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普通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5 浏览数:144

一、单选题

1.

西周初年,统治者在很多重要场合使用殷礼,但在周成王六年后,立国前 西土 风格的铜器倍受推崇,大小相次的列鼎和列簋制度雏形形成。这表明西周(  )

A.青铜铸造技术更加成熟B.革除了殷礼的落后因素C.治国理念愈益关注民生D.试图重塑社会统治秩序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编户齐民大量减少,自由民和奴隶向依附民转化,包括奴婢、佃客、部曲等在内的各种依附人口被牢牢地束缚在庄园主的土地上,国家也以法令使各种依附关系合法化。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业发展B.表明经营方式根本转变C.加剧了政治分裂D.推动契约关系普遍建立

3.

辽朝分设诗赋进士和经义进士,三岁一试,并设恩科;西夏 策举人,立唱名法 ;金朝 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借用宋朝奏名、弥封、誊录和三甲制度。据此可知,此时期(  )

A.崇文抑武得到统治者普遍认同B.儒家思想成为各政权主流思想C.制度文化上表现出一定统一性D.大一统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4.

表1反映了明代中后期(  )
                                                    表1 明代中后期米价统计表

时期

15世纪前半期

15世纪后半期

16世纪前半期

16世纪后半期

17世纪前半期

每公石米平均价格单位:公分银

10.84

16.35

20.19

23.00

32.19

每公斤银所能购米单位:公石

92.22

61.16

49.52

43.48

31.07

A.白银的大量流入推高了物价水平B.人口快速增长加剧人地矛盾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造成粮食减产D.美洲作物传入带来粮食增产

5.

20世纪初,以绅商学界为主体的国内民众频繁向清政府拍发联名公电,以表达对内政与外交的看法。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采取系列措施,逐步切断民众直接拍电给政府的渠道,一些人则转而借助报纸媒介传播意见。这主要表明(  )

A.民众的参政意识增强B.科技改变人们生活方式C.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D.近代传媒试图引导舆论

6.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报刊常出现如 国际共管 商埠同盟 道威斯计划 之类较艰深晦涩的词汇,且较多关注国际新闻,后逐渐开始使用方言, 婆姨 瓷实 等口语性词汇屡现报端。这一变化(  )

A.推动了近代传媒制度的变革B.有利于开展群众思想教育C.凸显了党对媒体的主导地位D.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需要

7.

1955年5月,山西省高平县某乡成立卫生保健站,经费来源主要有三:农民群众的保健费、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益金和医疗业务收入,社员看病时只收药费。该举动得到卫生部肯定,并在我国部分地区推广。由此可知,当时农村(  )

A.生产关系调整推动社会保障变革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C.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以解决D.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8.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提出 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且任何单位都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计划 。1987年,中央再次发文,要求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这些政策意在(  )

A.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奠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C.推动农村经济步入市场化的轨道D.不断完善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

9.

古罗马帝国前期,屋大维从骑士阶层(不局限于罗马、意大利)中提拔文武官员。骑士不仅可以担任执政官、军团将校、行省长官、近卫军长官等高级官职,而且可以候补为元老。依据这一政策,大商人、包税商和高利贷者也有可能成为帝国的官吏。该做法旨在(  )

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推动罗马的民主进程C.扩大帝国的统治基础D.提升帝国军队战斗力

10.

18世纪初,英国有大量的小土地所有者和富裕的租地农场主,前者约占全国人口的八分之一,后者人数更少一些,两种人的经济地位差不多。但是100年后情况发生变化,小土地持有人的状况每况愈下,农村社会形成 地主一租地农场主一农业工人 三层结构。这一变化(  )

A.造成英国农业生产的持续衰退B.大幅提高了农业工人生活水平C.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D.削弱了大土地贵族的经济实力

11.

玻利瓦尔说: 我们试过了太阳底下的一切办法,没有一个管用。墨西哥完了,危地马拉毁了,智利出了新麻烦。玻利维亚两年换了三个总统,其中两个死于谋杀。 这反映了(  )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宣告彻底失败B.门罗主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C.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带来各国政局动荡D.拉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12.

表2 二战后期重要国际会议简况表

时间

会议

主要内容

194311

中国、美国、英国举行开罗会议

对日作战和战后亚太地区的安排问题

19431112

苏联、美国、英国举行德黑兰会议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组建联合国、处置德国和苏联对日作战问题

194524

苏联、美国、英国举行雅尔塔会议

处置德国、波兰政府和疆界、联合国、远东事务安排问题

194578

苏联、美国、英国举行波茨坦会议

处置德国、波兰西部疆界和组建国际法庭问题

表2表明,二战后期(  )

A.各个国家立场趋于一致B.大国协调利于问题解决C.对日作战成为主要议题D.强权政治统领战时会议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当时的文献,称周王室所主持修筑的连通各地的交通干道为 周行 周道 。秦汉两朝都将发展交通作为主要行政任务之一,双辕车和独轮车得到推广。除利用战国时期原有道路外,秦朝还统一规划施工了直道,开拓出可以体现国家行政效率的南北大通道。秦汉交通的主要形式为以后两千年交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隋炀帝当政时代,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全线建成。唐代大的都市往往商船四方荟萃,远帆云集。宋代造船业的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都已经达到新的水平。元代的行政管理、军事调度、经济往来、文化交流,都以邮驿系统作为基本条件。宋元时期也是我国海上交通最为繁盛的历史阶段。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近代中国,铁路和轮船的出现并非是社会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轮船是资本主义列强强行引进的,在中国首先出现的也是外国轮船公司。铁路绝大部分靠借外债修筑,有相当部分控制权不在中国人手中。到1911年,新式交通工具的数量还很有限,相对于中国辽阔的土地及人口远远不成比例,分布也不尽合理。在经营管理以及其他方面,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摘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

材料三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出行安全便捷舒适,物流高效经济可靠,实现 人享其行、物优其流 ,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好先行。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交通发展的特点。(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新式交通工具推广缓慢的原因。(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何实现交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古代传统殡葬制度中不仅包含了殡葬的自然功能,还包含了更多的社会功能。

表3 中国古代殡葬制度演进表

时期

丧葬礼仪

原始社会

出现了随葬品和原始殡葬观念

夏、商、周

殷商重视人祭、人牲和车马陪葬等行为,厚葬之风盛行。周人开始以规范殡葬制度

春秋战国

丧葬变得无序,隆丧厚葬之风在诸侯之间蔓延

两汉

殡葬礼仪趋于隆重化,明器陪葬之风盛行

魏晋南北朝

帝王贵戚之家丧葬趋简。出现了渴葬,即不按传统殡葬礼仪的时间程序而提前埋葬

在参照周礼基础上更系统化、程序化,殡葬礼仪具有异常繁复的程序

宋、明、清

礼制逐步严密,国家直接干预殡葬力度远胜以前各个朝代,殡葬礼仪趋向制式化

——摘编自张丽丽《中国殡葬制度演进的经济学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以下节选自小说《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中1649年1月英国审判查理一世的庭辩内容。
国王查理一世:我的权力是上天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做出回应,这违背了上天对我的托付;所以你们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无可奉告。
法官布拉德肖: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因为是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
国王查理一世:英国从来都不是一个选举制的王国。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们得告诉我你们传我来究竟有何依据。比起在座的审判我的所谓的法官,我更名正言顺地代表我的国家的人民的自由。
法官布拉德肖: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行。当然,先生,这一约束是相互的,你是他们忠实的君主,他们是你忠实的国民……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摘编自(英)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上述材料相关联的历史信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学作品用于历史研究的认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