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523

一、单选题

1.

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已从普通聚落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中心聚落,它通常是某一区域内宗教文化乃至政治与经济的中心,其中许多兴建有城墙。中心聚落的出现体现出(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社会阶层分化C.早期国家初具雏形D.建筑技术发展

2.

汉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均输》篇,其中的算题,反映了当时官营运输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制订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并且严格规定运输行程的情形。这体现出数学成就的发展得益于(  )

A.政府的高度重视B.经济计划的制订C.生活的实际需求D.交通运输的发展

3.

表1为《通典·食货七》所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与唐肃宗乾元三年户口数的变化。它反映出当时(  )

表1

天宝十四年(755)

乾元三年(760)

管户总数

89141781

1933174

课户

5349280

758582

不课户

3565501

1174592

管口总数

52919309

16990386

课口

8208321

2370799

不课口

44700988

14619587

A.地主豪右公开隐匿大量人口B.赋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C.众多藩镇迅速摆脱中央控制D.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

4.

图1为宋仁宗于1027年11月发布的诏令内容节录。它反映出诏令所涉及的地区(  )

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与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图1

A.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B.佃农与雇主的社会地位趋于平等C.租佃契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D.政府主导北方人口向南方的迁移

5.

据统计,在1896—1898年出版的《时务报》中 文明 共出现了107次,其中6次为传统语汇,101次为civilization的翻译,而且几乎都是从日文文章中翻译而来。这反映出当时(  )

A.部分国人意识到社会变革的迫切性B.文明开化成为知识界普遍追求C.向日本学习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D.人们对西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6.

据统计,在1865—1894年中国设立的商办工业企业中,缫丝企业达97家,占总数的69.78%;其资本数达372.4万两,占总数的81.90%。该现象表明中国近代企业的突出特点是(  )

A.依赖传统的技术求发展B.主要服务于出口需要C.在与列强竞争中求生存D.投资具有一定盲目性

7.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曾言: 有人贬低游击队的领导人,说他们为什么不更频繁地攻击敌人的大据点。这种批评往往是由于对情况不了解。缺乏军火工业是一个根本的弱点,即使想出巧妙的办法也无法完全克服……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打速决的、得过于失的战斗。 其意在强调当时(  )

A.中国无法迅速战胜日本的根源B.中日两国的实力存在较大的差距C.国民党以空间换时间决策正确D.中共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必要性

8.

外交政策需要根据时势变化不断调整。新中国突破 和平民主框架 思维,曾提出 建立和平统一战线的政策 。它以中国国家安全为中心,以对待和平与战争的不同态度为标准,不仅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 而且要争取主张和平的国家,影响希望维持现状的国家,孤立和分化以美国为首的战争集团 的提出是在20世纪(  )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所谓的 脑体倒挂 现象,即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收入远远大于从事复杂的科技工作的脑力劳动者。该现象反映出(  )

A.知识分子的地位有待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活跃局面C.人们的就业理念发生转变D.传统城市经济体制亟待改革

10.

表2为1000—1340年间欧洲部分地区人口的大致数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其变化主要得益于(  )

表2

地区

1000

1340

地中海

希腊和巴尔干

5

6

意大利

5

10

伊比利亚

7

9

西欧和中欧

法国和低地国家

6

19

不列颠群岛

2

5

德意志和斯堪的纳维亚

4

11.5

A.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B.城市自治的推进C.东西方经济交流扩大D.社会环境的稳定

11.

17世纪的欧洲迎来了 科学革命的时代 ,但被视为 近代化学之父 的约翰·道尔顿是一位虔诚的新教徒,被视为近代物理学创始人的牛顿也热心于炼金术。这表明(  )

A.近代学者缺乏理性追求B.封建迷信束缚科学发展进步C.教会依然拥有强力影响D.任何时代都有特定精神内涵

12.

表3为西方某学者分析的经济危机新旧形态对照表。导致两种危机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表3

古典形态的经济危机

新式危机

歉收和粮食危机

投资过剩和生产过剩

供给不足引起粮食价格上涨

供给过剩引起价格体系的崩溃

地域的、一国的规模

全国规模

没有周期性的特点

显示了周期性的特点

饥馑和死亡率的上升

破产和失业率的增加

A.经济结构的变化B.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C.殖民体系的发展D.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

13.

据统计,英国工业产品出口总额从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增加了约5倍,但包括棉织品在内的纤维制品所占比例则从72%减少到44%。纤维制品的主要出口地方面,19世纪20年代欧洲地区占5成以上,但到19世纪中叶欧洲所占比例锐减。这一现象可以用来实证(  )

A.欧洲国家发展的不均衡B.欧洲国家出现衰退C.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D.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集团对苏俄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但1922到1924年间,除美国外,所有的西方国家都承认了苏联。其直接原因是(  )

A.苏联国力不断增强B.欧洲各国需要和平C.帝国主义实力削弱D.新经济政策的驱动

15.

