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413

一、单选题

1.

良渚文化早期玉器以装饰用玉为主,发展至中期,玉礼器逐渐成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不同等级的人所使用和随葬的玉礼器的用料和规格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周朝六器中的玉琮、玉璧、玉钺在良渚文化中就已经出现。这反映出(  )

A.新石器时代蕴育着中国早期礼制文化B.早期国家逐步形成C.周朝文化与良渚文化具有一脉相承性D.阶级社会等级鲜明

2.

有学者指出,汉魏、魏晋政权的更迭,皆是以自上而下的禅让方式,而非自下而上的暴力手段完成新旧政权的更替,成为后世朝代更迭效仿的标准样式。这一历史现象说明当时(  )

A.豪强世族力量的强大B.少数民族力量进入中原C.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D.自耕农经济的壮大趋势

3.

租庸调是均田制时期的赋税制度,它以身丁为本,是一种以丁口为纳税对象的制度;两税法以资产为本,将土地及其他资产作为纳税对象。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放松B.国家财政收入趋于稳定C.百姓的赋税负担更加沉重D.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4.

唐宋时期,品茶作诗逐渐成为风尚,如白居易 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身心一无系,浩浩如虚 、皎然(唐朝僧人) 茶稍与禅经近 、苏轼 茶与水味深入理窟。茶生苍石之阳,碧涧穿注,兹乃水石之灵,岂茶哉? 据此可知,唐宋时期(  )

A.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风尚B.哲理化思潮的发展C.儒、佛、道三教互相融合D.市民阶层饮茶盛行

5.

下表为清代汉口会馆公所分类统计情况。
单位:个

时段

行业类型

组织类型

名称

商业

手工业

常服务业

同乡

同业

兼同乡、同业性质

会馆

公所

其他

顺康雍

14

1

7

4

4

7

4

4

乾嘉道

22

4

1

13

10

4

8

13

6

咸同

18

5

3

3

21

2

3

11

11

光宣

23

7

2

4

22

6

2

18

13

合计

76

17

6

27

57

16

20

46

34

表中同业组织的数量变化反映出(  )

A.专业化生产的发展B.政府重视工商业的管理C.商业资本快速扩张D.会馆群体价值取向趋同

6.

读下图, 英雄 一词的高频亮相表明(  )

1830—1930年英雄一词在当年文献中的频次变化趋势图

A.严重的民族危机下国人对政治人物的关注B.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得到国人的普遍支持C.列强侵略使国人的民族主义意识开始觉醒D.国人对摆脱民族危机建立现代国家的渴望

7.

下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示意图。这表明沪宁杭地区(  )
202403151026015147

A.是西方资本输出的主要地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C.是实业救国思潮的发源地D.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地位

8.

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简称 工合运动 ),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由外国友人倡议,爱国人士和各派抗日进步力量共同推动,在全国兴起的以坚持抗战为目标,采取合作社方式,组织民众进行工业或手工业生产的抗日自救运动。 工合 社员需参加工艺学校培训,接受民主教育和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材料中的 工合运动 (  )

A.是国民政府战时体制的组成部分B.是抗日斗争的社会中坚力量C.为战后经济发展提供了建设人才D.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9.

有学者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苏联援助的到来,帮助中国共产党高层在 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制定上取得了共识。一方面,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于加强国防力量产生了紧迫感。材料主要表明(  )

A.国防需求影响中国工业化发展方向B.新中国工业化基于特殊的国际环境C.朝鲜战争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D.新中国工业发展受到苏联模式影响

10.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国文体事业不断发展,冬奥会、全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受到世界广泛关注,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充分彰显,汇聚起强大力量,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这反映出中国文体事业发展(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承载着文明交流与民族复兴C.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D.推动了世界格局调整与发展

11.

下图是某学者著作《世界通史》目录(部分),空缺处最适合填写(  )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二章                   

第三章   古埃及文明

第四章   印度河畔的黎明

第五章   希腊——西方文明的摇篮

A.辉煌的古罗马文明B.好为征战的波斯帝国C.神秘的古玛雅文明D.更迭频仍的西亚文明

12.

11世纪以来,欧洲各地区王权如法、英等在政治上普遍采取在联合城市商人力量的同时,对内压制大封建主势力,对外或明或暗地抵制罗马天主教廷控制的治理策略,唯有德意志皇帝反其道而行之。这可能导致德意志(  )

A.皇权专制力量加强B.神圣罗马帝国扩张C.政治分裂经济落后D.民族国家较早成熟

13.

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学者们,在鞭挞和诅咒人类的污浊时,都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傲讽这个世界,并且毫不怀疑人类会有一个美好的 彼岸 。而到19世纪中期,一位法国作家却 如实地把自己看作一条蛆虫,坦率地承认自己恋着世界的腐恶 。这反映了欧洲(  )

A.工业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异化B.文学创作内容发生变化C.革命斗争对社会秩序的冲击D.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

14.

二战结束后,著名女性主义代表莉丝·沃格尔亲身参与美国女性主义运动实践,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女性受压迫的根源,进而提出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社会是实现女性彻底自由的必要条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女性解放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变革B.美国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C.战后格局严重影响美国社会进步D.美国女性经济地位日益突出

15.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帐单位,亦称 纸黄金 。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下图为截至2022年特别提款权份额占比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  )
202403151026015147

A.美元丧失货币主导地位B.经济发展日益多极化C.多元货币体系已经确立D.欧洲经济在不断衰退

二、材料阅读

16.

