礼为先,属主导,将法的作用限制到一个极小的范围即罚以内,人们对于法的认识仅在于是镇压、惩罚,这样一来,人们避犹不及,更谈不上运用和掌握。

——郑永流、萧伯符《再议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1)概括材料一作者的观点,并分析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律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特点。(10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某中学开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研究性学习,下表是三个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汉代组

汉代赋税主要包括:按土地征收的和按人口征收的。田租方面,汉文帝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实行三十税一的税率,并成为西汉定制,口赋、算赋是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更赋是谣役的代替税,即代役钱。

汉代赋税征税标准以土地为主

唐代组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两税法有利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明代组

嘉靖末行一条鞭法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税额之积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也亦无几矣。

中国古代的赋役改革每进行一次,百姓负担就加重一次。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民负担问题逐渐突出。从1990年起,中央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从当年开始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被废止,延续了2000多年的 皇粮国税 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贺雪峰《取消农业税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取两个小组,判断其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中国取消农业税的举措。(4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福建茶叶大规模种植开始于唐代。宋元时期,茶叶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当时茶叶 出于闽中者,尤天下之所嗜 。以北苑为代表的建安茶园被列为官茶园。北苑茶品种繁多,《东溪试茶录》中记: 茶之名有七,一曰白叶茶、次曰甘叶茶、三曰早茶、四曰细叶茶、五曰稽茶、六曰晚茶、七曰丛茶。 制作贡茶的茶叶取用早茶以上的茶种,其制作过程十分讲究,也特别奢靡。《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大观年后,建茶岁贡20余万斤。除上贡朝廷外,还有大量销售。南宋以后,建茶产量更是剧增。《宋会要辑稿·茶号》《中兴会要》载,南宋初年建茶岁额89万斤,后来更突破百万斤大关。产量的剧增说明当时植茶面积愈来愈大。……鸦片战争后,福建茶叶生产在商品经济大潮下迅猛发展。1853年,朝廷准许闽江上游茶叶改由福州海运出口。洋行买办内地收购茶叶制度的实行,直接将内地茶叶经济与沿海茶叶贸易对接起来。1858年,外商到中国内地购货出洋只要缴纳一次2.5%的子口税,极大降低了从武夷山运茶出洋的成本。19世纪70年代晚期,福州茶叶输出居全国之首,走向茶叶贸易的鼎盛时期。

——摘编自刘锡涛《试探福建茶叶生产及近代茶叶外贸鼎盛的原因》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之后,茶得以进入西方并于17世纪上半叶进入英国,1657年,英国商人托马斯·加威首次将茶引入咖啡馆,宣传饮茶能延年益寿,醒脑提神,治疗心脏与胃肠功能衰退,促进食欲,增强消化能力,能治疗水肿坏血,预防传染。当时人认为两者均具有 万能良药 的性质,并无优劣区别。1675年、1676年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对咖啡的抵制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进入18世纪后,茶在中产阶级家庭逐渐普及,饮茶者在家中备好茶叶与茶具,饮茶日益渗入家庭生活。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爱饮茶,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风气在贵族女性中的传播……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促进了茶的传播,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市场,逐渐与产茶国家之间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也得到改善。1690年,英国输入茶叶4万磅,1712年英国输入茶叶已增长到约16万磅;1717年,茶叶 已经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 ……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茶叶贸易亦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

——摘编自刘章才《茶与咖啡在近代英国的竞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福建茶叶生产的特点,并分析近代福建茶业贸易走向鼎盛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饮茶流行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