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青海省西宁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30+2)【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青海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2 浏览数:162

一、单选题

1.

2021年10月,中国考古学会公布了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其中有38项是石器时代遗址(旧石器遗址5项、新石器遗址33项),分布在东北(3项)、华北(6项)、西北(7项)、华东(9项)、华中(9项)、华南(2项)、西南(2项)这说明了(  )

A.中华文明起源的地域多元化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C.早期中华文明没有区域交流D.在文明程度上北方优于南方

2.

关于启的继位,史书记载有所不同。《战国策·燕策一》记载: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史记·夏本纪》写道: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这说明(  )

A.传说中的历史无从考证B.唯一可信的是考古遗物C.探究史事需要多重证据D.史书记载只是二手史料

3.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争鸣的各派纷纷提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如墨家的 尚同 ,儒家的 大同 ,道家的 小国寡民 和法家的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等。这反映出当时(  )

A.统治阶级的文化包容政策B.周王室权力的日渐衰微C.牛耕和铁制农具的推广D.新兴士阶层的政治理想

4.

如图为我国古代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部分货币,推动货币形制变化的共同因素主要是(  )

A.商品交易的需要B.国家统一的推动C.审美观念的不同D.冶铸技术的进步

5.

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基本上 汉承秦制 。到汉武帝时,中央官制发生变化,皇权进一步集中。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的 变化 是指(  )

A.建立了三省六部制B.设立中朝以抗衡外朝C.实行了二府三司制D.在地方设立13个州部

6.

以下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⑤所代表的朝代依次是(  )

A.秦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B.东汉、西晋、南朝、北朝、隋朝C.秦朝、东汉、南宋、北宋、元朝D.西汉、东汉、南朝、北朝、唐朝

7.

从税收本身来看,两税法取代魏晋以来的租庸调制是(  )

A.从临时杂税改为固定赋税B.从一年四季税改为春秋两季税C.以营业增值税取代田产税D.以资产田亩税取代单一人丁税

8.

社会环境和历史变迁是影响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以唐诗创作为例,前期以豪放气概、浪漫色彩引人注目,后期则以沉郁之风、悲壮情调让人扼腕。造成唐朝诗风前后变化的历史节点是(  )

A.武则天临朝B.唐玄宗继位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

9.

有学者认为,宋朝在与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一再失利,并且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究其原因是宋朝推行的一项政策使军队战斗力锐减。这项政策是(  )

A.盟约和议B.崇文抑武C.闭关自守D.重农抑商

10.

宋代书籍种类繁多,从启蒙读物《千字文》《神童诗》,到儒家经典、史书、诗歌、文集、笔记小说、书算医药、天文历法、方志舆图,以及事关朝代兴替、政治得失、军事成败、国计民生的书籍,无不加以刊印。造成宋代图书出版业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

A.市民阶层的壮大B.程朱理学的兴盛C.经济与科技的发展D.文官政治的推动

11.

阅读《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不能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时期

录取数量或方式

考试内容

考试程序

唐朝

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诗赋、儒家经典、法律、算学等

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朝

录取名额大为增加

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

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朝

开始实行南北榜,会试学子按南方55%、北方35%、其他地方10%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只能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A.考试类型分为常科制科和恩科B.录取名额增加并合理分配名额C.考试内容和作答趋于保守单一D.考试程序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12.

元朝统治者突破以前按山川地形自然体系划分政区的传统做法,把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划分给若干个行省,形成犬牙交错的省界。元朝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民族交融B.促进区域交流C.便于修建驿道D.加强中央集权

13.

北魏孝文帝顺应封建化和民族交融的改革初期遇阻,范仲淹以整顿官僚队伍为宗旨的 庆历新政 引发抵制,王安石解决 三冗 和富国强兵的变法步履维艰。三场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  )

A.贵族官僚地主等既得利益集团B.依附于土地上的广大农民阶级C.割据的藩镇和守卫疆土的士兵D.缴纳从业税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14.

秦朝以来的宰相既是皇帝的助手又是百官之首。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明清两代君主为了填补宰相废除后留下的政事真空,创立了一种既能作为助手辅佐皇帝又可以杜绝助手专权的新制度。这种新制度在明清两朝的表现形式是(  )

A.锦衣卫和密折制B.内阁制和军机处C.票拟权和批红权D.土司制和流官制

15.

元朝由直属中央的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经略台湾,设立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西域等边地军政事务;明朝派遣戚继光等人平倭,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控抚东北;清朝收服郑氏后裔并在台湾设府,在雅克萨反击战中打败沙俄迫俄和谈,彻底击败噶尔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派遣驻藏大臣治理西藏,专设理藩院管理蒙藏民族事务。元明清这些举措的共同点是(  )

A.加强了皇权专制B.强化了中央集权C.巩固了统一国家D.促进了民族交融

16.

