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167

一、单选题

1.

下图为出土于安徽淮南的青铜器鄂君启金节,该金节是公元前323年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封地约在今湖北鄂城一带)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金节上的铭文规定了免征数额、运输范围、年限时效以及禁运物资等。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

A.楚王与鄂君的政治经济关系依然严格B.江淮流域已出现大规模长途贩运贸易C.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D.青铜铭文成为最早的成熟汉字

2.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 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 合同父子 ,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  )

A.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D.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

3.

据史书记载,九品中正制下,选择中正的权力在中央,政府选择中正非常慎重,多数中正都符合 贤有识鉴 的标准;中正必须认真负责,不负责者都要受到弹劾。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

A.强化了中正官的道德意识B.有利于中央自上而下地管理C.安抚了世家大族的不满情绪D.导致了士族掌控了吏治选拔

4.

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并使用了几何、点、线、面、平行线、直锐钝角等汉语数学概念,这说明(  )

A.中国古代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型B.西方学习借鉴中国科技成果C.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传入中国D.开明士大夫重视西学的传播

5.

1873—1892年,轮船招商局先后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签订合同,规定了三公司在中国部分航线的营业份额(如表所示)。这些合同的签订(  )

A.暴露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B.提高了轮船招商局的行业地位C.反映了洋务派的妥协与退让D.客观上维护了中国的经济权益

6.

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 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标志着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B.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C.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原则制定D.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精神基本一致

7.

1920年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共产党》月刊,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共产国际与俄共组织情况,同时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作。这些活动(  )

A.表明中国共产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B.反映出知识分子放弃了民主与科学C.意味着中国工人阶级将登上历史舞台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积极准备

8.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制定方针要求加大宣传 解放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 。随后,中共报刊在报道中共军队收复失地时注重强调 解放者 的概念。1946年,中共军队改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 。这些做法旨在(  )

A.调动民众参战的积极性B.扭转解放战争不利局面C.契合新的政治斗争需要D.争取各民主党派的支持

9.

1956年,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各类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并提出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中要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1957年又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等思想。这表明毛泽东在(  )

A.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B.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C.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强调工作重心的转移

10.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了一则广告,四川省宁江机床厂发出了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信息,迅速使该厂积压的机床成为畅销产品,变产销脱节为双方满意。由此可以看出(  )

A.经济特区的设立打开了国外市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C.企业的经营和市场意识有所增强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11.

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先后培育出水稻、粟(小米)、大豆、甘薯、玉米等农作物。据此可知(  )

A.人类文明兴起以农耕为基础B.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C.农业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D.粮食作物培育推动了社会分工

12.

下表是英国、德国两国军官团贵族出身军官对比,1860—1910(百分比)。这主要反映了(  )

国家

德国

英国

时间

将领

军官团整体

将领

军官团整体

186070 年代

1872

1872

1870

1875

贵族

94

49

50

50

其他

6

51

50

50

190010年代

1911

1911

1913

1912

贵族

67

33

35

41

其他

33

67

65

59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封建专制影响的程度不同C.政治体制本质特征的不同D.民主政治程度发展的不同

13.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顶焚毁,玫瑰花窗也被破坏,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修复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重新开放。同年7月,中国 良渚古城遗址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这说明世界遗产保护(  )

A.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D.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14.

1884年柏林会议后,英国提出了 2C”计划,企图建立从开罗(埃及)到开普敦(南非)的纵贯非洲的帝国,法国提出了 2S”计划,打算建立从塞内加尔(西非)到索马里(东非)的横跨非洲的帝国,德国制定一套沿赤道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侵略计划。这些行动表明(  )

A.西方列强开始侵入非洲B.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始C.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形成D.列强加快瓜分非洲的进程

二、最佳题

15.

学者陈江生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得到缓和,两个平行市场亦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运用,使得经济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 向前的动力,向后的阻力 均有了新发展……。这从深层次反映出(  )

A.科技进步实现了全球合作共赢B.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与阻力共存C.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一把双刃剑D.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曲折性

三、材料阅读

16.

【近代西书阅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西学书籍规模化与市场化流通,意味着19世纪80年代的天津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西书阅读人群。对天津的洋务人士而言,西学与时务书籍为其常备之书。一个对算学和西学充满兴趣的小型知识群体多为功名在身的士人。民间书肆的西书发售与西书阅读市场相互作用,表明西学在天津士大夫阶层和民间社会广为扩散与渗透。当时天津的西书流通与阅读不仅象征着当地士人读书风气的变动,也可视为晚清沿海都市知识变迁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田涛《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流通》

材料二
维新前后,西学书籍广为发行的背景下,不少士人能够博览群书,结合中西学术源流和思想谱系,进行 跨文化对话 。各种西书通过亲友之间的赠阅和邮递,在地方社会形成新的阅读圈层,促进 阅读共同体 的空间成长。新学吸引开明官绅的阅读目光,突破帝制时代原有的封闭阅读系统。在新旧冲突加剧的过渡社会,士人通过对西书的集体选择和整体阐释,形成了更为庞大的 阅读共同体 ,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步伐。

——摘编自蒋建国《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与意义之网——以日记史料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阅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前后士人西书阅读出现变化的原因并予以评价。(6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采取冷战 攻势 的主要表现。(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 衰落 成功 的历史表现。(10分)

四、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隋唐的中国的是一个庞大国际网络的核心部分,中国以其文化与经济的优势支持了军事活动,一度将北边游牧民族压服,形成一个无可匹敌的大帝国。经由羁縻州府结合外族的帝国外围,经由册封制度吸纳邻近国家依附于帝国体制。然而,更外一层则是吐蕃及回纥一类独立的势力,时友时敌,和战不定。以中国为首的东亚世界,与先后由波斯、大食为核心的中亚及西亚,在中亚颇多接触,国际上也以远交近攻的策略,发展为多角的关系……中古时期前半段,中国是内敛的,于积累足够的文化与经济能量后,在中古后半段,中国是开张的,遂成为东亚文化经济与政治秩序的中心。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合理,逻辑清晰,史实准确)(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