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安徽省芜湖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4+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7 浏览数:78

一、单选题

1.

某同学在研究 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诞生 这一课题时,使用了《左传》等文献史料。他还可以使用的史料是(  )

A.良渚遗址古城墙B.甲骨文的记载C.二里头遗址资料D.何尊及其铭文

2.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 的时代。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C.阶级斗争D.文化形态

3.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繁荣,呈现 百家争鸣 的局面。其中,主张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的派别是(  )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

4.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以下对该史料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

A.描述的是 贞观之治 的局面B.源自于施政方针的重大调整C.得益于 郡国并行 制的推行D.汉武帝的建树为之奠定基础

5.

南北朝时期,江浙的太湖流域、江西鄱阳湖流域、湖南洞庭湖流域和浙江东部的会稽地为著名的产粮区。这表明(  )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南方地区得到开发C.南北经济趋于平衡D.江南农业发展鼎盛

6.

诗史互证 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7.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下列史料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上于是约法省禁,什五而税一 C.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D.机户出资,织工出力

8.

宋代之前,无地农民依附于门阀世族,世代都为主家奴婢。入宋以后,无地农民通常 明立要契 ,租种地主的土地,每年收割完毕后可自由退佃。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

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市民阶层兴起C.契约缔结程序严格D.奴婢制度根除

9.

宋朝陶瓷整体色调沉静和谐、含蓄典雅,实质上是利用色彩心理学在伦理道德上进行规范限制,促进人格与境界的提升 。该观点认为宋朝陶瓷制作(  )

A.洋溢着社会生活情趣B.受到了理学思想影响C.体现了经世致用倾向D.推动了艺术的世俗化

10.

1127年,金攻占河北、河东地区后, 以辽、宋之制不同,诏南北各因其素所习之业取士,号为南北选 。这说明金朝(  )

A.沿用了南北面官制B.保留女真民族特色C.实行因俗而治政策D.照搬汉族典章制度

11.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朝代行政区域示意图(局部),该朝代对吐蕃地区进行管理的机构是(  )

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都护府

12.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

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概况:访问亚非诸国,远及红海沿岸

影响:————————

A.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B.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D.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

13.

明朝宦官汪直统领西厂,每次出行,随从甚众。前呼后应、遮街塞巷,朝中公卿大臣遇之皆避其道,以至 今人但知汪直太监也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内阁议政功能开始丧失B.皇帝权力日渐衰落C.中央运行机制发生变化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14.

1757年,新疆大小和卓兄弟集众数十万叛乱,举兵反对清朝中央政府。叛乱被平定后,清朝为更有效管理新疆军政事务,在此设立了(  )

A.伊犁将军B.西域都护府C.安西都护府D.驻藏大臣

15.

遭逢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于是,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下列属于这一运动理论依据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C.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6.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 朝代国家 共和国家 的转变,从 封建政治制度 现代民主政治制度 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B.实现了社会转型的目标C.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17.

民国初年,婚礼礼堂正中一般高悬五色旗;迎娶时,既有用红缎双喜字绣片装饰的花马车,也有车内扎了花红彩子和纸花的汽车;婚礼之后,一般要摄影留念。这表明(  )

A.时代变迁冲击旧式婚俗B.传统婚俗礼仪被民众抛弃C.政府主导婚礼习俗变迁D.西式婚礼受到民众的追捧

18.

傅斯年说: 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材料中 文化的觉悟 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

19.

1928年秋天,井冈山根据地粮食普遍获得大丰收,宁冈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27年增产20%,永新、莲花、遂川等地也出现了空前的好收成。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农村生产力提高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C.红色政权的建立D.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20.

1938年,武汉会战打响,国共两党提出 保卫大武汉 的口号。全国音乐界积极响应,创作抗日歌曲,参与救亡歌咏活动,组织万人大合唱等。他们的行动(  )

A.反映了团结抗日成为各界共识B.推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体现了民众抗日救亡热情高涨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1.

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提醒全党: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22.

1954年9月20日, 当大会宣读了修改过的宪法草案全文后,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都兴奋不已,场面非常热烈。 这次大会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3.

1961年,国家对高级糕点、糖果实行高价政策,随后扩大到饭馆、商店等许多方面。从1962年下半年起,高价政策逐步回落,到1965年底,高价商品只有高级针织品。这一变化直接表明(  )

A.农业生产基本得到恢复B.现存经济体制存在问题C.市场供应状况得以改善D.干部腐化现象得以遏制

24.

这是全世界瞩目的时刻,是100多年来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日夜企盼的时刻,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这一 时刻 的到来成功实践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国两制 构想C.求同存异 的方针D.一带一路 倡议

二、材料阅读

25.

大一统 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元代的大一统规模超过前代,其疆域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 。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元朝逐渐形成一套行省制度。元朝不仅版图辽阔,对边疆的控制也在前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很多过去大一统王朝的 羁縻之州 ,到元朝 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对漠北、东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据袁行沛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

材料三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摘编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颁布的政令是什么?并写出这一政令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4分)

26.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中的火花内容,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4分)
(2)说明材料二中 黄金时代 的具体时间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 那个时代转瞬即逝 的因素有哪些?(4分)

27.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29年,上海《生活周刊》刊登了一篇《十问未来之中国》——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自产水笔、灯罩、自行表、人工车等物件,供国人生存之需?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吾国何时可参与寰宇诸强国之角逐?……此文的编者按语说, 此十问俱实现,则中国富强矣,国人安乐矣!
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

1978年的3679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00万亿元。

对外贸易

1978年到2004年中国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加入WTO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1)材料一中的作者生活在哪一政府统治时期?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说说当时中国的社会面貌。(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 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 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