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安徽省五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16+3)【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38

一、单选题

1.

关于国家管理,管仲认为: 夫善牧民者,非以城廓也,辅之以什,司之以伍。伍无非其人,人无非其里,里无非其家,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不求而得,不召而来,故民无流亡之意,吏无备追之忧。 据此判断,管仲的主张(  )

A.揭示了郡县制度的优势B.有利于维护基层社会秩序C.全面限制了人口的流动D.强调地方治理需因地制宜

2.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匈奴为黄帝后裔;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了 王者爱及四夷 的政治主张;司马相如在《告巴蜀太守书》中大力颂扬远人归附、四夷臣服的景象。这表明,西汉时期(  )

A.朝廷治理边疆卓有成效B.士人的民族观念已趋向一致C.华夷一体观念得到宣扬D.边疆各族与内地的交流频繁

3.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在唐初划定的关内道和河南道里分别增置京畿道、都畿道,具体如下图所示。唐玄宗的这一调整旨在(  )
202403160047493373

A.加强对黄河水患的治理B.减轻监察官员的负担C.削弱藩镇节度使的势力D.确保政治中心的安全

4.

元代农学家王祯为某生产工具赋诗曰: 欲免力役繁,排治资水利……遂致巽离用,立见风火炽,熟石既不劳,熔金亦何易。国工倍常资,农用知省费。 据此判断,该生产工具的使用(  )

A.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B.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C.推动了封建赋役制度变革D.节省了农业灌溉的费用

5.

明朝嘉靖年间,时任两广巡抚的林富在《请通市舶疏》中指出:旧规至广番舶除贡物外,抽解私货俱有则例,足供御用……番货抽分(对进出口货物征税),解京之外,悉充军饷……其次资民买卖,故小民持一钱之货,即得握菽,展转贸易,可以自肥。据此可知,当时(  )

A.朝贡贸易体系难以为继B.解除海禁政策已成为官员的共识C.贸易政策妨碍国计民生D.两广对外贸易落后状况亟需改变

6.

有学者认为,尽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后来遭到袁世凯的践踏,但它规定了中华民族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任何人所得而私 。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B.借鉴了西方主权在民的思想C.冲击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D.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生态

7.

1930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用海关金单位(一种以黄金计值的记帐单位)征收进口税,并允许银元、银两及其他通用银币按照官方的牌价,折合成海关金单位来缴纳进口税。据此分析,这一改革(  )

A.完全实现了中国关税的独立自主B.源于中外货币制度差异的影响C.遏制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势头D.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

8.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讲话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方面关系,强调对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和错误,要引以为戒。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

A.有利于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进程B.进一步促进了中苏关系的巩固C.确保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推进D.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9.

2023年3月,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长期关系紧张、甚至几度断交的沙特和伊朗两国最终在北京实现和解,由此引发中东地区出现了一股 和解潮 。由此可知(  )

A.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日益下降B.一带一路战略在中东地区推进顺利C.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D.中东地区成功构建区域政治新秩序

10.

公元前445年,在规定陪审员津贴制度后不久,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恢复了一条旧法,规定 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 ,且此规定被执行得非常严格。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B.血缘成为公民资格认定的唯一条件C.民主政治基础的收缩D.执政官集立法和司法等大权于一身

11.

下表是13—14世纪英国王室收入(单位:英镑)统计表。此表内容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英国(  )

在位国王

13世纪

14世纪

亨利三世

爱德华一世

爱德华二世

爱德华三世

理查二世

王室收入

3.4

6.7

9.6

14

13.8

A.议会政治中心地位弱化B.逐步建立起等级君主制C.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D.王权扩张的可能性增强

12.

16世纪初,身处墨西哥的殖民者发生骚乱,要求当地殖民政府供应小麦面包。于是,当地殖民政府鼓励种植小麦, 确保新西班牙能够生产足够的小麦与其他粮食,以喂饱自己这些人口 。殖民政府的举措在客观上(  )

A.有利于缓解美洲的粮食短缺问题B.为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原料条件C.开启了欧洲饮食文化的传播进程D.丰富了墨西哥地区的农作物和饮食结构

13.

1720年6月,为了抑制股市投机过热,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由此引发众多英国股份制公司的股价暴跌。许多投资客损失惨重。此后较长一段时间,民众对于新兴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更为谨慎,炒股热潮随之减退。这说明当时英国(  )

A.专制政体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B.股份公司集资形式亟待变革C.强化金融监管以打击股份公司D.股市健康运行需要政府监管

14.

下图为1875年德国画家门采尔创作的油画《轧铁工厂》,它描绘了一群工人在机器厂房内劳作、洗漱、进食等场景。这一作品主要(  )

A.展现了工厂管理的松散B.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弊端C.赞美了新兴工业的发展D.肯定了生产组织的革新

15.

