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568

一、单选题

1.

铜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青铜礼器。下列关于东周铜壶随葬情况的考古发现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在山西长治分水岭的两处墓葬中,男性与女性的随葬铜壶数量相同。

中原地区宗法等级秩序瓦解

B

部分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的诸侯国,其贵族随葬铜壶以圆角方壶为主,其他的则以圆壶为主。

周文化的辐射影响力扩大

C

诸侯和卿的随葬铜壶类型一般有两种或以上,而大夫和士的不超过两种。

周朝礼制在当时仍有影响力

D

在河南辉县的墓葬中,出现带有北方少数民族风格的壶。

周天子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加强

2.

据秦简记载,秦代君主下 制书 或臣下 受制 问询、议论,都要制作 簿 书,写明制书 初到初受 的部门以及 的年月日、官府 别留 的天数、 传留 情况,并与回复的 一起呈上。据此可知秦代(  )

A.户籍管理十分严格B.官僚体系效率低下C.基层治理流于形式D.行政运作趋于规范

3.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室的壁画丰富多彩,有风神、雷神造型的神兽,还绘有当地羌人和龟兹族妇女耙地和采摘桑叶等情景。这反映出(  )

A.中原政权对西北地区行使有效治理B.西北地区受中原农耕文化影响C.民族之间文化交流融合具有双向性D.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4.

唐末杨绾认为因儒道不举,士人一味追求做官,礼义道德沦丧,才造成了安史的反叛和战乱的延伸。穆宗时,仍有 兵兴以来,人散久矣,始欲导之以德,不欲趋之以刑 的说法。这说明当时(  )

A.功利主义盛行导致社会失序B.礼法结合的治理传统被废弃C.重建儒学信仰已成现实所需D.佛道兴盛改变儒学正统地位

5.

宋代在司法上实行鞫谳分司制度。鞫司负责审讯查清事实,但无权检法量刑;谳 司则负责依据审定的案情,检索有关法律进行定罪量刑,但却无权过问审讯。鞫谳两司独立行使职权,不得互通信息或协商办案。这一制度(  )

A.体现了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有助于司法审判的公正合理C.旨在精简机构缓解财政困难D.根除了审讯与判决不分之弊

6.

清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遍设义学,由清廷和地方官府共同举办,民间资助,向土著民族及所属子弟提供免费的启蒙教育;教学内容上 将《圣谕广训》逐条讲解,俾令熟读,然后课以经书 。清政府此举旨在(  )

A.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B.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C.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D.维护边疆地区的社会秩序

7.

表1

史事

晚清两位官员对此事的不同看法

1876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而建造了吴淞铁路,后来清政府以28.5万两白银将铁路赎回并予以拆除。

郭嵩焘认为:毁弃铁路主议何人,不可得知。闻共有七人…………似此可编列七愚姓名,传之后世

沈葆桢认为:费钱买之,又必费钱续之,且必仍用其列强…………中国何从费此巨款向其购回,将来亦终于听其自造,此买而续之之害也

上述材料反映出(  )

A.洋务派对兴办铁路持不同态度B.中国交通近代化起步艰难C.清政府的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D.列强的经济侵略受到遏制

8.

1920年12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新民学会的会友时指出:资产阶级、军阀或帝国主义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他们绝不会 自己肯收场的 ,所以 俄国的革命,和各国急进派共产党人数日见其多,组织可见其密,只是自然的结果 。这反映出当时毛泽东(  )

A.认识到了政治改良的必要性B.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新路径C.主张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9.

表2 山西榆社县各阶级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工

赤贫

抗战前

人口

1928

5554

17890

19234

2283

6495

土地

69696.6

94102

99307.8

57831

2743.7

4677.38

19468

人口

1235

4397

33105

11857

1057

1943

土地

12316.3

34703.2

165422.2

44777.3

3311.1

3950.47

表中数据的变化可用于解释(  )

A.解放战争胜利的深层次原因B.《中国土地法大纲》得到落实C.乡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D.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10.

1961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明确指出 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手工业,集体所有制是主要的,个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和助手……过多过早地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于生产反而不利。 这一规定(  )

A.清除了经济建设中的 倾错误B.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11.

有学者指出: 亚历山大和他的继承者们在征服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尊重,东方人也愿意接纳征服者带来的部分外来习俗。 该学者意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  )

A.受到东方各国人民的欢迎B.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往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12.

英王爱德华三世通过颁发《1327年特许状》,向伦敦让渡了多项权力。同时,伦敦为爱德华三世提供的贷款常达到王室所获贷款总额的一半以上,伦敦的富商与自治市官吏在这时期成为了王室的财政官员。这说明(  )

A.特许状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理念B.城市自治激化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C.城市成为王权强化的依靠力量D.市民阶层的壮大催生君主立宪制度

13.

