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44 浏览数:67

一、选择题

1.

他临危受命, 原知此役乃蹈汤火 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 ,而 为天下万世计 ,毅然赴广东禁烟。他是(  )

A.林则徐B.关天培C.洪秀全D.李鸿章

2.

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 西方列强的 一巴掌 是指(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它坚持斗争1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材料叙述的是(  )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起义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

4.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部法律文件,试图建立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这部 法律文件 是(  )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

5.

新加坡因对一名外籍毒贩执行死刑,受到一些西方人士指责。新加坡官方网站回应指责: 我们也不相信,一个曾在19世纪为逼迫中国人接受鸦片而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有任何道德权利在毒品问题上教育亚洲人 。据此判断,新加坡官方网站所怼的国家是(  )

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

6.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 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

A.火烧圆明园B.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C.割占台湾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7.

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其经营的国内外运输业务不但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D.培养了一批近代企业管理科技人才

8.

从甲午战争之后, 奋起救亡 的口号,就成了唤起民族觉悟、正视国势艰险、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号角。这说明甲午战争(  )

A.促进经济发展B.激发民族意识C.催生洋务运动D.引发五四运动

9.

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10.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艰辛的探索。有人认为甲午战败后的探索无疑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探索更加西洋化、近代化。材料中的 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主要表现在(  )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发展中国近代教育C.学习西方思想文化D.改变中国政治制度

11.

著名学者金冲及曾提到: 作为一次具有相当规模的思想运动和政治运动的兴起,是甲午战争强烈刺激下的产物……这次运动把倡导新学和人们救亡的迫切要求紧紧联结在一起。 这次运动 使中国(  )

A.开启了近代化探索B.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C.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被动摇D.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

12.

民遥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面。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民谣描写的是(  )

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13.

下方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处的内容应为(  )

A.增开天津为商埠B.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4.

蔡元培在一副挽联中写道: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挽联所缅怀的历史人物是(  )

A.关天培B.曾国藩C.梁启超D.孙中山

15.

每年我国都会举行纪念辛亥革命的庆典活动,许多城市也展开了对庆典落户权的争夺。其中,有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主张在南京举行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C.中华民国成立D.二次革命

16.

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 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彻底B.没有唤醒民众C.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17.

它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延续的阴谋,恢复了共和制。 材料评价的是(  )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二次革命D.护国战争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C.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D.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9.

1917年,《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该文作者是(  )

A.陈独秀B.胡适C.蔡元培D.鲁迅

20.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开始觉悟,以实际行动反抗礼教,争取婚姻自由。……一些大学也逐渐开放女禁,招收女学生。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提高了国民素质B.实现了男女平等C.推动观念的革新D.粉碎了封建礼教

21.

1919年6月28日,北京《晨报》以《破天荒之工人总同盟罢工》为题,对上海工人声援北京学生运动,发起声势浩大的罢工事件进行了报道。该报道可用于研究(  )

A.萍浏醴起义B.二次革命C.护国战争D.五四运动

22.

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 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 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 主要是指(  )

A.五四运动——毫不妥协的爱国精神B.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的 红船精神
C.红军长征——坚守理想信念的革命文化D.三大战役——加速解放战争胜利的人民力量

23.

历史照片是可视的历史。下面两幅照片反映出中国近代(  )


民国剪辫


民国金陵女子学院体育院

A.社会生活的变迁B.交通方式的变革C.科学技术的进步D.文学艺术的繁荣

24.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诗中反映的是(  )

A.社会巨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25.

有人说: 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下列对于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所指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C.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6.

如果以 叶挺的革命生涯 为主题进行策展,图片 叶挺担任独立团团长时使用的指挥刀 应放置的展区是(  )

A.出身农家,从戎救国B.赴法深造,编练新兵C.北伐先锋,屡破强敌D.皖南浴血,铁窗铮骨

27.

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 这一歌谣中的八一是指(  )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28.

