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福建省南平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4+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45

一、单选题

1.

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河姆渡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身着棉衣御寒B.用甲骨文记事C.人工栽种水稻D.普遍使用铁器

2.

西周将殷商亲族分封给新封国作为臣民,从而将周人与殷民、土著部族捆绑为一个国家共同体,改变了夏商时期的亲族聚居的状况。这一做法(  )

A.导致了统治权力的旁落B.助推了早期国家的发展C.解决了财产分配的矛盾D.确保了王畿地区的安全

3.

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规定,老人控告子女 不孝 ,可以要求处以死刑,而地方官更不必经过 三宥 的程序,须立即拘捕惩处;子女不得控告父母,告者有罪得予追究。这反映出秦朝(  )

A.礼法并用的倾向B.家庭关系的紧张C.定罪量刑的完善D.政治制度的变革

4.

汉文帝的霸陵考古发现,其陵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器皿以陶制为主,与文帝 欲为省,毋烦民 的遗诏相吻合。这说明(  )

A.实物史料比学术资源更加可靠B.历史真相都可以从考古中还原C.考古发现与文献研究相互印证D.文献材料缺乏历史研究的价值

5.

魏晋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周易》等儒家经典,主张虚无的 ,认为政治上应当 无为 ,社会风气上崇尚 清谈 。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士人阶层的扩大B.造纸技术的提升C.商品经济的繁荣D.政治斗争的残酷

6.

它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实现了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是世界唯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安全、维持帝国统一而修筑的巨大工程体系。该工程体系指的是(  )

A.都江堰B.莫高窟C.大运河D.明长城

7.

图1和图2反映了唐朝(  )

A.陆路交通的发达B.中外文化的交流C.青铜技术的高超D.海外市场的扩大

8.

《福建省历史地图集》中的一幅地图图注为 其时设福建路,路转运司与提举常平司的治所设在建州。 该地图所处时期可能是(  )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9.

深衣是汉服中的一种,为礼服,多用于祭祀等场合。宋代学者朱熹通过对《礼记》深衣篇的考证和研究复原而成朱子深衣,由图3可知该设计(  )

图3

A.融入儒学教化功能B.追求礼服时尚潮流C.强调服饰简洁实用D.彰显自身个性风格

10.

清人王夫之曾评说: 宋所忌者,宣力之武臣耳,非偷生邀宠之文士也。 下列可以佐证其观点的是(  )

A.设立中朝B.派驻州刺史C.文官任枢密使D.废除宰相制度

11.

以下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编定《授时历》

西学东渐带动科技进步

C

辽设置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游牧民族事务

辽朝职官设置具有因俗而治的特征

D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北宋边疆地区经济往来密切

12.

房村光饼 起源于明朝中期,是流行于闽北地区著名的传统小吃,据传与当时某位在闽抗击倭寇的爱国将领有关。这位爱国将领最有可能是(  )

A.戚继光B.俞大猷C.郑成功D.林则徐

13.

这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约190万字。该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14.

雍正元年, 福建客商出疆贸易者,各省码头皆有,而苏州南濠一带,客商聚集尤多,历来如是。查系俱有行业之商。 据此可知(  )

A.区域位置决定经济发展B.地域性商人群体兴起C.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十三行 垄断外贸

15.

图4是1867—1895年上海制造局译印图书目录分领域统计数据。据此可知,该局译印图书(  )

A.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诉求C.表明崇尚科学成为主流D.旨在传播西方工业文明

16.

1898年之前,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常常纠结于传统的天下主义与排满的种族主义之间;此后转向以现代民族国家和反帝国主义为基调的国家民族主义。造成其思想转变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社会主流思想变动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7.

有学者指出,涂在辛亥革命之上的 新漆剥落已尽 ,革命前的 旧相 显现。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严重脱离中国国情B.阻碍民主政治发展C.违背历史发展潮流D.尚未改变社会性质

18.

1920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些活动(  )

A.见证了府院之争的破产B.铺平了五四运动的道路C.奠定了中共成立的基础D.改变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19.

