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高二第一学期12月冬季联赛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03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 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祈求, 天子不求私财 的传统从此打破;周桓王在位20多年,曾 5 次聘问于鲁国,过去诸侯必须朝会天子的礼仪也名存实亡。这(  )

A.源于周平王的奢靡荒政B.导致井田制土崩瓦解C.说明东周时期经济凋敝D.表明周王室实力衰微

2.

有学者研究秦始皇东巡所刻制的七块碑石发现,从叙述顺序上看刻石文都有如下基本形式:一、叙述时间地点,并说明刻石缘由;二、追述秦统一的历史;三、宣扬治世盛况;四、以群臣的名义歌颂秦德,扣回开头。这一发现说明始皇石刻主要作用为(  )

A.歌功颂德,满足秦始皇虚荣之心B.树立权威,严镇各地叛乱之心C.以功证德,宣传秦统治的合法性D.宣扬法治,传播秦朝治国理念

3.

下图是西汉末年至西晋中期人口对比图,能够解释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移民流入B.社会环境C.经济水平D.民族交融

4.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睿宗常 别降墨敕除官 ,而不经中书、门下两省,称斜封官,凡数千人。吏部员外郎李朝隐拒绝执行墨敕任命,前后执破一千四百余人。这反映出(  )

A.皇权与相权存在本质上的冲突B.科举制录取人数比例的增加C.三省六部制一定程度制约皇权D.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不完善

5.

阿保机以前,契丹没有文字, 刻木为约 。920年,阿保机命耶律突不日等始制契丹文字,采用汉字加以简化或增添制成。至于辽对外的正式公文,朝廷的诏令奏议,对中原的一切国书等,都一律使用汉文。这一现象说明(  )

A.契丹统治阶层重视文化B.契丹文字发展速度加快C.辽和中原文书来往频繁D.少数民族认同中原文化

6.

下图为元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  )

A.以行省制度管理所辖疆域B.边疆治理尊重民族习俗C.国家治理呈现出多元特点D.吸取前朝国家治理经验

7.

在清初至近代百余年间,湖广稻米生产水平提升, 大江上下,浙水东西,每岁采运湖南(米谷)者帆樯相望不绝 。而在江浙,此时已 全赖湖广米粟 ,广东也是 米谷不敷,仰赖广西,兼资湖楚 。导致这种稻米供需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较快B.长江水上运输条件得天独厚C.湖广地区鲜有战争时局稳定D.西方输入改变沿海饮食文化

8.

下表是近代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的记载。据表可知(  )

时间

版本

记载

1899

《东洋史要》

自五口通商以来,罪徒多受雇于外船。冀免被捕……有挂英国旗之商船名亚罗号者,清廷官员捕清人十二名以去,香港知事巴笃斯怒,诉于两广总督,不得要领。

1911

《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广州绅民自三元里决战后,与英人积嫌已深……英人以条约为词,数请入城,不得;名琛益自负,凡遇交涉事,驭外人尤严。

1933

《新亚教本·初中国史》

原来鸦片战争,粤人受帝国主义压迫,最先感觉苦痛……英人终不肯罢休,为要完成他的东方侵略政策,便借端开衅。

1937

《开明中学讲义》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者已看破了中国的弱点,便处处挑衅。中国虽受帝国主义的武力压迫,缔结了不平等条约,但政府与人民的排外倾向,并不因此而衰退。以此之故,当太平天国及捻回之乱发生时,又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事情。

A.历史记载随着时代发展趋向全面B.时代观念变化影响历史教本表述C.教科书编者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D.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未形成定论

9.

下图是《人民日报》1957年12 月4号刊登的漫画《忙坏了制图员》,该漫画(  )

A.体现了现实主义画派的特点B.讽刺了技术层面的 浮夸风 C.体现了 双百方针 的贯彻D.反映了国家基础建设的成就

10.

1981 年起,洛阳轴承厂先后在北京、上海、新疆、广东、成都、武汉等地建立了十个经销处,要求按季向洛阳轴承厂提供市场动态和行情。厂里则按经销额给予经销处一定的活动经费和相关售后工作。 这一方法密切了产需关系,带来轴承销售数量大大增加。 这折射出当时我国(  )

A.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B.逐步扩大了外贸窗口C.经济结构处于失衡状态D.传统经济模式的突破

11.