”我们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我党创建的第一个 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C.中央革命根据地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29.

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写道,在某次会议后, 我军一反以前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 。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

30.

作家魏巍曾写道: 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红军长征D.井冈山会师

31.

这一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实现其 大陆政策 满蒙政策 所必然采取的行动。日本帝国主义者宣传 这次冲突是奉天北大营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道所引起的 ,这完全是骗人的造谣! 这一事件 是(  )

A.黄海海战B.九一八事变C.一二·九运动D.七七事变

32.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一次震惊中外的 事变 ,该 事变 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请问该 事变 是(  )

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皖南事变D.西安事变

33.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

A.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C.记住历史,记住仇恨D.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34.

据新闻媒体报道,在今年国庆期间,国人自发到上海四行仓库遗址祭奠烈士,缅怀英雄事迹。四行仓库保卫战属于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这场持续3个月的会战,毙伤日军4万多人,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下列属于这场会战影响的是(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B.形成了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C.标志着抗日战争正式进入相持阶段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35.

抗战期间,漫画家 以笔为刀,以画抗战 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以下作品共同传达出(  )

A.抗战胜利的喜悦B.抗战必胜的信念C.对国民党消极抗日不满D.民众希望国共联合抗日

36.

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一二·九运动中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在游行集会中都演唱了该曲。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这首歌曲的流行反映出当时(  )

A.革命文艺创作全面繁荣B.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C.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D.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配合密切

37.

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中国抗战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过程B.中国抗战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C.中国抗战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D.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38.

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的社评写道: 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B.中共七大召开C.重庆谈判D.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39.

《蒋介石日记》写道:“……紧逼锦州,沈阳形势更加孤立,国军若不积极出击,作破釜沉舟之决心,则沈阳20万之官兵皆成瓮中之鳖。 日记中记载的史实是(  )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40.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探索B.抗日战争的胜利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材料题

41.

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强我中华,砥砺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 合法 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材料二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 万园之园 的美称,雨果称它 世界奇迹 ,两个历史的 罪人 把它焚毁,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材料三
材料四 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 走入了近代 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材料中 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两个 罪人 指的是谁?圆明园焚毁于哪次战争?
(3)材料三中的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次列强侵华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战争的结果如何?
(4)材料四中情境的发生与哪一条约的签订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材料中 大清国以后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42.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曾经说过: 没有别的事件能比这更有效地证明:通过自上而下逐步改良的办法来使中国现代化,是绝无希望的。1895年的战败和雄心勃勃的计划在1898年的彻底破产,第一次大大地促进了革命变革。
材料三 陈独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四 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浴血奋战化险为夷,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他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材料二中 雄心勃勃的计划 指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陈独秀宣传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时期,在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至少回答三项)
(5)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43.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①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②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③遵义会议会址


④中共七大会址

材料二 我们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敌人斗争四个月之久,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当时党的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政权,建设根据地……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红色政权长期的存在并且发展……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材料三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半截皮带——长征记

材料四 这个卖国贼就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疯狂地发动了全面内战。仗着几百万军队,仗着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妄想把解放区一口吞掉。英明的党中央、毛主席发出战斗的号召: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那战火纷飞的黎明,在那风雪弥漫的夜晚,我们是怎样地向往啊,向往着胜利的一天!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摘编自《东方红》朗诵词


《东方红》(剧照)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图①②③④中任选两处遗址进行介绍。
(2)根据材料二,分析 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 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4)根据材料四回答,蒋介石发动 全面内战 依仗 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认识。

三、小论文

44.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人民群众英勇参军筑成抗击日本侵略的 血肉长城 。从 九一八事变 起,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进行了14年之久的武装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劫难。为反抗日本侵略、保家卫国,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洪流,各族各界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参战。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材料二


图一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图二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3)有一种情怀叫人民,有一种力量叫群众。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以 人民的力量 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