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中、南宁三中高三一轮复习诊断性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95

一、单选题

1.

周代统治者在强调 皇天上帝,改厥元子 时,还提出了 天命靡常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的主张,最终形成 敬事上帝 怀保小民 的治国理念。以下表述与该理念最相近的是(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C.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D.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

图1是大同北魏破多罗氏墓中的 伏羲女娲 壁画;画中舍弃了传统伏羲、女娲本手持 规、矩 的造像,以佛教 摩尼宝珠 替换。该史料可以(  )

图1

A.研究鲜卑始祖神话B.说明丧葬改革与民族交往的关联C.研究北方世俗生活D.说明文化交流对区域文明的影响

3.

隋朝尚书杨尚希说: 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这说明该官员(  )

A.认为郡县制不利于国家管理B.倡导废除租调进行税制改革C.发现地方行政层级划分缺陷D.主张官职变法解决冗官问题

4.

《宋史》认为,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 。宋人李心传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写道 东南旧无会子,大观中,蔡京当国,尝仿川交子法为钱引行之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不可知B.时人记述符合历史原貌C.多源互证有助于获得正确认知D.后代官修史书真实可靠

5.

明代前期官府刻书占据主导地位,官府对私家和书坊出版业严格控制,规定只准 刊定经史有益之书 ;明中叶文化的出版和发行逐渐转向民间,商业性的书坊大量兴起,竞相刊印通俗文化作品。这反映了明代(  )

A.政府对社会控制减弱B.儒学地位的失坠C.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D.基础教育的普及

6.

甲午战后,为偿还对日赔款,清政府与汇丰银行、德华银行签订《英德续借款合同》,规定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代征七处厘金抵偿部分债款。由此可知(  )

A.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B.清政府财政治理能力下降C.关税自主权完全丧失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

戊戌变法中,梁启超对外抱有联英联日的幻想;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希望借外力助光绪帝复位;而后,在看清了列强 保全即瓜分 的本质后,他提出依靠国民,实现国家 独立 ,让中国真正成为 中国人之中国 。这一变化(  )

A.反映了梁启超近代国家思想的形成B.缓和了中国与外国的矛盾C.进一步宣传了维新人士的改良主张D.澄清了思想界的错误认知

8.

图2是 南通市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秘书处于1950年8月10日编印的《代表名册》,载有全部代表名单259人,代表统计如下:

项目

职工、工商、农民代表

中共、市政府和军管会、机关、军队代表

特邀代表代社会名人

其他

人数

125

27

25

82

占比

48.2%

10.4%

9.7%

31.7%

图2

从上述材料可知(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B.中共中央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D.《代表名册》见证了新中国民主政权的建设

9.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提出选拔外交干部的四条标准,即 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 ,后来被称为 十六字方针 。这一方针的贯彻实施(  )

A.落实 一边倒 政策B.提高了外交队伍的整体素质C.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D.推动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10.

图3为1978—2002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趋势图。据图可知,乡镇企业发展(  )

图3(注:1978—1983年只包括乡办和村办两级企业,1984年后还包括组办、联户办及个体企业。)

A.源于对外开放进程深入B.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D.说明了城市改革成效显著

11.

放眼当下, 掌上办 指尖办 已经成为各地政务服务标配, 一网通办 异地可办 已成现实,近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 最多跑一次 ,平均承诺时限压缩了一半以上。这反映出(  )

A.我国信息技术得以全面普及B.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积极转变职能C.我国经济科技实力不断提高D.数字化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12.

有个地方叫克里特,在绿色的海中央,美丽又富裕,四面是汪洋,那里居民稠密,有数不清的数量,九十座城市林立在海上。 《荷马史诗》的这一记载可以说明(  )

A.地理影响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早期城邦林立C.克里特城市经济发达D.海洋阻隔文明的交流

13.

18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魁奈编写了《中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他将古代中国的统治当作一切政治社会的典范,认为这是一个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法律开明、道德淳朴的国度,并据此提出了 合理专制 的概念。魁奈的观点(  )

A.为君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B.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C.为法国政治变革制造舆论D.反映了东西方文化深入交流

14.

