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内蒙古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7 浏览数:295

一、单选题

1.

下图名为彩绘龙纹陶盘,出土于距今4000多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盘内绘有一个长着蛇的身体,鳄鱼的头部,口中还吐出了一条类似禾苗形象的舌头,盘曲的朱红色龙纹。在遗址中,这样的龙盘只在四座大型墓葬中各出土一件,是王室使用的礼仪用品。在该陶器所处的这个时空中(  )

A.审美取向追求质朴真实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C.龙已成为政治权力象征D.栽培作物开始定居生活

2.

吕思勉认为:至东周之世,九流并起,而臻于极盛。秦汉儒、道、法三家之学,及魏晋时之玄学,合儒道两家,并不过衍其绪余。这段论述的主旨是(  )

A.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战国至魏晋思想统一的趋势形成C.百家争鸣奠定了后世文化的基础D.三教合一成为当时思想文化主流

3.

宋朝在继承唐朝两税法的基础上,先后做了些调整。 始有所谓力役者,是于庸之外复取庸;又有所谓杂变之赋者,是于调之外又额外征取之。 由此可见宋代(  )

A.社会控制相对松弛B.土地兼并受到抑制C.税收制度成效显著D.农民负担赋役加重

4.

清代,农村每逢庙神的生辰与祭日,庙会、演社戏、游神、划龙舟等活动, 连村结乡,数日不息,是农村娱乐的重要方面。江浙地区农闲赶集,上茶馆品茶听书,道东说西是农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这一现象(  )

A.得益于自然经济基础B.缘于文学戏曲的发展C.筑牢农村的宗法观念D.导致商品经济的繁荣

5.

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不再提什么 盛世 之类的门面话,而直截了当地呼唤 救亡 ,要求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这一变化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推动了早期维新思想兴起B.增强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宣告了清朝盛世彻底崩塌

6.

近代以来,许多英文单词被音译成了上海话,随后进入中国人的词库。比如说:麦克风(microphone)、色拉(salad)、白兰地(brandy)、啤酒(beer)、十三点(society)等,上海话大量引入英语词汇进而成为全国通用的表达,主要原因是上海的(  )

A.市民热衷使用英语词汇B.方言引领中国时尚潮流C.地域文化对外开放包容D.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7.

1933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了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严肃查处腐败案件;1934年,建立了审计监督制度,临时中央政府颁布120多部法律、法令,初步建立起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时代特征的法律体系。这一系列举措(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发展B.提高了工人阶级生活水平C.加强了人民政权廉政建设D.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8.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日本、联邦德国等国有意与中国加强合作关系,但都被美国人摁下去了。戴高乐却不吃美国那一套,他对英国人讲,总有一天我要把中国人拉出万里长城。他跟下属也反复讲这样的话。当时戴高乐的言论从侧面表明(  )

A.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B.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C.西方出现对华建交的高潮D.法国借中法建交跻身大国

9.

古希腊 被隔开的几片平原可以联成一个城邦,相连的平原也可以分裂为几国、亚狄加有三块被山脉分隔的平原,但却无碍于雅典的统一;在彼奥提亚平原上,却分裂为底比斯、普拉提亚等好几个小城邦。随着历史的发展,原来分立的城邦越来越倾向于联合,酝酿着超城邦的统一局面。 这段材料揭示出(  )

A.古希腊地理环境与民主制形成密切相关B.城邦政治是古希腊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古希腊走向政治统一D.用山川形势解释希腊城邦割裂并不恰当

10.

下图反映了1811—1860年间英国每100千克棉纱平均价格的变化,导致价格指数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掠夺殖民地降低原材料价格B.圈地运动冲击英国棉花种植C.工业革命增强人民的购买力D.机械化纺纱提高劳动生产率

11.

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工业中,私营企业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在1925年占整个工业生产的23.9%,其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比重不超过15%。在批发商业中,私人资本居于次要地位,只占全部交易额的1/4。这表明新经济政策(  )

A.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B.利用私人资本建设社会主义C.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发展方向D.加快苏联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12.

