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421

一、单选题

1.

下图为《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一书中的良渚古城考古平面示意图。据此可知,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A.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B.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村落景象C.可以佐证新石器晚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表明早期中国已具备较完善的国家形态

2.

战国时期,七国君主都标榜是黄帝的后裔;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禹的后代;鲜卑族拓跋部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权后,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后裔。据此可知(  )

A.华夏认同观念强化B.尊祖敬宗思想推广C.国家统一趋势加强D.民族关系趋于平等

3.

表1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 

表1

记载

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行政管理制度严密B.国家法律条文严酷C.地方官员权力较小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4.

中晚唐进士及第后,要参加各种宴集活动,这种公开的宴集活动便成了公卿择及第进士为婿的最佳场所。至北宋中期进士卖婚日盛,以致进士 娶妻论财,全乖礼义 。这反映了(  )

A.八股取士难以选拔人才B.科举制对婚姻择偶观念影响深刻C.门第观念依然十分流行D.平民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5.

图3是1835年某地出版的一本语言教材,收录有372个常用词条,大多数来自英语,少数来自葡萄牙语、瑞典语、马来语和印度语。这本书最可能是供何地的商人学习外语之用(  )

图3

A.南京B.上海C.广州D.厦门

6.

《新青年》翻译外国著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年),翻译作品中文学类达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年),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D.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7.

1956年,毛泽东说: 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中央、省市和工厂的权益究竟应当各有多大才适当,我们经验不多,还要研究。 由此可见,毛泽东(  )

A.重视发挥企业积极性B.认可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肯定宏观调控的作用D.主张向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

8.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5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3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7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B.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9.

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 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 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待业保险 正式更名为 失业保险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B.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0.

下图为16世纪关于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能证明葡萄牙是当时航海贸易强国B.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贸易的发展C.海外贸易成为艺术创作的主流题材D.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1.

1600年,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规定:(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受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由此可知,东印度公司(  )

A.巩固了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B.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工具C.垄断了英国与东方的海外贸易D.适应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12.

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

A.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B.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D.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13.

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这一变化说明物种交流(  )

A.扩大了经济文化的交流B.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C.改善了欧洲的饮食结构D.带来了世界文明的交融

14.

德国电气工业的垄断组织电气总公司在1908年与西门子公司实行联合,并且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起瓜分了世界电气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1911年,该公司已控制了近200家公司,雇佣工人达6万多人。这折射出此时期(  )

A.欧洲传统强国已被取代B.美德两国垄断国际贸易C.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D.垄断组织削弱国际竞争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追逐利润的最大化,资本避开了对劳动征税很重或劳动受到严密保护的西方福利国家,而选择了征税较少并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造成西方国家产业空洞化。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B.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国际市场C.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形成冲击D.减轻关税负担成为国际的趋势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孟元老对北宋京城汴梁作了如下描绘: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荼坊酒肆。给汴梁增添新的文化演绎动力的重要源泉是街市赋予它的浓厚的世俗性。街市的产生,不仅带来了汴梁城市商业活动的全面开放,也把城市变成了繁荣的大众生活的场所,带来了市民文化的勃兴,极大地丰富了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内涵,造就了高雅文化植根的土壤。

——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推动北宋京城汴梁城市商业繁荣发展的动力,并简要说明城市经济对宋元文学(文化)的影响。(8分)
材料二
宋朝时开始出现的地方性集镇、集市(草市),在明中叶以后有了更大的发展,几乎遍及全国,对各地自然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调剂作用。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人口逐渐聚集,越来越多地吸引外地商业资本,逐渐发展为专业性市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区工商业中心的性质。这类市镇以江南地区最为普遍,如以棉纺织业为主的松江朱泾镇、以丝织业为主的苏州盛泽镇、湖州南浔镇,人烟繁庶,名闻全国。到清朝前期,四所规模巨大的专业性市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合称 天下四大镇 ,俨然已成为新兴的城市。……(这样)由城市到市镇,再到星罗棋布的乡村集市,一个个地区贸易网络就这样逐步形成。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中叶到清朝前期 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 的发展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市镇兴盛对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8分)
(3)综合上述分析,概括指出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分)

17.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 五一 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 三老四严 四个一样 (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和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改革开放以后,劳动者不仅需要吃苦耐劳,更要具备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巧干实干的智慧;不仅仅要带来政治效益,更要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和高效率的经济效益。邓小平认为,人民群众具有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我们建设的依靠力量和支柱,他们的实践是党的决策的基础。他鼓励人们敢想、敢闯、敢试,让人民群众在这场伟大实践中闯出一条新路,闯出一条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路。他支持和肯定安徽农民首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出 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劳动在改革开放前后所起的作用,并指出 人民群众具有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 的表现。(10分)
(2)依据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前后劳动价值观念发生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并略述从中得到的启示。(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第7版/修订版)中目录摘编:
第五编 公元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六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七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八编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第3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37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
第38章 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第39章 五年计划与大萧条
第40章 走向战争,1929—1939年
第4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42章 诸帝国的终止
第43章 大同盟、冷战及后果
第44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性影响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
《全球通史》下迄21世纪,在目录第八编中,作者认为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并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