下图是古代字母文字在欧洲传播与演进图,此图可以佐证以下哪一观点(  )

A.欧洲字母文字源于希腊化时代B.战争与商贸推动了文字的传播C.欧洲人口流动以东北向为主D.欧洲文字在交流中不断演变

12.

13世纪时,西欧庄园领主不再亲自监管农奴耕种领主自营地,而是和新开发的土地一样,向农奴收取租金。农奴通过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剩余的产品,或能变得富足一些以赎买人身自由。这反映出(  )

A.商品经济催化庄园经济解体B.农业生产力出现了重大突破C.领主放松对农奴的经济剥削D.庄园经济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13.

1642年英国《垄断案》诞生,规定 任何涉及专利问题的侵权都可以向王室法庭或是财政署普通法庭起诉。如果诉讼成功,可获得损失的三倍赔偿,并得到两倍诉讼费用的补偿。……专利的统一保护期限为 14年。 据此可知该法律条款(  )

A.维护了垄断阶级的利益B.刺激英国手工业的繁荣C.保障创新成果的独占性D.直接导致英国工业革命

14.

1946 年3月,苏联通过第四个五年计划,其目标是重建被战争破坏地区,使工业和农业恢复到战前水平。到 1950 年,苏联恢复和新建了 6200 个大企业,工业总产值比 1940 年增加73%,轻工业产值增加22%,农业产值则未能完成计划指标。这表明(  )

A.苏联固守传统的经济指导思想B.四五计划整体成效显著C.二战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现

15.

某国际会议宣言声称 进一步扩大世界上不参加集团的地区,是唯一可能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替代方法,来代替把世界完全分裂成集团的政策和加强冷战的政策。 下列对该国际会议评价正确的是(  )

A.反对新殖民主义的扩张B.引起亚非国家的建交高潮C.解决印度支那地区冲突D.抑制冷战在欧洲的扩大

16.

推动下表所列非洲区域经济集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成立时间

名称

1975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1994

西非经济货币联盟

1983

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

1992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1994

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

1999

东非委员会

A.欧盟示范的影响B.非洲资源的紧缺C.国际竞争的激烈D.经济危机的冲击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司马迁自幼受《春秋》影响颇深,继而作《史记》,形成了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崇高抱负。《史记》作为一部历史巨著,是一部政治、经济、文化、人物、风俗、地理等兼容并包的 百科全书 。司马迁记述历史, 其文直,其事赅,不虚美,不隐恶 ,坚持直笔,展示了他一代史学大家的治史态度。

——摘编自张迪《司马迁与司马光史学思想的比较》

材料二
司马光曾叙述了《资治通鉴》的总纲: 臣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为编年一书……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其书记述了 善可为法,恶可为戒 的一系列史实,将明君、忠臣、良将、循吏等种种条教方略,详备记载。司马光以 信史 作为基本要求,既歌颂历代统治者光荣的政绩,亦记述昏君的残暴及人民的反抗, 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

——摘编自伊兜《伟大的〈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司马治史的异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为史家应包括的品德素养。(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南宋朱熹的《朱子家训》全文三百余字,精辟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被尊为千古 治家之经 。全篇文句工整,言辞清晰,流传较广,影响远大。其规定了:
(1)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
(2)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4)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节选自《朱子家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观念的特点。(6分)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本位观念受到人道主义思想的冲击。康有为认为三纲是以侵犯他人自由为代价,违背天理。五四之后,家族主义成为思想家反思和批判的核心,如陈独秀一直呼吁唤起泯灭于专制文化漩涡的个人觉醒。在冲突的过程中,近代家庭伦理观产生。新的伦理观认为应该将家庭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进行融合,即要求个人履行家庭义务和责任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人权利和价值,倡导两性平等和尊重子女的人格独立等。

——摘编自刘海燕《冲突与融合:我国传统家庭伦理的近代转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家庭观念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1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立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和平与未来的炮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以“《和平与未来的炮灰》赏析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 分)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1987—2014年科技投入财力分析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材料二
40年来,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改革成为改革开放大战略的一个缩影,发挥了先锋、引领和试验田作用。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有举国体制下研制 中国神药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协同攻关;有 神舟 飞天创造的 中国高度 蛟龙 潜海成就的 中国深度 复兴号 标准动车组刷新的 中国速度 ……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中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成就撷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改革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