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安阳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41

一、单选题

1.

考古发现,距今6700—5600年之间的陕西半坡遗址分为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妇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产力,制陶、纺织、饲养家畜都由她们承担,男人多从事渔猎,遗址中发现大量绚丽多彩的陶器,多见黑彩,还有少量红彩。据此可知,半坡遗址属于(  )

A.大汶口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仰韶文化

2.

孟子认为人性善,主张统治者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韩非认为人性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两者都(  )

A.重视社会道德与人伦B.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C.强调社会秩序的稳定D.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

3.

汉武帝时期,无论是从投资渠道还是资产安全性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从而加速了民间资本由工商业向农业的转移,农业与手工业、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互动中,产业的界限开始逐渐模糊,工商业与农业开始结合。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投资回报率高B.推恩令的实施C.严厉打击不法行为D.经济政策调整

4.

唐太宗时期,建立了以都督府、都护府为核心的边疆治理体系,针对边疆民族的特点实行羁縻府州制度,以各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以边疆地区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允许世袭。唐太宗旨在(  )

A.实现对边疆的有效控制B.削弱节度使实力C.强化中央集权政治体制D.促成国家的统一

5.

974年3月,宋太祖在殿试时对举人们说: 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甚无谓也。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畴昔之弊矣。 宋太祖这一做法有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扩大政权统治基础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官员文化水平

6.

明朝前期,婚姻重门第,尤其是仕宦旧族,讲究门当户对,不屑与市井编氓为伍。明朝中后期,财产成为缔结婚姻时考虑的首要问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高产农作物的推广B.陆王心学的影响C.君主专制日趋衰落D.商品经济的发展

7.

鸦片战争结束不久,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魏源、徐继畬、梁廷枏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以赞赏的态度介绍过西方的民主制度,说它有中国传说中的 三代政治 遗意 。这反映出他们(  )

A.过于推崇西方的政治制度B.意识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C.超越了主流政治思想认识D.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8.

下表是1876—1895年我国棉花进出口及出入超量(单位:千关担)统计表。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进口量

出口量

(+)(-)超量

18761880

152.2

26.0

-126.2

18811885

169.2

40.4

-128.8

18861890

137.6

224.5

-86.9

18911895

71.7

616.7

-545.0

A.列强经济侵略加深B.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C.传统手工业的破产D.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9.

《马关条约》给予日本与列强同等的特权地位,开放长江航运,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 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等。这些规定(  )

A.确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B.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D.使列强侵略深入到中国内地

10.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

A.防止袁世凯的专权B.否定君主专制制度C.弘扬民主共和理念D.完善宪政制度建设

11.

1919年5月4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文指出,这是个 公理不敌强国的时代 ,是强权世界;同时警告中国国民,无论是做什么的,都要掀起 民族自卫主义 。陈独秀意在(  )

A.揭露列强侵略B.推翻封建军阀统治C.进行思想启蒙D.捍卫国家民族利益

12.

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的实施(  )

A.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巩固了工农革命联盟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D.打破了国民党的围剿

13.

下图是徐肖冰拍摄的1942年八路军在延安开荒生产的场景。八路军这一做法(  )

A.扩大了抗日根据地B.破坏了日本殖民统治秩序C.减轻了人民的负担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4.

1948年5月9日,中央军委指出: 一年来,你们率先深入敌区,展开全国进攻的胜利局势,虽部队本身稍有削弱,但艰苦任务的坚决执行,我们正以你们为模范,要求全党全军均向蒋管区,将战争引向更深远的敌后。 这次 率先深入敌区 (  )

A.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B.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C.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D.促进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15.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决定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近3个月时间里,全国有1.5亿余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几乎涉及宪法草案每一个条款。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标志着进入社会主义D.实现了依法治国方略

16.

1990年12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邓小平这一论断(  )

A.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准备B.促进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吸取秦汉至唐宋等朝边疆统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元朝在地方行省管理体制下,对 内属 归附 的少数民族或部落酋长或首领封以官爵,使其代表国家间接统治原有领地和民众,将少数民族首领整合进国家职官体系、各族土民整合为国家民众,强化元朝的国家权威和民众的国家认同。即 稍与约束,定征徭差发之法,皆因其俗,使附辑诸蛮,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有相仇者疏上,听命于天子 。元朝先后在西南等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设置大小土司数百家,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等省。

——摘编自彭福荣、刘译蔓《国家整合视野下的元朝土司制度》

材料二
清朝初年,中央政府无暇顾及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雍正帝即位后,深知土司危害, 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每于所属土民多端科派,较之有司征收正供,不啻倍蓰。 同时,土司间、土司内部经常发生斗争,给土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伤。土民强烈要求摆脱落后的、残酷的土司制度。在政权稳定后,他以坚定的决心使改土归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摘编自张琦《浅论清初云南的改土归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土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迁,促使孙吴开发荒地,普遍屯田,江南大量荆棘遍野的土地得以开垦。孙吴势力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广大地区,人口构成基本上为北方南渡移民和山越土著居民。华夏民族与山越民族的进一步融合,为东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同时,江南粮食单产有较大提高,钟离牧有田二十亩,年获六十斛米。三国两晋时,京口、建业、武昌已并列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商业城镇。城市的增多促进了商品贸易的繁荣。三国时期户口大量流入江南地区,已拉开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

——摘编自马强《论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口下降与迁移》

材料二
宋代以降,北方气候日趋寒冷,导致北方农作物大受影响,气候变冷使生长期缩短,北方复种指数处于较低水平,即便有品种、技术的改进,仍只能维持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自唐以来双季稻轮作及稻麦复种发展的趋势未受到气候变冷的太大阻遏。在气温降低、雨量减少的双重作用下,北方单位面积产量明显下降。南方气温变幅小,雨量仍充足,加上其他有利条件,亩产反而有所提高。间接影响了手工业发展,进而波及商业;南方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所受波及较小。这一气候变化进程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的步伐。

——摘编自郑学檬、陈衍德《略论唐宋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两晋时期南方社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经济重心南移 提炼一个观点,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观点,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思想的指导下,在洋务派官僚的主持下,清政府在19世纪60—90年代的30余年里,建立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拥有近代装备的陆海军,兴办了某些近代化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掌握一定科学技术和技能的各类人才,翻译介绍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书籍和某些社会政治学说等。它在倡导学习西方,反对封建顽固思想的斗争中起了进步的积极作用;甲午战争后,它继续抱残守缺,反对变革中国封建社会之 ,成为一种落后、保守的思想,使由洋务运动开始的中国近代化运动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可能。

——摘编自何继龄《洋务思想双重作用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 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然屡见败衄,莫克振救。 皆因其 变法不知本原 之故。洋务派仅知效仿西方之 军兵炮械 ,而不问其政,不闻其学,不知其俗,只知举西人之事,却不明西人之学,仅袭西学皮毛,而不知其精义。梁提出中学、西学并重的学术主张。他说: 要之舍西学而言中学者,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者,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

——摘编自刘振岚《梁启超对洋务派的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批判洋务思想的原因。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12月,在同印度的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中印签署《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入协定中,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双方同意,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平方式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同年6月,周恩来先后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中都写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罗建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82年,党的十二大作出 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 论断,实现党在时代主题判断和认识上的根本性转变。1985年,邓小平指出: 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争取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没有和平环境,搞什么建设! 江泽民指出: 和平是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没有和平,任何建设事业都无从谈起。 习近平把维护世界和平与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指出: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摘编自王存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内质与追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