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9 浏览数:354

一、选择题

1.

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 下列出土的 遗物 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

A.棉纺织品B.景德镇的瓷器C.刻有文字的甲骨D.圆形方孔半两钱

2.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B.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3.

流行语和关键词是一个时代的标签,在一档文化节目中出了四组关键词,其中最符合秦朝时代特征的一组是(  )

A.诸侯井田制分封制青铜B.皇帝郡县制车同轨长城C.匈奴专卖权五铢钱儒家D.内阁锦衣卫青花瓷商帮

4.

汉武帝元朔年间,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推恩令 的颁布B.尊崇儒术C.盐铁官营的实行D.任用刺史

5.

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

A.人口迁徙B.孝文帝改革C.大运河的开通D.经济重心的南移

6.

以下两件唐代文物共同反映了当时(  )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构图方式来自于中亚地区,双弧双桃是中国传统图案


染金双狮纹银碗,其纹饰既受到萨珊
今伊朗地区艺术的影响,又有着本土化的狮型图案

A.政治制度完备B.诗歌创作繁荣C.中外文化交流D.民族关系和睦

7.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导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B.和亲会盟C.重文轻武D.闭关锁国

8.

2023年全国各省份一季度GDP增速排名中,广东、江苏两省GDP总量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这表明南方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心,该现象最早确立于(  )

A.隋朝中后期B.唐朝中后期C.北宋中期D.南宋时期

9.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中国历代王朝都注重对图中①地的管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在古时曾被称为西域B.西汉时,曾在该地设立西域都护进行管辖
C.该地最早隶属于中央政权是在明朝时期D.清朝时期在该地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务

10.

有学者认为,仅就丞相制度而言,明朝经历了一个废丞相、置四辅、设内阁的历史阶段,而清朝经历了置议政大臣、设四大臣、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这一制度的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官僚政治扭曲混乱C.贵族退出历史舞台D.宰相制度得以恢复

11.

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要求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

1895年,张之洞在一份奏折中说: 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由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 可见张之洞主张(  )

A.培养翻译人才B.兴办军工企业C.创办民用企业D.发展学校教育

13.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人士谢缵泰所绘,生动形象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此图出现的时期是(  )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C.《马关条约》签订之后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14.

1900年,天津义和团运动进入了高潮。当时“(天津)官勿论大小,民勿论男妇,大概信之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 。人们便此 喜相告曰:扫平洋人,扶持中国,在此一举,今而后,海内肃清,升平有日 。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A.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具有反帝爱国主义性质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D.得到全国民众的全部支持

15.

蔡元培在一副挽联中写道: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挽联所缅怀的历史人物是(  )

A.关天培B.曾国藩C.梁启超D.孙中山

16.

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  )

A.租地农场开始出现B.人文主义思潮流行C.绘画艺术蓬勃发展D.近代自然科学奠基

17.

1789年以前, 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将启蒙运动的学说付诸行动。 这场 革命 的领导人应是(  )

A.克伦威尔B.伏尔泰C.乔治·华盛顿D.拿破仑·波拿巴

18.

英、美、法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文件。这些文件的共同之处是(  )

A.反对殖民统治B.限制王权C.否定封建专制制度D.法治取代人治

19.

19世纪下半叶,欧洲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组织致力于通过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切经济领域消灭剥削、实现人民大众的平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1787年美国宪法的发表B.《拿破仑法典》的颁布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0.

木犁与链枷、水磨与手织机的俄国,开始迅速地变为铁犁与脱谷机、蒸汽磨与蒸汽织机的俄国,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一。 这里讲述的是1861俄国改革的(  )

A.背景B.内容C.影响D.性质

21.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B.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维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了林肯总统D.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22.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共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地下水道。此举给美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增强国际竞争力B.整顿了金融秩序C.缓解了失业问题D.调节了农业生产

23.

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发表胜利宣言: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这是盟军的伟大胜利。 他赞誉的这场战役是(  )

A.不列颠战役B.中途岛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战役

24.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美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材料中的 挑战 是指(  )

A.轴心国集团的形成B.北约和华约的对峙C.西欧和日本的崛起D.中国的快速发展

25.

研究结果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冲突减少40%。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其他预防性行动,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此外,联合国还对冲突后的地区采取和平建设的措施。材料强调(  )

A.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D.联合国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

二、材料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隋朝

隋炀帝时,①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朝

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②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宋朝

增加科举录取名额。在全国范围营造读书风气。

明朝

考试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每部分有两股对仗文字,称之为③。

(1)请将图5中的①②③处补充完整(6分)
材料二


图6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藏明朝赵秉忠殿试卷(局部)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因为参加殿试而一举成名。文中提出了 天民说 ,认为皇帝必须爱护人民,否则就是违背天意。这一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内涵。明朝的学校教育已经完全成为科举考试储备人才的地方。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文体上的严苛要求虽然方便评分阅卷,但也限制了人们的思维。

——摘编自张宇辰《刍议明朝状元折射的中国科举制度》

(2)从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角度看,赵秉忠状元卷属于哪一史料类型?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科举制的特点。(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图7 《五四运动》(绘画)

(1)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 历史解释 素养的要求。图7是油画《五四运动》,请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
材料二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以后宣称,我们不应当再走 欧美、日本的错路 ,明确宣布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毛泽东后来回忆说: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材料二中的 劳动阶级 主要指哪一阶级?举例说明陈独秀和毛泽东为 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 所做出的努力。(各举一例)(6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思维导图,简述苏俄(联)兴衰的过程。(8分)
材料二 1919年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但是协约国在反对苏俄这点上是一致的。他们把处理 俄罗斯问题 作为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战后期,为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并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1945年7月底至8月初,美、英、苏3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议。

——摘编自《苏联兴亡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巴黎和会到波茨坦会议苏俄(联)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三、小论文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大事年表

时间

中国

英国

17世纪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

1698年,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8年,完成光荣革命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18世纪

1727年,军机处设立

1757年,设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

1792年,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来华

1763年,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9世纪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6090年代,进行洋务运动

1825年,蒸汽机车问世,铁路时代开始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请阅读表1,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