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46

一、选择题

1.

生活在周口店,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的原始人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2.

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 长江流域 水稻 干栏式房屋 。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3.

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舜传位于禹B.禹传子,家天下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大一统

4.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能够反映这一时期中华文明高度发达的是(  )

A.青铜器和甲骨文B.史学和文学C.书法和绘画D.雕刻和石窟

5.

该表格所述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应是(  )

观点

变实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变法卓有成效

商鞅变法推行奖励耕战等措施

A.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6.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那本书是(  )

A.《离骚》B.《论语》C.《道德经》D.《孙子兵法》

7.

都江堰是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该水利工程主要有哪些功能(  )
①军事  ②防洪  ③灌溉  ④水运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8.

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

9.

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最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而告终。这一场战争称为(  )

A.晋楚争霸B.楚汉之争C.吴越争霸D.淝水之战

10.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巨大的皇帝,下列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描述或评价正确的是(  )

A.秦始皇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B.秦始皇把货币统一为五铢钱C.汉武帝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D.汉武帝时期修筑了万里长城

11.

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B.统一铸造五铢钱C.开通灵渠D.北击匈奴

12.

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中,哪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

A.核桃B.小麦C.石榴D.葡萄

13.

东汉末年爆发的一场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是(  )

A.黄巾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C.太平道大起义D.国人暴动

14.

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  )

A.西晋B.前秦C.东晋D.北魏

15.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统一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下列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的是(  )

A.石崇、王恺斗富B.北方游牧民族内迁C.中原人口南迁D.八王之乱

16.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与这场战争分别是(  )

A.东汉、官渡之战B.西晋、淝水之战C.东晋、淝水之战D.东晋、官渡之战

17.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 秦兵败矣! 众遂大奔。(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这段文字描写的这场战役(  )

A.使北方陷入分裂的状态B.沉重打击了匈奴,匈奴人开始西迁C.加快了南北统一的进程D.各族人民自愿当兵,促进民族交融

18.

东晋南朝时,福建种植水稻,种桑养蚕,培植荔枝、龙眼等。由此可见,当时闽地(  )

A.农业经营方式多样B.社会清明安定C.思想十分活跃D.城市迅速崛起

19.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 蔡侯纸 下列关于造纸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②蔡侯纸原料易找,易于推广  ③造纸术的改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④蔡侯纸的发明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

下列叙述与华佗有关的是(  )

A.发明 麻沸散 B.被尊称为 医圣 C.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拓者D.提出 治未病 理论

2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下列关于我国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B.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佛教的不同派别,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C.张仲景是西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 医圣 D.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2.

与右侧知识卡片信息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及著作是(  )

知识卡片

著作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著作地位: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司马迁《史记》B.王羲之《兰亭集序》C.顾恺之《洛神赋图》D.司马光《资治通鉴》

23.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 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贾思勰B.王羲之C.锺繇D.祖冲之

24.

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论述不准确的是(  )

A.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B.西晋设置书博士,规定用锺繇和胡昭的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C.西晋 书圣 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 D.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

25.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

A.兰亭书法B.顾恺之画作C.云冈石窟D.北魏碑刻

二、材料题

26.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巩固统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 ,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政策?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写出一点即可)汉武帝在军事上派谁反击匈奴?(请写出两个人物)
材料二 大汉之难,无国能敌。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呢?大汉有我,必定中兴!

——刘秀

(2)材料二中的 大汉 最早是由谁开创的?根据所学,为实现中兴,刘秀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作为部落首领,他完成了祖先的遗愿,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民族大融合,才使华夏民族的发展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

——《中国通史》

(3)结合所学,材料三中的 指的是谁?列举两例他 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 采取的措施。据材料三指出这些措施对 华夏民族 发展的具体影响。

27.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的桥梁,传递着物质和文化,镌刻下历史和永恒。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如大月氏原在水草丰美的祁连山一带,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通西域的目的及其影响。
材料二
(2)材料二图中A.B两处汉代地名分别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开通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版)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西域都护是何时设立的?它的设置使我国哪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28.

东汉末年起三国 魏晋尽风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建立者。
材料二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诸葛亮《隆中对》

材料三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唐代李白《赤壁歌送别》

(2)材料二与材料三分别与历史上哪两场战役有关?材料三中战役的结果和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 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百度·百科之《三国鼎立》

(3)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五 从西晋末年 永嘉之乱 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4)根据材料五,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