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浙江省台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历史试题(30+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438

一、单选题

1.

2022年10月31日大型历史纪录片《良渚》首播,采用实证与写意再现的方式呈现了良渚人的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文化、信仰等,将良渚文化放在全球视野下,凸显出良渚文化的特点和独特价值。以下最有可能出现在纪录片中的是(  )

A.用于储藏粟的大型粮仓B.随葬品差别不大的公墓C.刻在甲骨上的成熟文字D.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2.

西汉学者刘向在《战国策》中说: 田氏代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万乘之国频繁进行争夺霸主的战争B.各民族联系密切推动了华夏族发展壮大
C.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已被完全破坏D.当时周天子 天下共主 地位开始丧失

3.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秦王朝的疆域有如下记载: 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其中阴山位于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4.

《史记》成书后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其中以班固续写的《汉书》最为成功,班固一方面承袭《史记》,另一方面也多有创新。与《史记》相比,《汉书》的特色是(  )

A.采用纪传体载B.开创通史体例C.具有文学特色D.进行断代叙事

5.

中国的政治中心曾经长期位于关中平原,但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都城逐渐东移。以下王朝,都城在东京(开封)的是(  )

A.北魏B.唐朝C.北宋D.元朝

6.

下表是按朝代进行的知识梳理,其中属于唐朝的是(  )

A

渤海郡王、政事堂、雁塔提名

B

奴尔干都司、迁都北京、致良知

C

河西四郡、推恩令、独尊儒术

D

燕云十六州、三衙、《梦溪笔谈》

7.

宋代是宫廷绘画的顶峰,北宋宫廷画注重写意,表现富丽雅静的贵族生活和审美,南宋时期出现饱含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的宫廷画。下图是南宋刘松年的画作《中兴四将》,分别为南宋名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南宋能够长期偏安半壁得益于(  )
①以岳飞为代表的宋军坚持抵抗 ②绍兴和议后宋金维持长期和平
③南方经济重心地位进一步奠定 ④金世宗死后金朝统治逐渐衰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

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下图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  )

A.民族交融呈现举步维艰态势B.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形成C.少数民族制度建设超越汉族D.战争成为民族关系的主题

9.

对右表解读 不正确的是 (  )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

400万贯

100

1004—1008

450万贯

113

1058

700万贯

175

1064—1068

846万贯

212

1077

879万贯

220

A.北宋商税征收解决了财政危机B.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收入C.北宋商品经济有了长足进步D.北宋商税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10.

我国古代有一部农学著作,详述了南北农业的特点: 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 同时专门辟《农器图谱》,收录农具100多种,绘图306幅。该书是(  )

A.《汜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书》D.《天工开物》

11.

明朝建立之后就对中央政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至明成祖时基本定型,形成了新的中央政府运行机制。下图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御史大夫B.尚书令C.司礼监D.理藩院

12.

清乾隆年间,台州天台人齐周华在其《名山藏副本》中认为: 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不包括(  )

A.建立迅速机密的奏折制度B.设立精简高效的军机处C.裁撤只能照例行事的内阁D.制造万马齐喑的文字狱

13.

1839年起,林则徐组织人力编译了《四洲志》、《华事夷言》、《澳门新闻纸》等著作,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据此可以说明当时知识分子(  )

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放弃传统华夷观念C.主动地开眼看世界D.确立近代国家意识

14.

下图是晚清同治年间上海轮船招商局在发行股票招商集资时,刊刻发行的有关凭证。这反映当时(  )

A.民族资产阶级力图实业救国B.中国企业经营理念的近代化C.中国企业严重依赖外国资本D.清朝政府创建海军抵御外敌

15.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下列项中属于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新表现的有(  )
①接受协定关税和开放五口通商 ②列强在通商口岸合法开设工厂
③鸦片以 洋药 名义纳税进口 ④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6.

一位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在研究某一主题时去图书馆翻阅下图中的经典著作,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救亡图存的探索B.思想解放的潮流C.农民阶级的抗争D.反帝反封建运动

17.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 空前绝大的意义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梁启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D.增强了国人民族民主的意识

18.

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本党)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该宣言发表后进行的军事行动是(  )

A.护国运动B.护法运动C.北伐战争D.秋收起义

19.

标语口号是党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最直接最热烈地折射着时代精神。下列标语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
③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④抗战胜利万岁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20.

下图的老照片讲述了西安事变和平落幕,蒋介石携夫人返回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来到机场迎接的画面。下列关于照片中所反映的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A.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B.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C.爱国民主运动达到了高潮D.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

21.

