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三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332

一、单选题

1.

《礼记·王制》中记载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 ,将少数民族情况纳入典籍记载中; 中国人 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史记》中,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 ;《史记》里将中国人的祖先黄帝作为诸多民族的共同祖先。这反映出(  )

A.同源共祖观念的发展B.多元一体格局的出现C.中央集权政治的加强D.中原礼制文化的扩展

2.

西汉初年,诸侯王国仿照中央官制设立少府 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 。后来,少府却与廷尉、宗正等一并被罢黜。这一变革意在(  )

A.解决政府财政危机B.完善三公九卿体制C.削减地方王侯势力D.精简国家政府机构

3.

十恶重罪是中国封建王朝为维护专制统治而规定的十种不可赦免的罪名,自秦汉以后逐渐形成;魏晋时期,《北齐律》称之为 重罪十条 ,正式入律;隋朝《开皇律》 又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 ;唐朝时,《唐律疏议》又将 十恶 做出具体解释和规定。这一现象表明(  )

A.主流思想的巨变B.司法制度的完善C.民族交融的深化D.阶级矛盾的激化

4.

图1为宋太祖至宋哲宗时期御史中丞出身情况统计图,这反映了当时(  )

图1

A.进士出身深受推崇B.中央权力分配渐趋合理C.社会阶层流动加强D.监察官员素质得到重视

5.

明朝时期,贡使资格不符或不遵程序,则可能会受到取消朝贡资格的惩罚(表1)。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明朝 (  )

表1 洪武年间却(禁)贡情况

时间

贡国

原因

洪武五年(1372)

安南

安南陈叔明弑其主日熞自立,谴使入贡,却之

洪武七年(1374)

日本

其国王良怀遣僧朝贡。以无表文却之。其臣亦遣僧贡马及茶布刀扇等物以其私贡却之

洪武十四年(1381)

安南

以安南寇思明,不纳

洪武二十四年(1391)

占城

以占城有篡逆事,却之

洪武二十六年(1393)

安南

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

洪武二十七年(1394)

安南

同上

注:根据《明实录》《东西洋考》《海澄县志》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A.西方殖民威胁初现端倪B.固守三纲五常伦理观念C.海上贸易管理日趋严格D.强化闭关锁国基本国策

6.

1842年,魏源《圣武记》记录了清初军事上的强盛到乾隆末年后面临的困境,此书 索观者众,随作随刊 ,先后两次增订刊行。但魏源另一著作《海国图志》却无人问津。这体现出(  )

A.中体西用的变革策略B.天朝上国的思想惯性C.封建政府的统治需求D.学习西方的时代潮流

7.

1920年,北京政府以法令的形式规定: 无论何种结合,凡具有政党性质 ,法官 盖不得列名,其以列名党籍者,即行宣告脱离 。该规定有利于(  )

A.巩固共和制度B.健全政党政治C.保障司法公正D.完善立法程序

8.

观察图2,该版画(  )

图2 版画《分粮图》(1947年彦涵创作)

A.刻画了根据地生产运动的盛况B.展示了苏区女性投身建设的热情C.宣传了解放区土改运动的景象D.反映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浪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图书发行采用政府间的记账贸易方式,对西欧、北美和日本则一直采用贸易方式,而对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采用以免费赠送为主的非贸易方式。中国此举有利于(  )

A.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B.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突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D.扩大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10.

1992年,中共十四大会议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据统计,1992年底,全国国有企业合同制工人1700万,仅占国有企业工人总数的20%。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航B.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C.思想解放有待深入推进D.劳动力市场化迫在眉睫

11.

据记载,亚历山大大帝原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在帝国扩张过程中又曾自诩是希腊最高神宙斯和埃及最高神阿蒙之子。其意在(  )

A.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B.彰显统治的合法性C.扩大马其顿帝国版图D.复兴征服地区文化

12.

1690年,英国议会通过财政法案,把政府给予国王的固定收入置于 仅够伙食钱 的境地。这表明当时英国(  )

A.议会开始限制国王权力B.君主立宪政体最终确立C.权力制衡机制得以实现D.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强化

13.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转换的意义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与此前的 古典社会 中人的不同生存状态,提出了 现代资产阶级社会 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 现代 是指(  )

A.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B.城市化进程的加速C.世界市场的不断发展D.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14.

1905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出现第一所民族学校之后,东孟加拉等地也建立了多所民族学校。期间,工商界人士、自由派大地主等踊跃捐助筹建民族大学。这表明印度(  )

A.民族意识逐渐觉醒B.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建立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普及民族教育成为共识

15.