1956年,埃及总统纳塞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其大胆举动激起了以色列、英国和法国的军事打击。当苏联威胁要站在埃及一边进行干预时,美国迅速向三个入侵国施压并迫使他们撤兵。该事件反映出(  )

A.非殖民地化已成为社会发展新趋势B.美苏两国对民族解放的推动作用C.两极格局下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D.美苏两国的较量已超出欧洲范围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济宁士绅

材料一
据《(康熙)济宁州志》里的相关记载,洪武三十余年间(1368—1398年)济宁本州只出过1位进士(这与科举举措反复以至于中断12年之久有关)。在明初的近一个世纪(1368—1464)里,济宁也仅仅出了12位进士。但是,从1545年到明亡的1644年,则出现了53位进士,几乎每3年一轮的科考就产生1名进士。终明一朝,共计产生243名举人,其中65人后来考中进士。他们的户籍都在济宁本州,即便是来自毗近的城镇或乡村,他们或者在济宁城里的官学肆业,或者参与城里的文化与社会活动,或者在城内、城郊拥有房产和生意。总的来说,济宁科举功名者的比率在明清时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山东乃至整个中国北方居于翘楚地位。
材料二
明代最具全国性影响的济宁士绅是靳学颜(1535年进士,官至侍郎)和于若瀛(1583年进士,官至巡抚)。他们科举功名、宦绩卓著,诗文美名远播。靳学颜在退休后还积极参与和领导与地方政府合办的赈济等地方公共事务,成为济宁士绅传统的奠基人。其 弟学曾,山西副使,治绩亦有闻 。他去世后,受到隆庆皇帝特别下诏表彰。
明代后期,济宁涌现出更多在地方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有重要影响的官员、士绅及家族。其中,徐标成为后代士大夫的楷模。他出生在距济宁城只有9公里的工商名镇安居镇,幼年便以聪颖、懂事称誉乡里,并在天启五年(1625)中进士。之后他在明季风雨飘摇的岁月中,树立了正直、勤廉、干练的形象。1644年,时任兵部侍郎的他在李自成占据山西、准备进攻京师的前夕殉难。

——以上材料均据孙竞昊《明清时期济宁的士绅与社会》

(1)简析明清时期济宁科举功名者比率较高的原因。(6分)
(2)以济宁为例,概括说明明代士绅发挥的社会作用。(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表4为晚清政府颁布的奖励及实业教育章程一览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表4

奖励章程法规名称

颁布时间

实业教育法规名称

颁布时间

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1898.7.13

奏定实业学堂通则

1903

奖励公司章程

1903

奏定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

1903

改订奖励公司章程

1906.10.7

奏定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

1903

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

1907.8.31

奏定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

1903

奖给章牌章程

1907.9.20

奏定实业补习普通学堂章程

1903

奖励棉业章程

1910.1

奏定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

1903

奏定艺徒学堂章程

1903

——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

觉醒与沉沦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评述清政府的上述举措。(16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四、材料阅读

18.

民歌是普通百姓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20世纪50年代苏北地区流行的一首民歌

小桂花,笑哈哈,走东家,到西家。
桂花桂花忙什么? 我家大姐出门啦!
你家姐夫怎么样? 劳动模范人人夸!
大姐出嫁怎陪送?几班人马吹唔哇?
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看历书不打卦,黄道黑道不管他;姐夫姐姐手拉手,区里登记走一下;登过记,转回家;结婚证,手中拿;秧歌舞,扭又扭,姐妹团,来献花。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二人握手行个礼,就对大家把话拉。说的自由婚姻好,谈的生产学文化。要问我家陪什么?不用箱柜来陪嫁;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这样结婚多么好,一个钱儿也不花。慢慢等我长大,我也用这好办法。
引得大娘哈哈笑, 不害羞的小桂花! 桂花扭头眼一瞥, 旧脑筋是不行啦!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卷一)》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50年代社会风俗发生的重大变革。(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革发生的原因。(4分)

19.

数据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表5为1902—1970年美国联邦政府在各项职能上支出所占比重变化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

表5

年份

国防支出

邮政支出

教育支出

公路等支出

卫生和福利支出

行政和利息支出

1902

28.2

22.0

0.7

0.2

47.6

1913

25.8

27.8

1.9

0.5

0.2

44.8

1927

17.4

20.1

0.5

2.6

1.2

58.1

1932

19.2

18.6

0.6

5.6

1.2

57.6

1936

10.2

8.2

3.6

8.8

5.8

63.4

1940

15.8

8.0

3.4

7.9

7.1

57.7

1950

41.0

5.0

5.5

1.1

12.7

33.9

1960

50.3

3.8

1.1

3.1

16.1

24.9

1970

40.5

3.8

1.9

2.4

24.8

24.4

——[美]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

(1)指出美国国防开支呈现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6分)
(2)以公路支出所占比重的变化为例,说明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轨迹。(4分)
(3)有人认为,20世纪50至70年代的美国社会发展是喜忧各半。结合这一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各项开支所占比重的变化分析说明这一观点。(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