进入20世纪,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的关于政府文官制度建设的法律,如《职位类法》加强了对文官的管理,建立了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哈奇法》确立了文官不准参与政治活动、不准用封官许愿拉选票的原则。据此分析,这些法律的颁布(  )

A.保证了文官队伍的廉洁和中立B.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C.导致了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对立D.造成了美国国会操控政府的局面

16.

1960年7月底,外国央行和私人部门持有的短期美元债务以及外国债权人持有美国政府的债券总额达到了189.46亿美元,超过了同期美国186.85亿美元的黄金储备总额。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崩溃风险B.美国经济因滞胀而陷入危机C.恢复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必要性D.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被动摇

二、材料阅读

17.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古代中国和现代美国都曾在构建国际秩序方面发挥过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华夷观作为中国传统的外交观,主张中国的统治者是 天下共主 ,对外采用 怀柔远人 的方式来实现 德被四海 的目的,较少使用或不使用武力手段。天下的本意即指其政治意义,是基于地理空间基础上的延展,即 协和万邦 天下大同 。历史上,朝鲜、日本和越南深受华夏文明的影响,华夷天下观在 朝贡—册封 的互动实践中成为东亚各国的共有国际理念,各国以此为指导思想来参与国际实践。传统东亚世界就是在华夷天下观这一国际理念支配下,出现了以中国为中心的 大中华 与周边诸国各自中心的 小中华 并存的格局。文化认同是维系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的命脉所在。

——摘编自谢桂娟《华夷天下观:古代东亚各国共有的国际理念》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新秩序蓝图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以 十四点 计划为集中代表,以国际联盟为核心。一方面,威尔逊要颠覆以 实力政治 为代表的国际旧秩序,代之以尊重领土主权、大小国一律平等的国际新秩序。另一方面,美国要成为新秩序的代表,但不是以经济和军事实力,而是依靠道义武器,依靠不徇私利、秉公决断国际争端的正义形象。但是,新秩序原则充满了矛盾:集体安全也从来没有摆脱过惩罚德国的同盟的影子; 没有胜利者之和平 被视德国为战争罪魁祸首的情绪所掩盖; 自决 原则的含糊不清使之迅速转变为 民族自决 ,成为违反威尔逊初衷、摧毁现有帝国的工具,并且点燃了二十世纪最严重内战的火苗。

——摘编自俞沂暄《国际秩序转变背景下的威尔逊主义:起源、政策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华夷天下观 的特征与历史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威尔逊主义。(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华夷天下观和威尔逊主义对构建现代国际新秩序的启示。(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史学家严耕望先生(1916—1996年)在撰写《中国政治制度史纲》时列出六条写作计划,如下表所示:

序号

计划内容

(1)

以汉、唐两典型为中心。

(2)

先秦略讲,注意政体演变与官制要点。

(3)

魏晋南北朝注重于由秦汉型蜕变为隋唐典型之过程。

(4)

两宋以下,不脱汉、唐两型,但亦各有特点:宋代注重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之组织原则——以下层分权之方式达成上层集权之目的。

(5)

明、清制度唯一特点:君主独裁专制,为本时代讲述中心,其他组织运用原则不脱汉、唐、宋之旧轨。

(6)

从政事看制度,不专着眼于死的规章。

任选表中的一条写作计划,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该计划发表看法,并加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所选 计划 序号,史论结合,史实正确,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棉纺织业的高速发展,在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仅仅40年不到的时间内就超过了传统的毛纺织业。毛纺织业作为英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在16—18世纪期间支持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为以后棉纺织工业的兴起以及国家工业化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从18世纪开始,棉纺织业凭借其自身易于接受新技术、使用新机器等特点不断地快速发展起来,在英国政府政策的激励和支持下,推动着英国产业结构从农业国转变成为以工业和贸易为主的工业化国家,并作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号角,使其在世界上率先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独揽世界经济霸权。

——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无论是官营的华盛纺织总厂、湖北织布局、上海织布局等,还是私营的裕源纱厂、公益纱厂、业勤纱厂等,所用设备无不从英、美等国进口。但是引进的机芯属于国外淘汰的旧机,部件破损,整体不配套, 每万锭纺机中,梳棉机之配合不足,以致梳棉功效不佳,影响成纱产品俱巨 。虽然洋务派奏设广方言馆、新式学堂,遣送幼童出洋留学,期望通过这一系列途径掌握西方核心技术,但属于中国自主的技术创新始终无法落地,近代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只能受制于人。

——摘编自方逸韬、杨德才《打开技术黑箱:技术进化视阈下近代中英棉纺织业的发展差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棉纺织业崛起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困境,并结合所学,说明洋务派能否走出该困境。(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