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
周朝建立后,以血脉等亲疏关系为纽带,分封了数量庞大的诸侯国,在周礼和周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形成了以周人为核心的华夏族雏形。至春秋战国时期,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迁徙、大流动、大融合的高潮。蛮、夷、戎、狄在中原诸国的争霸战争中纷纷向中原地区汇聚,与华夏族渐成杂居状态。随着族群融合的深化和文化认同的扩大,各大诸侯国均自奉为华夏正统,这就造就了诸侯领土的总和即为华夏疆域的共同认识。
——摘编自刘再营《周人、秦人与早期华夏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民族交融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
辛亥革命革命使古老的中国由封建
“家天下
”的王朝国家,转化成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它使过去以汉族为中心、以
“夷夏之别
”来构成民族级差序列的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而且在制度与宪法方面完成了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国家、民族的转型。
——郭姝娅在《论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及民族观的影响》
材料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表《宣言书》,郑重宣告: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
“推动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国家、民族转型的
”?
材料四
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激发起中国人民最激烈的抗争。战争的苦难使得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并且在抗战过程中塑造出宝贵的财富,在民族精神、政治智慧、制度创新等方面形成并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这不仅保障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并且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
“三三制
”的制度原则,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1941年后还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了5个回民自治乡和1个蒙民自治区陕甘宁边区。
——摘编自朱金春《抗战历史遗产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留给中华民族的丰富遗产有哪些?
材料五
中国疆域由大漠游牧、泛中原农耕、东北渔猎耕牧、雪域牧耕、海上文明这五大文明板块构成,在历史长河中,这些文明板块彼此交流、渐次统合,最终构成了中国疆域。今天,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坚持
“四个共同
”理念,即: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在与各民族平等相待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永亮《“四个共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多维解析》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