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21+3)【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4 浏览数:71

一、单选题

1.

兴隆洼文化是北方三大文化系统之一,是红山文化重要的源头。下列关于此文化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被誉为 华夏第一村 ②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③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 ④居住形式以巢居为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秦代就有御史监郡的传统,由中央的御史府派御史常驻郡中。汉初延续了这项制度,但是后来发生了监郡与被监者同流合污的现象。于是汉朝皇帝开创了一项新的中央巡视制度,该制度是(  )

A.上计 B.大计 C.察举制D.刺史制

3.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这段话最早有可能出自(  )

A.《伤寒杂病论》B.《温疫论》C.《黄帝内经》D.《肘后备急方》

4.

《唐会要》载: 王公以下,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 可见唐代民居设计(  )

A.讲究对称,主次分明B.强调等级,尊卑有序C.坊市分离,布局工整D.水平高超,领先世界

5.

北宋神宗皇帝曾对大臣说: 盖北有强敌,西有黠羌,朝廷汲汲枝梧不暇。然二敌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 这里的 二敌 指的是(  )

A.蒙古、突厥B.女真、匈奴C.契丹、党项D.回纥、鲜卑

6.

军户、匠户等特种户籍一旦确定,就要世代相袭,不得脱籍。一里一甲之内,百姓必须 互相知丁,互知务业。 该现象发生于(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7.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上海。下列各项初设于此地的有(  )
①英国在华开办的第一家汇丰银行 ②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③中国开设的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 ④中国引入的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1933年美国宣布 白银国有令 导致国际银价暴涨,加之日本在华北进行侵略活动,大肆走私白银出口,导致中国的货币白银迅速外流。对此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发行银圆券B.进行法币改革C.铸造银元D.宣告关税自主

9.

他曾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带领群众开展植树造林运动,大大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 改革先锋 的称号。他是(  )

A.黄大年B.孟泰C.杨善洲D.时传祥

1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下列选项中,与当地古代文明的土地经营状况相符合的是(  )
202403160057079017

A.盛产橄榄油和葡萄酒,通常由希洛人奴隶承担土地劳作B.盛产橄榄油和葡萄酒,通常在肥沃土地上进行橄榄与葡萄轮作
C.土地大多归王室和神庙所有,王室会将土地分配给每个家庭的主人D.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也拥有土地并允许租给佃户

11.

13世纪初,迫于对法战争的失败、国内贵族反叛和伦敦居民抗议重税的压力,英王约翰接受了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调停,同意了贵族和市民的和平条件,在《大宪章》上加盖了他的玉玺。这一事件(  )

A.体现了中世纪教权的至高性B.兼顾了封建主和市民的利益C.成为英王权力衰落的转折点D.意味着英国普通法由此形成

12.

马克思·韦伯认为,在马丁·路德生活的时代,传教士仍是新闻、教育乃至娱乐的主要来源,教堂仍是乡村生活的中心。而新教徒的生活方式则是把世俗的经济活动置于宗教控制之下,为新型的资本主义精神加上了宗教动力。马克思·韦伯意在强调(  )

A.发挥教会在道德教化的中心作用B.发展新型大众舆论媒体的重要性C.宗教改革适应了资本主义新发展D.宗教活动束缚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13.

17世纪中期以来,随着英国殖民不断扩展,爱尔兰人只能耕种于贫瘠之地,高产的马铃薯逐渐成为了爱尔兰的单一粮食作物。19世纪,一种南美鸟粪肥料里携带着的病菌传入欧洲,感染了大批马铃薯,引发了爱尔兰大饥荒,这一事件说明(  )
①马铃薯具有优良性状
②单一粮食作物种植会提高粮食安全风险
③世界市场的发展增添了疾病传播的途径
④英国与南美间形成了生产工业制成品与生产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

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案》,该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在录用文官的时候,不应该考虑应试者的阶级、等级、种族、宗教等因素,尽可能地通过公开考试为社会上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机会。据此可知,该法案(  )

A.有利于美国社会阶层流动B.避免了美国官场僵化现象C.确保了美国妇女和少数族裔的参政权D.直接推动了法德等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15.

现代科技的进步,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下图所示成就 (  )
202403160057079017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

A.研发于肯尼迪执政期间B.服务于军方弹道计算需求C.开启了互联网时代D.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出现

16.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逮(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由此可见(  )

A.商朝尚未形成系统的国家机构B.西周已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西周借助血缘关系巩固其统治D.商周存在原始民主传统

17.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是(  )

A.成立上海合作组织B.成立中非合作论坛C.创立 金砖国家 合作机制D.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18.

