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5 浏览数:385

一、选择题

1.

记忆中原,老家河南 宣传语作为河南旅游形象宣传片的主题语深入人心。 老家河南 在海外华人的心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梦回牵绕的向往。这主要体现了华夏民族(  )

A.寻根敬祖的传统B.敬畏天命的意识C.家族观念的浓厚D.爱国精神的延续

2.

如图是汉字 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B.汉字都来源于象形文字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D.汉字是我国唯一的文字

3.

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内容说明秦朝(  )

郡名

辖区

陇西郡

上封县、冀县、故道县……

辽东郡

新昌县、房县、文县……

南海郡

番禺县、四会县、博罗县、龙川县

A.设立了中央政权机构B.加强了地方权力C.实行两级地方行政制度D.消除了地域差异

4.

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像艺术现存有北魏至唐朝时期的外国人、外族人造像,在石窟雕刻中也有反映西方文化的装饰纹样或受其影响而融合改变的装饰图案。这反映了(  )

A.大河文明曙光出现B.雕塑艺术绵绵流长C.多元文明交流互鉴D.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5.

如图是唐墓资料中骑马妇女的壁画图像,在初唐和盛唐时期,骑马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这种现象最能体现唐朝(  )

A.中外交流频繁B.社会风气开放C.经济繁荣昌盛D.文学艺术多彩

6.

下列活动共同探究的主题是两宋时期(  )

活动

内容

查阅文献

交子胀破了北宋王朝》——宋佳

欣赏绘画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观看视频

《话说市舶司》——名人讲堂魏峰;第六讲

观察地图

南宋海外贸易示意图

A.市民生活多姿多彩B.经济中心向南转移C.综合国力不断增强D.商业贸易繁荣兴盛

7.

据《天工开物》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车)、调丝车、坎经具、过糊具(浆纺)、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这可以用来了解当时中国(  )

A.农业有较大发展B.手工业的技术发展情况C.商业贸易的发达D.科技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8.

脱离罗刹入乐土,自此畜牧安升平。渥巴锡汗识向背,迁莺出谷兹为荣。 诗歌反映的历史事件(  )

A.谱写了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光辉篇章B.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C.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D.奠定了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

9.

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材料反映道光年间的中国人(  )

A.坚守闭关锁国B.积极融入世界C.缺乏主权意识D.摒弃传统观念

10.

标志着 中国旧式的骚动 终于 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 ,开始了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新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1.

国民革命在 打倒列强除军阀 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阶层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了。 笔与枪联合起来,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材料强调了国民革命时期(  )

A.国共合作的必要性B.革命影响的深远性C.斗争姿态的彻底性D.民众参与的广泛性

12.

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行三大改造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C.调整国民经济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13.

20世纪90年代,《纽约时报》有时事评论写道: 在大片稻田和破旧的建筑物中,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建立一个亚洲金融之都,向世界证明其对外开放仍在继续。 材料中 大规模的项目 最有可能在(  )

A.深圳B.广州C.厦门D.浦东

14.

春节联欢晚会是赞助商竞争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  )

A.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B.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C.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5.

举凡雅典国家的大事小情,如授予外人公民权、谷物供应、宣战、媾和等事情,都要由公民大会决定。这表明公民大会(  )

A.得到民众支持B.实行津贴制度C.摆脱贵族控制D.权力十分广泛

16.

拉斐尔的绘画作品《椅中圣母》描绘了充满母性温暖的圣母形象,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大卫》(大卫是圣经《旧约全书》中的英雄)在静态中显示人的力量,这些作品(  )


椅中圣母


大卫
局部图

A.深刻批判天主教会的贪婪B.以文学形式表达人性光辉C.借用宗教题材歌颂人的美D.改变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17.

1642年和1688年的英国革命是政治的和宗教的;1776年的美国革命主要是政治的;而1789年的法国革命则是政治的、社会的、宗教的和经济的。 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

A.这一时期各国革命的内容有相同点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最全面和彻底的C.这一时期是资产阶级统治巩固时期D.此时革命为后来的经济革命奠定基础

18.

他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材料评述的是(  )

A.美国南北战争B.罗斯福新政C.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 新经济

19.

欧洲问题除了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外,还将对美国经济造成灾难性影响,美国的剩余产品将不再有市场,失业、衰退将接踵而至。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美国发起了(  )

A.第二次世界大战B.罗斯福新政C.马歇尔计划D.欧洲一体化

20.

下列三幅图片的内容共同反映了(  )


2022
224日,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冲突


加速融化的南极冰山


2022
年全球人口突破80亿

A.人类面临的挑战B.世界的安全问题C.激烈的地区冲突D.全球的生态问题

二、材料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世界文明传播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世纪

白马寺在洛阳建造,在罗马穿中国丝绸衣服成为时尚

7世纪

唐朝长安城建有基督教教堂;印度天文历法传入中国

13世纪

中国的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马可·波罗来华

15世纪

欧洲人将指南针广泛运用于航海

(1)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上出口货物与进口货物的区别,并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世界文明传播的特点。通过以上探究,说说在世界文明交融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2分)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年份

事件

年份

事件

1860

《北京条约》签订

1897

严复发表《天演论》

1861年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98

百日维新

1872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1905

同盟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1895

《马关条约》签订

1915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材料二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1)请从材料一大事年表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 戊戌新政 洋务新政 的关系。分析 戊戌新政 超越了 洋务新政 的原因。(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犹如磅礴的日出,一扫旧中国的沉沉黑暗,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崭新征程,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壮举。

——摘编自人民日报《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1954年9月的北京,秋风送爽、景色宜人。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参会代表齐聚中南海,激情满怀地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对新中国未来作了美好的憧憬: 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摘编自人民日报《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一大幸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是当代中国取得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保证。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结束了100多年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屈辱历史,走上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明大道。

——摘编自人民日报《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改造、建设的伟大壮举?(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取得了哪些成就?(2分)
(3)据上述材料,请你说说材料一、二与材料三的关系。(2分)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6和17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1733年,机械师凯伊首先发明飞梭,将织布效率提高了一倍,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奏曲开始了。织布革新造成了织与纺的矛盾,从而出现了长期的 纱荒

——摘编自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二  1760年,英国兰开夏乡村地区的棉纺织工人通常是在自己的家中进行手工劳动。1830年左右,工人们基本已按工厂制度组织,在厂内进行机器生产。

——摘编自M·M·波斯坦等《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 首先发生在英国 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了 纱荒 问题的科技发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识,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各出现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三、小论文

25.

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东线战场的一名德军士兵——科朔雷克的日记中的内容。请根据下面日记中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1945611日星期二小雨转阴

无数人的这一热切期盼实现了,战争终于结束了。整个国家是一片废墟,流离失所者在全国各地游荡,经常边走边抢劫;运输和通讯服务已停止运作,农业和工业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食物匮乏且面临着饥荒和疾病的严重威胁。那些我所认识的人都死在了战场上,他们不断提醒我,我的生还是多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