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宁波“十校”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3 浏览数:287

一、单选题

1.

2024年2月26日,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全景式展示了商代在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手工业、文字等方面的伟大成就。这一时期(  )

A.君主没有绝对权力,有较为完善的国家机构B.商品经济发展, 工商食官 的格局被突破
C.出现了甲骨文,是仅仅记录占卜的成熟文字D.手工业与农业相分离,开始形成古代的集镇

2.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和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都强调官吏 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 。与此相应,秦政府也在制度上对官吏尽孝提出要求并提供支持。其直接目的是(  )

A.加强思想控制B.整顿社会风俗C.提高官吏地位D.提升儒家地位

3.

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所记载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反映出宋代(  )
①日常生活的丰富 ②饮茶之风的盛行 ③商帮群体的壮大 ④门第观念的淡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

社会流动,包括地理意义上的横向流动,也包括阶层意义上的纵向流动。社会流动推动社会发展。下列能够体现社会流动的史实有(  )
①汉朝屯戍政策 ②唐朝邻保制度 ③宋代科举考试 ④明清商帮群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下面漫画刊载于1909年5月11日《神州日报》,标题是 探囊取物 。该漫画揭示了(  )

A.中国人自建第一条实用铁路的背景B.东南互保 给清政府带来的危机C.清政府 铁路国有 政策的后果D.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方式

6.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为适应这一历史性转变而出台的举措有(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③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
④提出与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非洲班图人有编筐匠、木匠、铁匠、陶工等,这些工匠 每一个人生产为了自己,同时也为其他的部落成员,陶工给予编筐匠以陶器而得到筐子,裁缝把缝制好的皮口袋供给铁匠而得到铁刀 。这反映了当时班图人(  )

A.重视手工业技术的改革创新B.垄断了东非的商业贸易C.手工业生产呈现商品化趋势D.工匠生产分工的专业化

8.

有学者指出, 热那亚人哥伦布如果不为西班牙女王服务,也会心甘情愿地为英国的、或者法国的、或者葡萄牙的国王效劳。佛罗伦萨人维雷扎诺携带法国国旗去美洲大陆。葡萄牙人麦哲伦是由西班牙雇佣去航行的。 该学者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B.得益于专制君主的支持C.建立起世界各地的直接联系D.更新了欧洲人的世界观

9.

在所有这些行星中间,太阳傲然坐镇,在这个最美丽的庙堂中,我们难道还能把这个发光体放到其它什么更恰当的位置上使它同时普照全体吗?人们正确地把太阳称为巨灯、智慧、宇宙之王……太阳就这样高踞王位之上,统治着围绕膝下的子女一般的众行星。 这段优美的文字(  )

A.体现了科学理性精神B.开启人文主义的复兴C.倡导了因信称义理念D.鲜明地反对专制王权

10.

西周至春秋时期,史籍中常有 国人皆咎公 以说(悦)于国人 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 盟国人于毫社 国人助之 等记载。这表明该时期(  )

A.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D.国人 主导国家政治

11.

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 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 这首歌谣反映了(  )

A.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B.资产阶级维新派注重民众的启蒙C.交通变革加速人口流动D.救亡图存之路的探索进一步深化

12.

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 一年以来,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因此引起工农小资产阶级群众和红军士兵群众的生活的不安,有时真是到了极度。 为此,根据地(  )

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逐步开展土地革命C.组建民主联合政府D.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13.

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先后建成了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甘肃酒泉钢铁厂、成昆铁路干线、成都航空工业基地、西北航空航天工业基地和核工业新基地等重大项目。国家的这一决策(  )

A.应对日趋紧张的国内外形势B.改变了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C.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开启了国防工业的建设历程

14.

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对图中三个 高点 出现共同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202403210927197555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政策变革或调整的推动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D.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立

15.

21世纪初,中国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本着构建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 命运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 的理念,描绘出一幅海陆交相呼应的新蓝图,开辟了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新途径,并开启了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等新合作模式。这些举措旨在(  )

A.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B.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C.构建新型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D.贯彻落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有史学家所说的 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材料中的 进步 表现为(  )

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B.民族国家和民主理性思想C.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

17.

