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47

一、单选题

1.

2020年6—1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阜阳颍东岳家湖遗址进行挖掘,发现有宫殿建筑(疑似)、壕沟、墓葬、灰坑、祭祀坑等遗迹30余处;文化面貌与大汶口文化类型相似,年代距今4500—5000年。由此推测岳家湖遗址(  )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建立起健全的祭祀礼制C.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D.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2.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 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 政治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3.

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后,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天,并建国号为 ;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 大禹之后 ;曾统一北方并欲夺取江南的前秦苻氏称 其祖先乃炎帝之后裔 ;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 轩辕之苗裔 。这些可以佐证魏晋南北朝时期(  )

A.国家统一趋势已出现B.南北方的观念趋于一致C.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D.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4.

唐代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说:扬、越(扬州、越州)间多作书模(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予杂诗,卖于市肆之中,妇孺皆知也。这说明唐代(  )

A.文化市场是开放而有序的B.盗印文人书籍风气猖狂C.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传播D.雕版印刷书籍只在民间出现

5.

下图是反映元朝某一政策的漫画。元朝的这一政策(  )

A.具有强烈的民族压迫色彩B.阻断了社会各阶层流动C.基本隔绝了各民族间交流D.改变了国内人口的布局

6.

马克思说: 与外界完全隔绝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这里的 暴力 指的是(  )

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7.

对于修筑铁路一事,李鸿章在19世纪60年代时认为 铁路费烦事巨 ,中国应正言拒绝。1874年,他在《筹议海防折》中则强调铁路 可以一日数千里,则统帅当不至于误事 。1885年《请借洋款建造铁路折》他又进一步指出 铁路实有远利 。这一变化说明(  )

A.思想解放促进经济发展B.交通运输决定战争输赢C.民族危机推动观念革新D.朝廷要员左右国家政策

8.

19世纪90年代,清末知识分子开办的政治性社团在1895年、1896年均为4个,1897年、1898年分别增加到了27个、33个。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危机的加深B.科举改革的影响C.清末新政的实行D.洋务运动的推动

9.

自中华民国的名称确定以后,帝制被抛入茅坑,便再也爬不起来了……无论帝制也罢,复辟也罢,都很快地塌台 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推翻了传统封建专制制度C.促进了社会习俗变革D.使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

10.

鸦片战争后,众多仁人志士为 救亡图存 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抗争,但都没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早期先进的知识分子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终于有了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  )

A.资产阶级运动的产物B.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C.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

王奇生在《高山滚石》中写道,20世纪中国革命具有 高山滚石 效应,革命一旦启动,越滚越猛,中国革命过程相互衔接、演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 党中有党 国中有国 一国两制 的阶段。其中 党中有党 的合作(  )

A.加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B.促成了新三民主义的提出C.削弱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D.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12.

下图为二战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参战数据示意图。它反映了(  ) 

A.抗战胜利标志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B.国际力量支持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C.抗日战争结束了列强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13.

下表为1952—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表:(单位:万吨)

1952

1957

增长率%

原煤

6649

13000

96

原油

43.6

146

235

135

535

296

生铁

193

594

208

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

A.一五计划成就显著B.初步实现了工业化C.倾错误持续发展D.经济建设过于冒进

14.

邓小平曾说: 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由权……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中共中央为把 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而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确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5.

2019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 70年来,我们秉持求同存异精神,……启两岸协商谈判,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 推动两岸关系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政治前提是(  )

A.和平统一 的方针B.一个中国 的原则C.求同存异 的精神D.一国两制 的构想

16.

下表所示是,21世纪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这反映了我国(  )

领域

成就

交通

2015年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经济

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

航天

2021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

体育

2021年东京奥运会获得88枚奖牌,位居奖牌榜第二

A.产业结构的优化B.对外开放纵深发展C.综合国力的提升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自《宋书》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7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江南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7分)

18.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1)图一所示的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第一批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书中的哪一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4分)
(2)图二所示著作作者的政治主张是什么?(2分)
(3)上述三图见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内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分别是通过哪些相应的运动完成的?(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37年的中国的大后方(含川、滇、黔、陕、甘、湘、桂七省)仅有工厂237家,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开展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将沿海工业向内地迁移,共计内迁工厂448家,机料7.09万余吨,内迁技工人数1.2万余人。……到了1942年,渝、川、康、湖、桂、滇、黔等西南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地区的工厂数占全国90%以上,尤其渝、川、湖最为密集。

——据陆婷《抗战时期工业内迁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

材料二
从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 三五 五五 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投入资金近100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工业内迁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并分析三线建设的意义。(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
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
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