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冀中有480余万农民支援前线。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上述材料可以论证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B.军事战略战术的正确C.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D.人民武装力量的强大

22.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一九五四》一书评论道: 1954年是中国人民政府威望增强的一年,更是共产主义世界和非共产主义世界一致认为中国是东亚大国和世界五强之一的一年。 下列项中,能为这一论断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

A.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B.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推动万隆会议进展
C.实现中华民族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23.

1979年6月初,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向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汇报工作时,引用了当地农民的歌谣: 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这首歌谣反映的制度(  )

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C.开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D.体现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24.

1985年邓小平会见外宾时提到: 经济特区还是个试验。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总之,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但在开放过程中要小心谨慎。 下列属于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

A.大连B.海南C.厦门D.天津

25.

时代热词是每一时代特有主题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大报刊中的热词最有可能出现在2012—2022年的是(  )

A.赶英超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市场经济九二共识港澳回归C.加入世贸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D.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26.

九品中正制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其选举标准初期以德才为主兼顾家世,后来逐渐演变为主要看重家世,形成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局面。关于九品中正制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彻底摈弃汉代察举制的重大制度创新 ②选举标准的变化和士族兴起密切相关
③由中正官评定人才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其背景是人口流移使乡里清议失去基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7.

唐代著名僧人释道宣(596—667)在其著作《广弘明集》卷十四中强调, 惟佛之为教也,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治,劝家以和。 释道宣此举(  )

A.意在实现 三教合归儒 B.对佛教进行本土化改造C.彰显唐文化政策兼收并蓄D.折射儒学统治地位丧失

28.

明代坊刻遍地开花,各地书坊均以通俗文学类书籍为主要刊行对象,尤其是金陵、建阳两地汇集了以刊行通俗文学类书籍而闻名天下的许多书坊,如刊行戏曲剧本的金陵唐氏富春堂,刊行通俗小说的建阳余氏三台馆等。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商品经济繁荣推动世俗文学发展B.印刷技术进步降低刊印成本C.陆王心学盛行学界尊崇个性自由D.西学东渐促使传统文化嬗变

29.

1942年初,英国《泰晤士报》报道: 在全世界各个战线一片阴霾之际,中国却给我们带来了黎明的曙光。 这个 带来黎明曙光 的战役发生于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30.

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35亿元,比1962年增长55%,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1963—1965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7%,超过了 一五 期间的速度。这种发展有可能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的推广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方针的实行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这位不久后被称为始皇帝的秦国君王,歼灭了战国六雄中最后一个残存的国家齐国,由此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宏业。中国史上诞生了首个大一统王朝。天下统一后,各种新制度、新政策陆续登上历史舞台。……一夜间,一个拥有全新国家结构与特征的大一统国家拔地而起。

——(日)西嶋定生《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

材料二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下,既重视 要在中央 ,也强调因俗而治,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外历史纲要(上)》

(1)结合所学,指出秦王政灭掉六国的策略。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秦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进行的制度建设。(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概括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和元朝边疆管理的趋向。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元朝是如何在地方治理上体现 灵活性 的。(5分)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一战爆发,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中国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利于中国商品开拓国外市场。1911—1919年,全国面粉业增至120多家,火柴、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但好景不长,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就萧条下去。

——摘编自焦雪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之研究》

材料二
旧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解放后,投机资本疯狂操纵黄金、银元,在私营百货公司的带动下,几乎所有私营商店的产品都以银元标价。同时投机资本势力还掀起一股物价飞涨的浪潮,天津、上海带头,华中、西北跟进,波及全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据程中原、夏杏珍《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对 投机资本 采取的反击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4分)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具有 华夷一家 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 遣唐使 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 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 。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 蕃坊 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变。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顾炎武开始区分 天下 国家 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

材料三
如果说在初创的市场经济阶段,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管理者的 个人魅力 起了相当大作用的话,那么,随着深度市场化和自主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则要求经济管理由过去比较注重政策优惠和 个人魅力 逐步提升为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总之,以深度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作为改革的战略取向,中国经济体制才能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才有可能成为当代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体制之一。

——整理自【美】尼古拉斯·R·拉迪《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时期对外交流密切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的具体表现。(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明清之际中国文化 转型 的原因,并写出黄宗羲 民主主义政治理念 的内涵。(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市场经济初创阶段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90年代我国为推进 深度市场化 所做的努力。(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