1919年5月12日,德国国民议会讨论是否接受《凡尔赛和约》时,参加会议的所有党派从未有过的空前一致反对批准;在和约签字之日,德国各右翼报纸在第一版都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框。这反映出(  )

A.大国间矛盾无法调和B.德国战败已不可避免C.新国际秩序潜在隐患D.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

16.

1981—1992年间,里根、布什政府发起了减少政府干预运动;1993年后,克林顿当局又主张在一些领域中保留政府计划,以便缩小政府规划和预算赤字。以上变化说明(  )

A.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步退出B.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摇摆无序C.宏观调控政策选择趋于理性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影响巨大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材料

图3 曾侯乙编钟

1978年,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年代为战国早期的礼乐之器,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它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 稀世珍宝

——摘编自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简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曾侯乙编钟 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的文物价值。(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2023年8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出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细菌战的事实铁证如山,不容否认和抵赖。日方应正视并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史为鉴,消除遗毒,不要重蹈覆辙
材料一
1940年10月27日下午2时许,敌机袭鄞(宁波),掷下跳蚤和谷、麦等甚多,11月1日始发现鼠疫病人死亡,此后每日均有新病例发生,多者日死亡9至10人,少者2至3人。到12月6日鼠疫被控制,共流行34天,总计染疫99人,死亡97人。

——摘编自容启荣《浙江鼠疫调查报告书》(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防疫处长)

材料二
《井本日记》为日军中国派遣军参谋本部负责日军细菌战联络实施的作战参谋井本熊男的工作日记。1940年10月7日,该日记有如下内容: 一、奈良部队的情况:(1)运输计6次(其中船运2次),空运当日到达,船运约需6日;(2)攻击次数,共6次,跳蚤1克约1700只。(3)等待效果判定(密探);(4)决定在杭州测定气象等情况,并将其移到当地,不得使用降落伞(只对宁波)。

——摘编自《井本日记》(第10卷)

材料三
1949年12月25日,战犯原731部队军医少佐柄泽十三夫在伯力法庭的供词说:“……1940年下半年,我奉直接长官铃木少佐的命令,要准备70公斤伤寒菌和50公斤霍乱菌。……石井将军正准备率领一个特别远征队去用细菌反对中国军队……我执行了这个命令。同时,我从第二部人员方面听到,第二部内为石井将军远征队培养了5公斤染有鼠疫的跳蚤,以便用去散布鼠疫。

——摘自前苏联《伯力审判材料》

依据材料,请指出运用文献史料论证历史问题应遵循的原则,并运用这些原则论证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细菌战的事实铁证如山,不容否认 的观点。(8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皇帝要求地方官员要及时上报当地发生的灾害。一般是地方官员上报户部,再由户部奏报皇帝,皇帝命令有关官员采取救济措施或先核实灾情再采取救济措施。在灾害发生后,政府免费为灾区提供粮食衣物、生产工具等,这是明朝政府采取最普遍的措施。永乐十二年(1414) 河间府沧州、顺天、通州、固安县淫雨,宝坻县雨雹伤稼 ,皇帝 令有司发粟赈之 景泰三年(1452)闰九月癸酉,免宣府前等十六卫所屯粮三分之一,以其早、蝗、霜、雹等灾也。

——摘自谢行焱《明代国家的灾害救济机制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英国社会救助制度萌芽于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慈善施舍和同业行会的互助互济。1531年亨利八世颁布救济物品法令,国家开始在社会救济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随后英国社会救济制度框架与政策模式逐步建立,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济贫法,主要内容是规定地方政府负责办理救济贫民工作,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对贫穷家庭的孩子施行就业培训,对老年人、患病者和孤儿进行收容。

——据C.利斯和H.索利《欧洲前工业社会的贫困与资本主义》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呈现出应急化、边缘化、基础化、民生化的演进特点。1993—2013年为基础化阶段,关注因经济体制转型而下岗失业、进而陷入贫困的群体,通过以低保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为经济体制改革配套并维护社会稳定救助水平。2014年以来为民生化阶段,重点对象为新时代背景下无法达到社会认可的基本生活标准的生活型贫困群体,为贫困群体提升生活质量,以实现兜底保障和 弱有所扶 的民生保障目标救助水平,逐步提升政策适应对象和范围;重视制度衔接和综合型帮扶措施,建立临时救助和 救急难 工作机制。

——据张浩淼《中国社会救助70年(1949—2019):政策范式变迁与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代中国社会救济和中世纪后期英国社会救济的不同点。(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在当下中国的时代价值。(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4是历次工业革命驱动因素的一种解读模型。该模型意味着驱动工业革命的六大类、诸多项因素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工业文明的演化。
202403111521339600

图4

——摘编自余东华《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对人类工业文明演化的多维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工业革命的开展,任选其中两项 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的驱动因素,自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12分)(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