19世纪30年代,法国里昂爆发了两次工人武装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 不共和,毋宁死 。马克思如是评价: 里昂的工人们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可是事实上他们却是社会主义的战士。 结合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人运动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B.法国已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C.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实践的验证D.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得以最终确立

18.

史学家评论道: 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贵族和教士失掉了他们的特权,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大革命思想的传播成为许多欧洲国家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一环。 据此,对于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催生西欧各国的民主政权B.摧垮了西欧旧制度的基础C.推动西欧宗教改革的开展D.促进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19.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史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

二、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202403210927197555

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国家出现以后,道路成为人们开拓的产物。至周代,已有了明确的道路系统,并设置了道路守卫和交通管理人员——司空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东至渤海、南至江浙的两条 驰道 及连接陕甘蒙的军事设施 直道 ,最宽处可供许多驾马车并排行驶。汉代道路修筑和养护已达一定水平,驰道两旁置有林荫。东汉末年以后,交通事业衰落,道路系统变得支离破碎。隋唐时期,全国的道路再现繁荣,修建了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系统。宋朝由于受到辽金的进攻,交通范围大大缩减。元明清时期,中国陆路交通兴盛发达。

——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古代交通》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元朝京杭大运河在空间分布上与隋唐大运河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道路交通的主要特点。(6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一位山西太原农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1938年
四月二十日(5月19日)
晚间传述,今日午前红、日两军在黄楼沟口外开战,红军用枪击毙日兵三名。众闻日军受伤,莫不喜欢,可见众恨日军之甚矣。
四月二十七日(5月26日)
近日红、日两军不闻有开战之处,惟闻各村雇人送饷需于红军,入风峪中,每日不断。
七月初一日(7月27日)
太原县公署(日军扶植的伪政权)知事武克恭所用之属员,君子少而小人多,由是横征厚敛。警务局长张继德,往往没收村民财物,惹怒红军,乃于上月下峪、风峪中之红军将警务局长张继德在古寨村捆绑上山……县公署及在县常驻日军亦无法挽救。
1939年
二月二十七日(4月16日)
传言:昨日清源高白镇之红军邀截日军之运输汽车两辆,捆去日军三名……
三月二十七日(5月16日)
攻剿 红军之县政府日军,集合清原县城、晋祠镇堡、太原县城之处之日军五六百名,昨晚上山……不见一个红军……日军大肆搜寻,毫无踪影,惟将杜里坪、杏坪两村之房舍,并所存之粮全行烧毁,其牛、驴、马匹收牵而去,猪、羊、鸡用刀杀毙。所有衣物等件均被日军劫掠。……

——据刘大鹏遗著乔志强标注《退想斋日记》整理

(注:日记中红军即八路军。括号中日期为日记标注者所加阳历日期)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在红军(八路军)、沦陷区民众、日本侵略者中任选两个群体,概括其行为,并根据所选群体说明当时抗战的形势。(10分)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822—1823年,欧洲 神圣同盟 企图干涉拉丁美洲革命。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宣称: 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 让我们坐视欧洲列强对它们(美洲地区)进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过问是不可能的 。同时指出美国对欧洲的政策是 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不对任何国家所加于我的损害妥协 。这就是著名的 门罗宣言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等

材料二
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谈及美国对亚洲 友邦 的政策时说: 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 这被称为 尼克松主义 。1970年2月,尼克松进一步指出: 美国仍将参与盟国与友邦的防卫和发展。但是美国不能也不会为世界上所有自由国家设想和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策、承担全部防务责任。 为此他提出将 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 作为新的 和平战略 的三大支柱。1971年7月,尼克松在讲话中认为世界存在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美国不再处于完全占支配的地位,必须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这些都扩充了 尼克松主义 的内涵。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门罗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 尼克松主义 的主要内涵,并结合所学,简要归纳20世纪70年代 尼克松主义 之下的美国对外战略应对。(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一句话概括门罗宣言和尼克松主义所体现的实质。(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报刊中的历史

《大众日报》创办于1939年元旦,是我国报业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大众日报》的新闻报道是认知中国近现代史的珍贵史料。

图7《中国土地法大纲》

结合材料中《大众日报》的新闻报道,联系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为“《中国土地法大纲》”撰写一份历史解说词。(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