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25+3)【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合格考真题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610

一、单选题

1.

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分布广泛。这些文化遗存既各具特色,又具有相似之处。如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

A.历史悠久B.世界领先C.各自发展D.多元一体

2.

春秋时期,晋昭侯(大宗)与曲沃桓叔(小宗)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桓叔取胜,夺得晋国正统地位,史称 曲沃代晋 。这一事件反映了(  )

A.禅让制得以延续B.华夏认同观念加强C.宗法制遭到破坏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

战国时期,某—学派强调退避的人生哲学,坚持无为逍遥的人生态度,追求真正展现自我并自由抒发性灵的人生境界。该学派是(  )

A.道家B.儒家C.兵家D.法家

4.

学者段塔丽在《唐代妇女地位研究》中把唐宋两朝节妇烈女数做了对照(如下表)表中宋代节妇烈女数量明显高于隋唐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

统治年限

节妇数

烈女数

节烈合计

倍数

隋唐

326

32

29

61

1

两宋

319

152

122

274

4.49

A.妇女地位不断提高B.理学强化纲常伦理C.商品经济更为活跃D.君臣等级观念加强

5.

有学者说: 这一制度促成一个不靠出身而以考试人流的官僚阶层取代世袭的封建贵族阶层,官员和侯补官员基本上都是知识阶层的精英。 这一制度 指(  )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6.

诗句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表达了清初—位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怀。他的抗敌壮举,写下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辉一页。这 一页 指的是(  )

A.戚继光抗击倭寇B.郑成功收复台湾C.林则徐虎门销烟D.左宗棠收复新疆

7.

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也引发了中国一批仁人志士转变观念,开始观察、了解 天朝大国 以外的世界。下列属于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有(  )

A.黄宗羲、林则徐B.林则徐、魏源C.魏源、李鸿章D.李鸿章、康有为

8.

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之后又开办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由此可见,洋务新政(  )

A.完成了政治民主化B.实现了富国强兵C.推动了经济工业化D.改变了封建制度

9.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下图呈现了其发展的部分数据。推动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

A.清政府暂时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B.南京国民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D.西方列强放弃了对华侵略的企图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于1927年秋到达井冈山,开始探索革命在农村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是(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城市为中心的斗争道路C.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D.城市与农村合作的道路

11.

1919年沈伯尘创作的漫画(如下图),形象地表现出面对三只硕大的拳头,曹、陆、章三人惊慌失措、目瞪口呆的神情。与这幅漫画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2.

1937年8月至11月,国民政府组织了对日会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日军,用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粉碎了日军 三个月亡华 的狂妄企图。这一会战是(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13.

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指出: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毛泽东提出有关工作重心转移论断的依据是(  )

A.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B.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C.国共北平和平谈判已经破裂D.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被推翻

14.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了扭转这种工业局面,20世纪50年代我国(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的基础B.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C.实施 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D.推行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的结构

15.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了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其中,被誉为 铁人 称号的是(  )

A.王进喜B.李四光C.焦裕禄D.邓稼先

16.

某学生在学习中,整理了世界古代文明的部分信息(如下图)图示文明呈现的特征是(  )

A.大河文明,相对独立B.相对独立,海洋文明C.海洋文明,交往密切D.交往密切,大河文明

17.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阿拉伯文化(  )

A.直接推动了阿拉伯帝国建立B.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C.继承和发展了古代世界文化D.造成河流文明衰落

18.

14世纪,文艺复兴的开拓者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抨击教会 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 ,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这说明他的作品具有(  )

A.人文主义色彩B.古典主义精神C.现代主义风格D.荒诞主义倾向

19.

1787年由华盛顿主持的制宪会议在争吵和妥协中结束,最终制定了第一部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下图体现的宪法原则是(  )

A.人民主权原则B.共和制原则C.三权分立 原则D.联邦制原则

20.

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伊达尔戈在—座教堂前问数千名印第安人: 你们愿意成为自由人吗? 人群振臂高呼: 绞死这些西班牙强盗! 美洲万岁! 这一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A.改良主义运动B.思想解放运动C.民族独立运动D.社会主义运动

21.

下表为某同学整理的马克思、恩格斯发表或出版的部分著作清单。其中,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是(  )

      

      

      

      

书名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第一卷

《法兰西内战》

作者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

马克思

时间

1844

1848

1867

1871

A.①B.②C.③D.④

22.

1916年是一战期间敌对双方交战最为密集的一年,相继进行了凡尔登、日德兰索姆河等战役,其中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分别被称为 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地狱 。从这些你死我活争夺殖民地的战役中,可以透视出一战的性质是(  )

A.反封建的战争B.帝国主义战争C.民主权利之争D.社会制度之争

23.

1917年11月8日凌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接到攻占冬宫的报告,顿时,全场欢声雷动。报告中 攻占冬宫 的事件宣告了(  )

A.俄国赢得了一战的胜利B.二月革命的胜利C.苏俄战胜了协约国干涉D.十月革命的胜利

24.

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如下表所示的变化。据此可知,这种变化是指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A.货币体系的建立B.经济政策的调整C.国有企业的增加D.社会结构的变化

25.

2023年4月,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博览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球的220多家参展商、采购商通过线上、线下平台交流合作,充分体现了 广交世界,互利天下 的理念。这体现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安全化B.单一化C.集团化D.全球化

二、材料阅读

26.

陕西某中学为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组织了 寻找家乡文化之脉 的研学活动,参观了秦始皇帝陵与汉武帝茂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下面是小灿同学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之后撰写的研学报告(节选)。

研学时间

2023327

研学地点

秦始皇帝陵

研学体会

今天参观了秦始皇帝陵兵马俑,感受颇深,收获良多。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我认识到兵马俑这样的实物史料,一定程度印证了文献史料对历史的叙述。从历史知识角度,这次研学活动使我想到了课堂上学过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政治上,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拓边疆等;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等;交通上,修驰道、直道等;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思想等。从历史认识角度,大一统不仅在政治上表现为版图覆盖范围的扩大,也在于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国家组织力也更强。同时,大一统也指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的高度集中。

材料二
茂陵的研学活动引发了小莹同学对汉武帝开疆拓土的思考,她再次阅读教材,参考相关文献,制作了如下思维导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巩固统—的主要措施及大一统国家的基本特征。(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开拓疆域的主要内容,分析其主要影。(10分)

27.

1978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

——摘自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对稳定世界发展所做的贡献日益显著,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和行动,不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在非洲援建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惠及50余万当地民众;举办了100多期减贫培训班,为116个发展中国家培养减贫专业人才近3000人。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共建 一带一路 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强大动能。

——摘编自齐玉《积极促进国际减贫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并分别概括中国政府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方面的重大举措。(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理念和实践两方面指出中国为应对当今世界大变局所做的贡献,并说明中国能做出这些贡献的主要原因。(6分)

28.

500年后的三四百年中,人类社会接连上演了一出出走向现代化的剧幕。它们震撼着封建秩序,逐步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唱响了工业文明的时代凯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出自中国地图出版社普通高中教材《历史地图册.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在18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发展,或者,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生产力有了 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的起飞 。更确切地说,当时产生了一个机械化工厂体系,它以迅速降低的成本极大量地生产商品,以致它不再是依靠原有的需要,而是创造出其自己的需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写出左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6分)
(3)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共同的根本原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