【服饰制度与中华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春秋时期的深衣、汉代的曲裾和直裾、唐代的襦裙、宋代的圆领袍衫、明代的比甲等,展现了华夏服饰的美观大方与纷繁多彩。将华美的形式与威严的礼仪融为一体,是华夏服饰的一大特色。古代统治者将服饰视为一种礼仪、礼制,通过服饰的不同来区分尊卑、划分等级。长期以来,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通过服饰与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

——摘编自《中国衣经》《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华夏服饰中的儒家文化内涵》

材料二
服妖 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对封建礼制中 服制 象征体系的背叛和挑战;其二, 服妖 为一种 妖风 妖象 ,可能对封建政治统治造成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 服妖 现象多发,如最高统治阶层 好胡 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社会习俗、服饰习惯等方面的 胡化 。唐代时出现 时世妆 一词,到明清两代 时尚 时髦 一类名词的出现,不仅仅是服饰冲破礼教拘束的例证,更是从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在服饰生活上对时尚的憧憬和追求。明末, 服妖 现象发展到极致,出现僭礼的现象。

——摘编自周韦《从服制服妖论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服妖 现象出现的原因。(8分)

17.

【资本积累与工业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英美等西方国家工业化起步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往往伴随着殖民地扩张、奴隶贸易以及不平等交换,在完成工业化起步的同时,往往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和无业工人,引发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
二战后,日本工业生产不足30年代的一半,贸易发展停滞不前,通货膨胀盛行,经济秩序混乱……1948年,美国国会成立了1.5亿美元的 自然纤维周转资金 ,资助日本发展纺织业生产;通过 美元对等资金 向日本贷款8.6亿美元;1954—1955年提供了2.16亿美元的贷款;1958年通过世界银行向日本提供了2.5亿美元贷款……此外,美国私人资本也大量涌入日本,成为日本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土地改革的完成,保证了农村经济剩余不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占有,保证了农村剩余最大限度留在国内,为国家将农村经济剩余集中起来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做了准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

——摘编自何二龙、孙蚌珠《土地、城乡关系及中国式工业化》

材料二

年份

第一产业产值亿元

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产值亿元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比(%)

人口城镇化率(%)

1952

346.0

51.0

141.8

20.9

83.5

12.46

1957

433.9

40.6

317.0

29.6

81.2

15.39

1977

950.6

29.5

1509.1

46.9

74.5

17.55

1987

3233.0

26.8

5251.6

43.6

60.0

25.32

1997

14441.9

18.3

37543.0

47.5

49.9

31.91

2007

28627.0

11.1

124799.0

48.5

40.8

45.89

2017

65467.6

7.9

334622.6

40.5

27.0

58.52

——摘编自任保平、张星星《新中国70年工业化发展进程的演进及其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资本积累的英美模式、日本模式和中国模式的特点,并分析中国模式的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工业化进程。(6分)

18.

【欧洲一体化及其困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在饱受战乱和分裂的痛苦之后,欧洲人开始思考如何实现永久的和平。首先较全面考虑这个问题的是法国政论家、外交家、修道院长圣·比埃尔,他在1713年写成的《永恒和平方案》一书中,提出在欧洲建立一个牢固的持久邦联,令加入邦联的所有国家 相互依存 ,谁也不能单独地同其它成员国的全体作对。

2002年欧盟15国民众选择民族认同与欧洲认同的比率(%)

国家

卢森堡

法国

意大利

荷兰

德国

比利时

爱尔兰

葡萄牙

西班牙

奥地利

丹麦

芬兰

希腊

英国

瑞典

平均

A

26

33

20

41

28

34

47

43

39

45

38

55

48

62

54

38

B

43

52

65

48

60

49

43

49

43

39

55

40

46

28

38

48

C

13

8

9

7

4

10

4

4

10

11

5

3

4

4

5

7

D

14

4

4

2

4

5

3

2

6

2

2

1

2

4

1

4

注:A=只是某国人;B=某国人+欧洲人;C=欧洲人+某国人;D=只是欧洲人

——摘编自张涛华《欧洲民族主义与欧洲一体化》

材料二
欧元的根本问题是,如果财政尚未整合,就不可能实行货币一体化,尤其是当一个地区同时有德国与希腊这种消费和节俭习惯如此迥异的国家,这样的不协调终将破坏整个制度。……所以我不相信可以挽救欧元,至少不会是现在有17个国家都还在一起的情况下。

——摘编自李光耀《欧洲:衰退与分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在二战后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欧洲一体化面临的困境,并谈谈你对欧洲一体化的认识。(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史学的价值与功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认为,历史是人类进入文明以后诞生较早的一门学科。在古代中国,夏商时期即有 巫史 ;在古希腊,从希罗多德著《希波战争史》,即开创了如实记述客观历史的西方史学传统。进入现代以来,一方面是由于更加优越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历史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繁荣,成果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史学的价值与功用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普遍质疑。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有人认为,历史毫无意义,认为历史不能教给我们什么,而且认为浩瀚无垠的过去只不过是错误的一再重演,而未来注定要上演一出更大规模的错误悲剧,是可能的吗?
请围绕 史学的价值与功用 ,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19—20世纪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