1959年9月,美苏领导人举行戴维营会谈。双方发表联合公报,确认一切国际问题都应当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宣布恢复柏林问题的谈判,艾森豪威尔于1960年春访苏。但双方在裁军、禁止核试验等问题上仍坚持己见。戴维营会谈表明(  )

A.美苏冷战进入苏攻美守阶段B.美国认可苏联超级大国地位C.世界紧张局势得到暂时缓和D.和平发展趋势成为时代主流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巴黎统筹委员会,正式名称为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是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成立的非官方国际机构,共有17个成员国,其宗旨是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1952年成立中国委员会,是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执行机构,禁运产品有三大类,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战略产品。1994年4月,巴黎统筹委员会宣布正式解散。

——摘编自《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45—1994》

材料二
在美国的操纵下,1996年7月,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签署了《瓦森纳协定》,决定从1996年11月1日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瓦森纳协定》包含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涵盖了先进材料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等9大类;另一份是军品清单,涵盖了各类武器弹药、设备及作战平台等共22类。社会主义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

——摘编自《〈瓦森纳协定〉与美国政府的技术输出政策》

材料三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力争通过 三步走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摘编自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和签署《瓦森纳协定》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统筹委员会和《瓦森纳协定》的共同点。(6分)
(3)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毛泽东说 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按照西周至清代都城变迁绘制,根据图片示意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面貌迅速改变。由于土地的逐渐丧失,许多贵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条件陷于破产。从1862年到1905年,贵族掌握的土地减少了41%。失去土地而流入城市的贵族充实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从国家公职人员、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到工人、农民、手工业者乃至女仆。正如卡列林所说: 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就是这样,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贵族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接近。 同时,参加工商业活动也是贵族中普遍的行为。他们开办得最多的是制糖、酿酒、榨油、面粉、木材、制呢等工厂。此外,贵族们还参加各类股份公司、购买股票和各种有价证券。对工商业活动的广泛参与,促进了贵族的资产阶级化,那些本来是典型的贵族代表人物,现在却成了典型的资本主义大商人。

——摘编自《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专制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贵族社会面貌发生的主要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贵族社会面貌变化的积极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海南岛与大陆北隔琼州海峡,海峡宽11—27海里。1950年国民党海南守军为薛岳部,计陆军5个军,海军舰船约50艘,空军飞机约45架,总兵力约10万人。人民解放军10万余人,及岛上以五指山为中心的琼崖纵队1.5万人,由四野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指挥。3月渡海作战兵团先以小部队利用夜暗及有利的风向、潮汐分批登陆成功,加强了岛上的策应力量;4月进行大规模出击,350只木帆船分两路从正面强渡海峡,重创国民党军第62、第32军等部。薛岳乘飞机逃往台湾。解放军23日占领海口,第2梯队于24日凌晨顺利登陆;5月1日,海南岛全部解放。此役,国民党军被歼3.3万余人,人民解放军抓住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前的历史机遇,开创了陆军乘木帆船大规模渡海作战、摧毁敌立体防御的先例,为解放沿海岛屿作战提供了经验。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军发动海南岛登陆战役面临的困难。(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南岛登陆战役胜利的原因。(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八思巴(1235—1280),生于吐蕃贵族之家,跟从伯父高僧萨班学习,精通藏传佛教经典八思巴是尊称,意为 圣者 。窝阔台汗时,蒙古军进入吐蕃引起震动。1244年,八思巴跟随萨班北上凉州会盟,吐蕃各僧俗首领表示归顺。1251年,萨班去世。八思巴继为藏传佛教萨斯迦派首领。1253年,在六盘山谒见忽必烈,备受崇敬。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让他统领天下释教。至元元年(1264),立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管辖全国释教和吐蕃僧俗政务,以国师领之。至元六年,八思巴创制成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颁行。八思巴升号为帝师、大宝法王,元世祖把吐蕃十三万户指定为其供养地。十一年,八思巴祝贺元军攻克南宋诸城,劝戒行善止杀。八思巴著有《彰所知论》等著作。

——摘编自《中国历史大辞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国师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八思巴的历史功绩。(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