《农政全书》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一部传统农学的总结性著作,书中对农作物较为关注,有 稗多收,能水旱,可救俭岁 ,“(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 ,“(芋)可以救饥馑,度凶年 的记述。由此可见,徐光启重点关注农作物的(  )

A.备荒备战价值B.改良推广价值C.水土保持价值D.增产富民价值

17.

下面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坐标图中,中间的Z曲线体现的是(  )

A.中国近代化探索历史进程B.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C.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进程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18.

当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询问军机大臣 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 之时,林则徐汇译成《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世界,启迪国人(  )

A.推翻君主制B.抗击外国入侵者C.开眼看世界D.推行君主立宪制

19.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己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与瓦德西观点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辛亥革命

20.

洋务派初期只准创办官办企业,不准创办民办企业。后来创办的 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 企业也是置于官府的严控之下。这说明洋务派办洋务本质上是为了(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先自强后求富C.与列强争洋利D.维护封建统治利益

21.

谭嗣同曾言: 欲强国,必储人才;欲植人才,必开幼学;欲端幼学,必禀母仪;欲正母仪,必由女教 妇学实乃天下存亡之大原也 。可见,谭嗣同认为(  )

A.提高妇女地位迫在眉睫B.维新变法需要借助孔教C.妇女教化是强国之始端D.人才强国是变法之根本

22.

下列是某校历史剧社拟排演的某历史剧各幕主题,该历史剧本的名称最恰当的是(  )

A.走向共和B.开启近代C.国家统一D.武昌起义

23.

1920年1月,上海厚生纱厂在《大公报》刊登招工简章,计划在湖南以较优待遇招雇50名女工。招工简章引起了湖南知识分子的质疑,与纱厂展开了一场论战。湖南知识分子认为厚生纱厂的招工要求(每天工作12小时、家长署名加铺保、三年契约)漠视自由人权,批评资本家是 掠夺者 剥削者 ,呼号捍卫 劳工神圣 。下列不属于这场论战时代背景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

24.

鲁迅先生在其《自选集·自序》中感慨道: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鲁迅先生的感慨是对于哪一段历史的困惑和迷茫?(  )

A.清政府预备立宪时期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C.国民大革命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25.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感到 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 须要找一个共同奋斗的同盟军……于是一部分学生领袖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 这一转变促进了(  )

A.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C.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D.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26.

202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召开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以下能突出体现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贡献的是(  )

A.新三民主义 理论B.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7.

三年的解放战争,解放军由弱到强,从农村到城市重镇,从东北、华北地区走向全国,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国民党八百万人马,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正如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所说 中华民国政府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他们是自己瓦解的,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 。可见,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A.独裁腐败导致民心尽失B.领袖专断造成军事失利C.人民解放军的数量占优D.过分依赖美国军事援助

28.

电影《长津湖》、纪实文学《血战长津湖》生动刻画了一位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特级战斗英雄的光荣事迹。在长津湖地区对敌分割围歼战斗中,他带领一个排的兵力打退了美国王牌陆军第1师两个连队、六倍于己的敌军的八次进攻,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位特级战斗英雄是(  )

A.邱少云B.杨根思C.黄继光D.董存瑞

29.

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 红卫兵 。造了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 这是当年毛泽东看到外交部填写的联大表决结果报告时说的一段话。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D.自身综合实力的增强

30.

1979年6月底,辽宁沈阳、丹东、阜新等地发放了3300多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不但有瓜果蔬菜铺、小卖铺、冷饮店,还有修车、修鞋和缝补等修理服务,既方便了群众,又活跃了城乡市场,还广开了就业门路。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粉碎 四人帮 B.实行改革开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3日)

材料二
小华同学在学完第22、23课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相关内容后,开列了一份史事清单。

抗日战争史事清单

①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狂妄企图②忻口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③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

④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⑤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多方面因素。
(2)阅读材料一、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历史 转折点 新征程
(3)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小华同学开列的这份史事清单予以简要评述。

3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

——班固《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1953年元旦的《人民日报》社论提出了全国人民的三项伟大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斗争;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此时,中国已经具备了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的国内条件,还需要争取的就是有利的国际条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材料三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序言。

——摘编自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张骞 通西域 的目的以及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际上面临怎样的不利局面?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争取 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 中取得的外交成果。
(3)阅读材料三,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和相关史实,简要说明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走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