19世纪40年代末,普鲁士政府开始直接投资修建铁路,到60年代,国有铁路已占普鲁士铁路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政府还通过国家银行的信贷政策和利率调整,推动各类企业发展。由此可知普鲁士(  )

A.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垄断阶段B.经济政策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C.国有化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D.开辟了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模式

15.

1921年7月,苏俄通过了一系列法令,规定国家不再管理全部工业企业,除一些重要的大企业,其余企业均可出租给合作社或私人经营。1922年5月,又通过了《土地劳动使用法》,规定土地可以出租,在农业中可使用雇佣劳动。这反映了苏俄(  )

A.以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化建设B.旨在以市场机制调整经济结构C.加速经济发展适应战争的需要D.根据生产力状况进行政策调整

16.

1995年世界银行的权威经济学家推出了《东亚奇迹》一书,率先将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誉为 东亚奇迹 ,此后,诸如 亚洲世纪 东亚文明的复归 之类的讨论接二连三的出现了,有学者感叹, 东亚人终于又一次有资格在世界上高声说话了 。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引起国际格局调整B.亚洲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C.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影响深远D.经济发展推动亚洲国际地位提高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我国从有文字以来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阅读系统。这个阅读系统以科举入仕系统中的士大夫阶层为主体,在阅读内容上以儒家经典为主导(如《四书五经》),遵照特定的阅读秩序和行为规范进行阅读。通过阅读,能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小到能作为谋生的本领,大到能够治国、平天下。所以读书人应该阅读有用的东西, 读以致用 。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阅读文化和传统,深刻影响着人们安身立命、做人处世、理想抱负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许欢《中国古代传统阅读模式研究》

材料二
耕读模式是由两个行为组成,也是由两个阶层实践,因而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自上而下的,士大夫不以耕种为耻,读书之余经营农业;二是自下而上的,农民不以读书为无用、不可能,耕作之余亲自或督导子弟读书。在文化普及、科举制发展的背景下,宋代社会中耕读已成为普遍现象。耕读文化由此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以来的古代后期意识形态和生产领域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遍及农家的对联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就表明耕读文化普及和深入人心的程度。

——摘编自程民生《论耕读文化在宋代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宋代的 耕读文化 。(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作为乡村社会的领袖,乡绅、族长等精英一直扮演着传统国家和民众沟通桥梁的作用。但由于20世纪初的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内政外交危机中,乡村精英无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原有的功能。在这种条件下,乡村社会的权力真空便需要新的社会群体来填补。这种社会群体既要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国家汲取资源的任务,又不能在乎自己的社会名声,甚至要不惜与乡村社会的利益对立。为此,乡村社会的狠人、恶人、地痞等社会群体便趁机登上了乡村治理的舞台,成为国家在基层的代理人。

——摘编自郭亮《家国关系: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基层治理变迁的一个视角》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推动开展 造村运动 。日本不同地区的农村基本状况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农业资源、文化资源以及经济状况发展特色农产品。对初级农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后用途多样化,还能够有效提高农户收入,较好地满足市场对于不同农产品的需求。日本还建立了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农协 ,形成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农协 和村行政自治组织并行的乡村二元治理结构。此外,为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政府相继颁布《农村、山村、渔村通电促进法》(1952),《町村合并推进法》(1953)等法律,主要针对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以增加日本乡村生活的活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完善乡村的行政治理体制等。

——摘编自李金锴、高鸣《乡村治理何以有效?——国外典型实践模式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乡村社会权力群体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总结日本的乡村治理经验。(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通过革命为现代化开辟道路,其间所积蓄的深层能量,转化为推动 中国式现代化 的历史经验和思想资源。经过艰苦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 摈弃了长久以来人们观念中凝固的 西化 模式,超越了单向度的 接轨 思维,高度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性。彰显 中国式现代化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而 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摘编自郭若平《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选取中国现代史的某一时期,结合史实评析这一时期 中国式现代化 的探索。(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4

图4是某中学研究小组在研究世界文明发展史时绘制的时间轴。该时间轴并没有绘制完整,请你在时间轴上补充两个相互关联的世界近现代史的信息,并对所补充的信息进行阐述。(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