1929年3月,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了 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 新的策略思想。这一指示(  )

A.粉碎了帝国主义的阴谋B.推动了 工农武装割据 实践C.增强了国共合作的力量D.促进了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发展

20.

突破乌江,到遵义去过年 翻雪山、过草地,锻炼红军真本事 。这些标语口号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不畏艰难、敢于牺牲B.崇尚劳动、敬业守信C.清正廉洁、克己奉公D.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21.

1945年,《大公报》刊载了《沁园春·雪》及柳亚子的和词。自此,重庆处处谈论,人人唱和。有精明的商人也打出 沁园春 的招牌,把收集到的数十首《沁园春》张挂在饭店里,以此招徕顾客,果然生意兴隆。据此可知(  )

A.中共取得政治主动B.时政环境影响商业C.美国推行扶蒋反共D.国共双方统一认识

22.

解放战争时期,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出民工支援前线,担负了运送粮食和作战物资、抢救和转运伤员、看押俘虏等艰苦繁重的战勤任务,及时满足了作战部队的需要。这说明(  )

A.民心所向是胜利之本B.国际形势改变战争走向C.精良武器是决定力量D.舆论宣传左右战局发展

23.

据图5可知,这一时期(  )

A.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B.农业农村成为时代热词C.环境保护受到高度重视D.教育事业获得广泛关注

24.

2018年至2022年,中国共对外提供800多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总价值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援助对象遍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和欧洲等地区国家。这反映出中国(  )

A.推动了经济多极化的进程.B.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缩小了南北国家贫富差距D.重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王朝在已归附的边疆民族聚居区,推行羁縻府州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前人开创的羁縻政策。羁縻府州长官由当地部族首领担任并以传统方式处理本族内部事务,其职位可以世袭,但须经朝廷册封任命,接受所在边州长官的军事征调,并向朝廷进贡。这一制度符合当时西南社会的实际状况,进而巩固唐朝的西南边陲。

——摘编自邓仕海《唐代西南边政与边吏研究——以剑南道为中心》等

材料二
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 改土归流 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执行国家的政令和律法,承担国家规定的赋税,建立国家正统的儒学教育体系。随着制度障碍的打破,人口大规模流入垦殖,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相互交融及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改土归流对于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編自莫代山《改土归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羁縻府州制度在西南地区得以推行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 改土归流 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实施的意义。(8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北宋以来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宋廷迁至临安后,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土地资源紧张。浙江民众生产生活成本增加,加之灾害频发,在这种情势下,官民将发展空间投向了沿海滩涂。但受限于对沿海滩涂资源的认知程度与时人开发沿海滩涂技术水平,官民开发沿海滩涂的活动主要从滩涂围垦、海盐生产、海物采捕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航海贸易诸项活动。在浙江的引领下,中国形成了依托陆地、走向海洋的新格局。

——摘编自张宏利《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随着海洋科学技术、渔业捕捞方法等的发展,使得海洋渔业捕捞突破航行瓶颈,驶向远海。在高压海禁政策下,涂滩养殖业蓬勃发展,制盐工艺与产量不断提高。明清中国已形成了以沿海渔产区为中心扩张全国、延伸海外的海产品市场销售网络体系,然而明清政府极力控制民间贸易的规模和实力,同时还禁止商民出洋长期谋生或久居国外谋求发展,使中国社会丧失了自我发展的机遇。

——摘编自胡可杰《耕海牧渔:明清时期福建沿海居民渔业活动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浙江官民开发沿海滩涂的动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与宋朝海洋资源开发的不同。(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抗日战争中,海外华人广泛的抗日宣传工作和争取国际声援的活动,为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海外华人捐资捐物支援祖国抗战,成为了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和补充。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人曾有过两次大规模回国参战的热潮。此外,一些人还采取了不与日寇合作,坚持消极抵抗的方式来参与抗日。

——摘编自刘东《海外华人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历史功绩》

材料二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成为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枢纽,同时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外华人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任选两幅图片,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