1595一1597年,荷兰商人、旅行家林霄腾出版了《游记》,记录了自己从里斯本到亚洲的航行经历、航道、海岸线、亚洲香料等信息,并插入了以葡萄牙资料为基础绘制的远东地图。很快,《游记》成为当时欧洲的畅销书。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对外扩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B.地图绘制技术得到空前发展C.荷兰垄断了欧亚之间的香料贸易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4.

19世纪30、40年代,巴黎新闻记者路易·勃朗曾设想建立一种 社会工场 或由国家支持的工厂中心制度,在这些 工场 或工厂中心里,工人们自己安排工作并且是为自己劳动,而不受私人资本家的干预。这一设想(  )

A.宣告了工人阶级的时代使命B.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C.引发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D.反映工业化浪潮下对社会的思考

15.

二战初期,英国政府的战争动员较少出现 人民 的字眼,更强调战争对捍卫文明的意义;战争后期, 人民战争 开始在官方和民间的宣传中被不断提及。这一变化(  )

A.反映绥靖政策已经彻底破产B.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表明英国主流意识发生变化D.符合英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16.

1945—1957年,苏联为实施核计划,发展核工业,以指令性计划的方式建立了10座原子城;同时为高效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以 火线培养专家 的方式,开设研究生班、夜间研究所和中等技术学校等,取得显著成效。这说明当时苏联(  )

A.实行国民经济的全面军事化B.在美苏冷战中取得优势地位C.计划经济体制尚有一定活力D.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二、材料阅读

17.

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着装有严格规范。下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服饰规范的部分内容:

表3

出处

内容

《礼记·深衣篇》

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

《新唐书·车服志》

唐高宗时对官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

《宋史·舆服志》

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

——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

材料二
明代的 服妖 分为衣冠复古、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四个类别。衣冠复古,即穿戴模仿前朝服饰,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奢侈僭越,即以下僭上,违制使用贵重饰品和贵族服饰;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

——整编自赵梦菲《明代服妖服饰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并说明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 服妖 下一定义,并对明代 服妖 的成因进行分析。(6分)

18.

发展中国家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表4 1970—1985年间苏联与拉美国家(不包括古巴)的贸易往来(单位:百万卢布)

年份

1970

1975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总额

77.1

914.3

1857.6

3137.7

2096.1

2205.3

1924.1

2198.9

出口

7.8

146.6

374.1

107.8

286.8

197.8

322.4

409.8

进口

69.3

767.7

1483.5

3029.9

1809.3

2007.5

1601.7

1789.1

差额

-61.5

-621.1

-1109.4

-2922.1

-1522.5

-1809.7

-1279.3

-1379.3

——摘自赵玉明《苏联对拉美地区事务的介入及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表5 南美洲国家商品出口贸易情况统计表(单位:%)

年份

1992

1993

1995

2000

2003

2005

2006

2008

2010

2011

出口增长率

5.3

3.7

17.3

20.4

15.7

26.4.

21.3

21.2

26.5

27.9

出口贸易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占比

2.38

2.45

2.46

2.55

2.47

3.00

3.16

3.32

3.42

3.65

——摘自李清如《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与生产率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苏拉贸易往来的特点,并对其成因进行合理解释。(8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南美洲国家商品出口贸易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分析南美洲国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刘祚昌先生)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做了实质性的改进,使以往干巴巴的世界史变成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活生生的历史。其概要如下:

表6

教材编写方法

教材的内容

采取了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站在全人类的大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

改变了以往世界史只注重政治、经济史的做法,增加了社会史的内容。

加强了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力度。

重视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

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等。

——摘编自陈海宏、吴倩《刘祚昌先生的世界史研究》

请对刘祚昌先生关于世界近代史教材编写的观点进行评析。(说明:可以在 教材编写方法 教材的内容 中任选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角度出发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恰当地使用史料是学习历史的必备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侵华日军中尉尾岛芳美在其手写的作战日记中,记载了在百团大战的某场战斗中八路军与侵华日军交战的情况:
“(1940年8月21日凌晨0时)传来了左侧消息:敌军向石太线(即正太铁路)发动了大规模袭击……井陉附近铁道被敌人爆破,石门到榆次间的铁道运输被中断。
“(凌晨0时30分)阳泉前方的铁路被敌人爆破,列车不能正常前行,只能在原地等待。
“(凌晨1时30分)听到了运输途中发生了事故……枪声从近处传来。敌人突然从阳泉车站四周袭来。

——整编自《史料解读:一个日军中尉日记中的百团大战》

材料二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日军发起的大规模战役,其特点主要有:1、突袭作战;2、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为主要目的;3、战斗取得了较大战果。

——整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创办的机关大报,报中刊发了大量抗战宣传版画,以下为其中的一部分:

——摘自魏长健《刀锋上的火焰》

(1)材料一能否为材料二的观点提供佐证?请说明理由。(要求:引用材料一的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4分)
(2)某同学以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分析材料三对论证这一主题的史料价值。(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