小亚细亚地区北临黑海,西临爱琴海,南濒地中海,东接两河流域的源头,为诸多显赫一时的文明提供了诞生条件和交往平台。对此以下时间轴中填写正确的有(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

1971年,时任英国教育部长撒切尔夫人取消了学生的免费牛奶。就此,英国漫画家GeraldScarfe创作了一幅漫画(下图)该漫画 (  )

《牛奶掠夺者》

A.折射了英国颁布济贫法后的社会状况B.表达了作者对减少社会福利的担忧C.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管控的持续强化D.表达了作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

20.

某国际组织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会议并发表宣言, 我们特别满意地注意到大会完成了中国和中国台北的加入程序……服务贸易的谈判应以促进所有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为目标 。该国际组织是(  )

A.关贸总协定B.世界银行C.世界贸易组织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1.

一战末期,西班牙媒体报道了国内的严重疫情,国际舆论将其命名为 西班牙大流感 。据文献显示,这场疫病的最早病例出现在美国,后向全球蔓延,然而为了保护士气,参战国普遍通过新闻审查制度封锁了消息。1933年,人类第一次分离流感病毒,命名为“H1N1”。此后科学家逐步规范毒株命名,并以年份冠名未分离样本的病毒。2023年,中国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将1918年—1919年爆发的 西班牙大流感 一词修改为 全球爆发大流感 。这一版教材修订体现了(  )

A.史学理论发展滞后于科学研究B.新闻媒体报道不具备史料价值C.求真求实是史学研究核心要义D.概念命名应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二、材料阅读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清政府自入关以来,始终面临俄国勾结漠西准噶尔部对边境的威胁。囿于国内割据分裂势力尚存的局势,清政府一方面努力对俄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下令在黑龙江建城驻兵,命理藩院督导官兵种地,并从漠南科尔沁部征调粮食。在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胜利后,清政府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满、俄、拉丁文译本均明确记载 定中俄两国边界,以期永久和好

——摘编自戴逸《清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19世纪初,欧洲君主国聚首维也纳,通过一系列条约建立了一种定期会议制度,意在解决彼此间分歧,并确保既定秩序不会遭到任何受法国大革命理念启发的民众冲击。……此后,欧洲列强甚至派出了一支远征军,以帮助维持摇摇欲坠的清政府继续统治,并与之签订协议。这一政治秩序在核心区域与外围地区有着明确边界:前者由五强治下的欧洲组成,直到1914年,那里的和平基本上得到了尊重;后者——核心区域之外的世界,被协调机制所压抑的好战情绪则由中心输出到了外围。

——摘编自【美】佩里·安德森《大国协调及其反抗者》

材料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超越了一国一域的狭隘范围,超越了国强必霸、大国冲突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窠臼……中国将一如既往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中国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引自王毅《胸怀天下,勇毅前行,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华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促成《尼布楚条约》签订所做出的努力,并结合所学评价这一条约。(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国际秩序的特征和影响。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政府在前中期与晚期同西方国家所签条约性质的变化。(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 传统现实主义 外交理论的特点。结合所学,概括中共二十大对此外交理论窠臼的突破。(6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无论自己经营或出租,一概无任何代价地实行没收。被没收来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雇农、苦力、劳动贫民,均不分男女,同样有分配土地的权利。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材料二
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中共中央西北局提出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草案》。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分歧,党外民主人士李鼎铭首先发言,有一些中间人士政府委员赞同他的意见,但与会多数政府委员不同意其意见,纷纷发言,坚持尽力维护佃租农民和借债人的权益。经过民主协商,文件吸收了李鼎铭等人的意见,并顺利颁布实施。

——摘编自李维汉《回忆与研究》等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以后,为解决 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的问题,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导致近代中国农村衰落的封建土地制度问题,此后则通过农业合作化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取消农业税、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等一系列政策方针的加持下,农村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钱宁《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中的土地政策。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颁布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的制度探索并分析其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建立后指导土地改革的法律,并分析该法律实施的意义。列举改革开放后国家为农村发展采取的政策。(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03160057079017
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以 工业化与城市生活 为主题,并结合18世纪和19世纪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