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113

一、选择题

1.

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民众是以 大清国子民 的立场抵抗英军的。事后,广西巡抚在奏议中说 这次广州未出大事,是借乡民之力 。这反映出(  )

A.外来侵略激发官、民的民族意识B.政府官员和民众盲目排外C.民众成为抗击外来侵略的主力D.国内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2.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 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 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3.

太平天国运动能够体现近代民主革命特点的方面是(  )

A.领导阶级B.指导思想C.斗争对象D.奋斗目标

4.

洋务运动期间,由洋务派创建的较大规模企业有10个;海军方面,北洋舰队购置西方先进战舰14艘;国人自办约20余种近代报刊。由此可见,洋务运动(  )

A.积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B.尤其重视海防建设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促使国家走向富强

5.

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为(  )

A.设立工厂B.割地赔款C.协定关税D.开埠通商

6.

费正清指出,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这更有效地证明:通过自上而下逐步改良的办法来使中国现代化,是绝无希望的。一八九五年的战败和雄心勃勃的计划在一八九八年的彻底破产,第一次大大地促进了革命变革。费正清认为(  )

A.自上而下改良成效较为缓慢B.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C.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作用D.戊戌变法失败加速革命发生

7.

1901年,美国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将当时的中国称为《难以孵化的巨蛋》。这说明当时西方列强在中国问题上的态度是(  )

A.中国是一块肥肉B.瓜分中国是下策C.中国是沉睡的狮子D.中国是不沉的航空母舰

8.

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进步书籍报刊纷纷涌现。下图所示著作宣传的主流思想应当是(  )

A.有田同耕 思想B.反封建道德思想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D.民主、科学思想

9.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 辛亥革命在 破旧 方面的 首创之举 是(  )

A.创立了中华民国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发动了武装起义D.颁布了宪法

1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1.

《全球通史》中写道: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  )

A.农民起义,此起彼伏B.军阀割据,连年混战C.官僚地主,争权夺利D.列强争霸,相互残杀

12.

新文化运动中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典范人物是(  )

A.毛泽东B.康有为C.鲁迅D.梁启超

13.

毛泽东回忆说: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直接影响毛泽东这一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俄国十月革命

14.

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表明(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益成熟B.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C.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

15.

《政治周刊》于1925年12月5日在广州创刊,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出版的中央级机关报,毛泽东担任第一任主编,自第五期起先后交由共产党人沈雁冰、张秋人主持编辑。由此可知(  )

A.中国共产党成立B.国民大革命正在进行C.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D.国共合作抵抗日军

16.

某同学进行 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 主题学习时,在笔记中写下了 创造性的革命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等信息,下列选项中的史实与笔记中 道路 不相符的是(  )

A.攻占长沙B.打土豪分田地C.井冈山会师D.工农武装割据

17.

下列是由萧华作词的《长征组歌》的部分歌词,其主要体现了红军战士(  )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A.国际主义精神B.敢为人先精神C.英雄主义精神D.忠诚为民精神

18.

1936年12月14日,张学良通过广播电台发表讲话: 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 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重庆谈判

19.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表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

类别

八路军

新四军

国民革命军

东北抗联

党政人员

其他人员

比重

32%

9%

29%

7%

10%

13%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B.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中华民族在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

20.

这次会战使日军力量受到很大消耗,而后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日军歼灭中国军队主力、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企图破产,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这次会战 是(  )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

21.

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


2

A.红军长征的胜利B.革命根据地的巩固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D.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22.

《论联合政府》中有这样的论述: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这段材料反映出(  )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抗日战争胜利标志中国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坚强核心

23.

郑振铎曾谈到: 自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 这种关切代表了广大民众(  )

A.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B.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C.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D.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

24.

《密勒氏评论报》认为, 中国解放战争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农民给自己种地或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 这反映(  )

A.土地改革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命运B.农村的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C.国共关系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干预D.战争胜利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5.

19世纪80年代,《点石斋画报》记载了北京的风俗,比如《超度孤魂》等。20年之后却受到了批判,《北京画报》里记载 七月十五是鬼节,烧法船……这种有碍风化的事情,警厅应当管一管 。这一变化说明(  )

A.时人崇洋媚外B.地区发展有差异C.社会性质的改变D.科学思想的传播

26.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内以1903—1908年开设的厂矿最多,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而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1919年则达到了每年124.6家,这说明一战期间(  )

A.实业救国 思潮兴起B.民族工业迅速发展C.民族工业发展严重受挫D.民族工业结构完善

27.

1925年 五卅惨案 发生后,民族企业申新纺织厂由于抵制日货,纱价上涨,产品供不应求,各厂获利较多,在此基础上各厂添置新式设备,收买英商东风纱厂建立申新七厂,并增设申新八厂。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阶段B.帝国主义侵略得到有效遏制C.民国时期的重工业发展迅速D.群众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28.

据研究,民国时期的《百美图》中的女性不再像传统那样居于室内,而是出现在街道、茶室、公园、溜冰场、电影院等公共场合中。同样,畅销上海的杂志《礼拜六》上的仕女封面的形象由卑微刻板,拘泥守礼变成了自然活泼、自信松弛。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

A.自由平等成为社会的新风尚B.女性社会地位的显著提高C.性别歧视现象得到改善D.女性个性得到一定程度解放

29.

观察下表中学堂和学生总数变化的情况。对该变化有影响的事件是(  )

年份

新式学堂总数

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

1904

4222

92169

1909

52348

1560270

A.科举制度的废除B.中华民国的成立C.五四运动的爆发D.双百 方针的提出

30.

20世纪,中国涌现出许多以如图为代表的优秀作品。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在于(  )

A.符合大众审美B.顺应时代潮流C.创作技法高超D.表现形式多样

二、材料题

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 世界观 )也在变。
材料一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 夷务 洋务 再到 时务 ,由贬义的 ……到尊崇的 泰西 。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并分析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 世界观 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3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绘制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新文化运动的两个代表人物。(2分)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

33.

邮政是社会交往和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1842年,璞鼎查在香港设立皇家邮局,随后在五处通商口岸设立分局,这是列强有计划地在中国设置 客邮局 的开端,表面是为满足侨民通信需要,其实是为满足其 远东中国政策

——摘编自刘波《清末客邮问题的产生及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邮政基本是按照英美邮政体系建立起来的新的邮递系统,尽管诞生时间晚,成立于1896年,然而由于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到1912年,短短16年时间,邮政网点发展到6816处,邮路里程达39.9万华里,到1934年,邮政网点扩展到46567处,邮政里程达100万华里左右。

——摘编自熊文玉、张莹《近代中国邮政与国家符号生产》

材料三  为纪念重大事件或人物,邮政部门往往专门发行特种邮票。


图一
中华民国34年发行的纪念邮票


图二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

(1)根据材料一说说 客邮局 设立的背景与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邮政的特点。(3分)
(3)材料三图一邮票是为了纪念哪一事件而发行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行这两张纪念邮票的理由的分别是什么。(2分)
(4)回顾近现代中国邮政发展的历程,谈谈你的感想。(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