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2 浏览数:148

一、选择题

1.

元谋人遗址 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是云南省的一张历史名片。这主要是因为元谋人(  )

A.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是黄河流域文明的代表C.已经能够制作工具D.已经学会使用

2.

《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胡桃、松、榆等植物大量存在……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 。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说明北京人(  )

A.会使用火B.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C.依靠采集生活D.会制造石器工具

3.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  )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

4.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

5.

当原始农业种植发明之后,人类即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种植农作物,不断地增殖农产品以获得生活来源,使生活来源有了可靠保证,从而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这表明原始农业的发展(  )

A.促进了原始手工业与家畜饲养的发展B.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C.仰赖大自然的恩赐并受大自然的制约D.促进了原始商业的产生

6.

下列各项能够反映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有(  )


①人面鱼纹彩陶盆


②遗址出土的骨耜


③遗址出土的稻谷


④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形成的最主要特点是(  )

A.错综复杂B.分散杂居C.扩张征服D.多元一体

8.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还制作乐器琴瑟,黄帝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制造船只,而考古学者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远古传说(  )

A.都是真实的B.蕴含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C.完全不可信D.可以印证考古发现的真实性

9.

他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他还具有 部落联盟首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 的双重身份。 是(  )

A.黄帝B.尧C.舜D.禹

10.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伯益被推荐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这段材料中我们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B.禅让制由此开始C.世袭制遭到破坏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1.

学者余秋雨说: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站在 殷朝废墟 上,我们可以读到的 历史 是(  )

A.夏桀暴政B.盘庚迁都C.国人暴动 D.周平王迁都

12.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3.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B.三星堆青铜面具C.四羊方尊D.西周毛公鼎

14.

下图甲骨文所采取的造字方法是(  )




A.形声B.象形C.会意D.假借

15.

下表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由此可知,当时(  )

铁器出土地点

铁器数量

铁农具数量

广西平乐银山岭

181

91

河南辉县固围村

93

58

长沙衡阳61座楚墓

70

17

辽宁抚顺莲花堡

80

68

山西长治分水岭

36

21

A.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B.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C.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D.铁主要用于制造农具

16.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国君很傲慢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D.周王室地位衰落

17.

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 尊王攘夷 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B.宋襄公C.越王勾践D.楚庄王

18.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弟子 贫且贱 ,没有社会地位。这说明孔子的讲学(  )

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19.

老子被称为 哲学之父 智慧之父 。下列选项与老子主张相符的是(  )

A.仁者爱人 B.兼爱 非攻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法、术、势

20.

山西省的宣传语是 山西旅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晋善晋美 ,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  )

A.韩、赵、魏B.郑、宋、楚C.韩、赵、燕D.秦、齐、楚

21.

下列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 (  )
①阪泉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涿鹿之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2.

下列关于战国百家争鸣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是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②所谓 诸子百家 是泛指,表示学派众多  ③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  ④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融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3.

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秦国完成统一大业是在(  )

A.公元前3世纪B.公元前2世纪C.公元2世纪D.公元3世纪

24.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得用。 这段材料反映了(  )

A.秦朝百姓以金玉为印B.秦皇权为民,与民共享C.秦朝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D.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25.

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 辅助决策、执行、监督 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 监督 作用的官职是(  )

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

26.

从修建骊山陵、长城、阿房宫可以看出,秦的暴政其中之一的表现是(  )

A.繁重的徭役B.沉重的赋税C.残酷的刑罚D.可怕的殉葬

27.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起义军直抵咸阳,灭亡秦朝C.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北击匈奴D.陈胜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

28.

某同学阅读的历史资料中有 楚汉之争 垓下之战 等关键词,与这些词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李斯B.秦二世C.陈胜D.项羽

29.

汉并天下 瓦当是为纪念西汉建立、统一天下而作。西汉的建立者及都城分别是(  )

A.嬴政,咸阳B.刘邦,长安C.姬发,镐京D.项羽,咸阳

30.

据史书记载,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色,皇帝的马车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为改变这种局面,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政策是(  )

A.增加赋税B.休养生息C.严刑峻法D.加重徭役

二、材料题

31.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化
材料一 (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

——《史记·;秦本纪》

(1)商鞅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依据材料一,归纳 商君 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材料二 从春秋到战国,中原各国和相邻的周边各族有频繁往来和密切的联系,华夏族吸收了周边民族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
左图是历史故事连环画《胡服骑射》,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的故事。赵武灵王为了改变赵国日渐衰落的状况,改穿胡服,学习骑马射箭,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使赵国强盛起来。
中山国是唯一由戎狄(古时对周边民族的称呼)建立的国家。近年在中山国都城,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玉石器、漆器等文物,其游牧民族风格明显,突出了独具特色的游牧民族个性,同时也兼有中原文化的要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区、各族人民加强联系的表现。
材料三 战国后期,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 天府


都江堰示意图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说出都江堰工程的创新之处。结合材料三分析这一工程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材料四 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的人说: 春秋无义战
列宁曾这样评价战争: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了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列宁全集》

(4)请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辨析以上观点。
材料五 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士人们思考社会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以上主张属于儒家学派的是_____、_____;属于道家学派的是_____、_____;属于法家学派的是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即可)

32.

国家治理的发展
材料一 西周重要封国一览表

诸侯国

第一代诸侯

鲁国

周武王弟周公旦

燕国

周武王弟召公奭

晋国

周成王弟叔虞

齐国

功臣姜尚

宋国

商纣王庶兄微子启


周代贵族等级示意图


克罍
(lěi)


克罍
(lěi)铭文拓片

【克罍铭文拓片译文】周王说:太保(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克(召公的儿子)做燕地君侯,管理和使用羌等六族。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纪念此事做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1)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社会等级,请把《周代贵族等级示意图》填写完整。克罍属于什么史料类型?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统治。运用材料一中的图文资料,说明这一观点。
材料二 (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保证了国家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皇帝的权力又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网和各级官吏最后到达一家一户,大大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2)请将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中的①、②处填写完整。依据材料二,对比分封制,说说秦朝是如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的。
材料三 秦王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成为此后中国历代王朝沿袭的基本模式。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书同文,行同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自此形成国家统一为众心所向、分裂为历史逆流的大一统历史传统。秦皇汉武开疆拓土,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中国从此以东方大国的雄姿屹立于世界。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3)秦朝采取了哪些开拓和经营边疆地区的举措?结合材料三和所学,依据史实谈谈你对秦朝兴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