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2 浏览数:61

一、选择题

1.

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常常认为 世界 秩序如下图的同心圆一样,但这一认知最终在19世纪中期被一个 化外之国 打破。这一认知被打破始于(  )

A.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B.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C.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D.《南京条约》的签订

2.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国。1864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材料可得,这些条约的签订(  )

A.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B.极大推动中俄友好往来C.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D.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3.

下图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的发展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相关事件是(  )

A.金田起义B.天京陷落C.定都天京D.天京事变

4.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 惠吉 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 ;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对上述史事理解正确的是(  )

A.近代中国经济水平极高B.清政府积极主动发展对外贸易C.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成果D.中国轮船制造技术比西方先进

5.

如下图,是2015年我国打捞出黄海海战中被击沉致远舰的舷窗残骸。以下关于舷窗残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证明当时清军装备领先于日本B.是研究黄海海战的重要一手史料C.提供清军丧失制海权的唯一证据D.对研究甲午中日战争无任何价值

6.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7.

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认识到整个国家出了问题,必须加以解决。当时 整个国家出了问题 主要是指(  )

A.中国进一步丧失领土主权B.各地人民的反抗活动不断C.关税等主权不能完全自主D.面临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8.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严格说来,义和团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意在说明(  )

A.义和团对清朝本质认识不清B.义和团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C.义和团展现了民众爱国热情D.义和团不了解列强侵华方式

9.

某条约的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这规定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是(  )

A.增加了中国劳动人民沉重的负担B.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C.使使馆界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0.

1894年,兴中会创立时,首先参加兴中会的20多人都是华侨,后来华侨竟占参会成员的60%以上;1911年黄花岗起义, 仅仅从新加坡、槟榔屿、缅甸回国参加起义的华侨就不下500人 ,英勇就义的72位烈士中有1/3是华侨。这反映出(  )

A.华侨助推近代社会变革B.华侨反清情绪普遍高涨C.革命党人缺乏资金支持D.清朝统治逐渐土崩瓦解

11.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到,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 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 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 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 。这表明孙中山(  )

A.提倡发展社会主义B.关注民生问题C.明确反对帝国主义D.主张绝对平均

12.

自民国成立后,清末所称的 土货 土产 大多开始改称为 国货 国产 ;劝业会也基本演变为国货展览会,其展品明确规定 以国货为限,出品人须为中华民国人 。这种现象反映出(  )

A.近代中国科技成果显著B.中国国货土特产走向世界C.国家民族意识不断增强D.民国的成立推动国货畅销

13.

《全球通史》中写道: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  )

A.农民起义,此起彼伏B.军阀割据,连年混战C.官僚地主,争权夺利D.列强争霸,相互残杀

14.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材料可反映出(  )

A.维新派主张推翻原有制度B.政治形式变革的重要性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D.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

15.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赞美家乡风光的《山中即景》: 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 李大钊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体现了他(  )

A.倡导文学革命B.提倡民主思想C.主张自由平等D.力求保护环境

16.

《百年中国》的解说词中说: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这是因为1921年(  )

A.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17.

下列图组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黄埔军校


北伐誓师大会


国民党逮捕革命群众


南昌起义

A.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8.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这次会议(  )

A.坚定了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B.提出了建党建军的组织原则C.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

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机关报《红色中华》上开辟 红板 专栏,表彰革命精神模范。根据材料与表格,这一表彰专栏的设立(  )

1933.1—1934.9红板专栏表彰概说

序号

标题

模范类型和表彰对象

1

紧急战争动员中的红板名单

节省经济模范、劳动模范;个人

2

节省运动的中央无线电队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

3

帮助战费 被服厂工人同志捐出工资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和个人

4

大家起来革命竞赛 帮助战争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

A.有利于赢得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B.为了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范围C.表达了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D.体现了共产党注重思想价值引领

20.

下列事件和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A.四渡赤水河——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剿堵截B.强渡大渡河——成功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红军长征——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的革命

21.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 兵谏 ,武力逼蒋抗日。后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该事件标志着(  )

A.东北人民局部抗战正式开始B.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实现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自此开始

22.

日军占领北平后,70多岁的齐白石闭门谢客、停止卖画,并在《群鼠图》上题句: 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 ,材料主要反映齐白石(  )

A.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B.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C.动荡时代仍勤于创作D.创作上推崇现实主义

23.

据历史学家刘大年研究,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287.4万人。其中,89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多达198.4万人死于中国战场。这表明,中国战场(  )

A.始终坚持了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D.得到盟军援助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24.

1945年中共七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 飞跃 体现在中共七大(  )

A.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标志着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指导着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5.

郑振铎曾谈到:"自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种关切代表了广大民众(  )

A.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B.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C.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D.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

26.

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文件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

A.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B.推动了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掀起了军民联合大生产运动

27.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该诗反映的是(  )

A.武汉会战B.百团大战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28.

清末 状元实业家 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

A.注重产品质量B.发展举步维艰C.采用先进技术D.追求经济利益

29.

中国近代《上海的居宅问题》中写道: 时时到街上去默察静望一下,见那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而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里躜(向前冲)”由此可以看出近代上海(  )

A.传统习俗仍居主流B.交通状况混乱无序C.社会习俗新旧并呈D.工商经济加速发展

二、材料题

30.

在中国近代史的脉络中,诉说着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中国人民为了民族救亡图存而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改编自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名人故居

洪秀全故居

邓世昌故居

康有为故居

梁启超故居

孙中山故居

地点

广州花都

广州番禺

广东佛山

广东新会

广东中山

材料三 以三民主义纲领为标准来衡量辛亥革命,可以看出其历史功绩:推翻实行民族压迫和歧视的清朝统治是三民主义纲领规定的首要任务,而辛亥革命做到了这一点……民国初年,袁世凯等军阀试图复辟帝制,都以失败而告终,后来以 民主 之名而行专制之实的各个独裁者或政权,都不敢公开向民主观念挑战。显然,民主已经取代专制并成为中国人所公认的价值观念。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说 中国学习西方军事器物 和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的开端分别是什么?
(2)作为八年级学生,如果有机会外出 研学 ,你想探访材料二中哪位名人的故居?结合八年级所学,就相关名人的事迹、地位或影响等,说明你探访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合三则材料,说说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1.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6日,(江西)九江教育会及南伟烈学校、省立第三中学等校,联名致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北京被捕学生、拒签巴黎和约。随后,南昌、赣州、吉安、抚州、萍乡、宜春等地学生纷纷加入声援斗争的行列。

——摘编自《红色文化》


1919年5月上海《民国日报》对江西学生运动的相关报道

材料二 在山河破碎、国家危亡、是非颠倒、民族蒙耻之际,中华民族积蓄已久的爱国激情猛烈地迸发出来。以学生为先锋的民众运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展开,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大中城市。据统计,运动波及全国20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处于抗争中心的山东、长期遭受日本侵略的东北和上海郊区等地的农民也参加了斗争。除少数亲日派当权者外,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李东朗《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材料三 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感到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游行示威。这就是著名的 一二·九运动

——摘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材料一《民国日报》和《红色文化》中,能相互印证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说说出现材料中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导火索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五四运动的影响。
(3)结合所学,指出发生材料三 一二·九运动 的主要背景。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中国近代青年学生运动的精神核心内涵是什么?

三、小论文

3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总是在不断探索、总结、创新中发展和壮大,并领导革命事业向前进,带领人民走向光明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 一盘散沙 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 这场战争 的名称是什么?其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历史时期?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被称为什么道路?请结合所学,对这一道路进行评价。
(3)请举一例抗日战争相关史实,并用该史实加以说明材料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