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娄底市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91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的用乐是以钟、磬、鼓为主的打击乐,春秋战国时期,丝竹管弦类乐器因短促悦耳而活跃起来,起到 调民 和民 作用的金石之乐渐遭废弃。这一变化体现了(  )

A.享乐主义四处蔓延B.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C.分封制度的崩溃D.统治者的腐朽生活

2.

汉朝把郡县治理的难易分为剧、平两类,难治者称剧。《汉书》中记载何并 举能治剧,为长陵令 ,陈遵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后汉书》中记载袁安 能理剧,拜楚郡太守 。这些案例说明汉朝(  )

A.选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B.郡县等级逐渐接近C.建立了官吏奖惩机制D.察举与征辟相结合

3.

831年,吐蕃内乱,其大将悉怛(dà)谋携维州投奔西川节度使李德裕,时任宰相牛僧孺认为 吐蕃之境,四面各万里,失一维州,未能损其势。比来修好,约罢成兵,中国御戎,守信为上 。唐文宗于是令李德裕撤出维州,悉怛谋遭遣返后被吐蕃处死, 德裕由是怨僧孺 。这一事件(  )

A.恶化了西川的边境局势B.导致了政坛的朋党之争C.加剧了唐朝国力的衰落D.违背了三省体制的规定

4.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创作的传世名画:画中江河烟波浩渺、群山层峦起伏,捕鱼、驶船、游玩、赶脚等动景穿插于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之中。这一名画体现了当时(  )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A.画家注重意境的笔墨情趣B.战乱频繁时的避世思想C.商品经济下市民阶层的兴起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态观念

5.

下表是明代正统至成化时期(1436—1487年)徽州地区土地契约交易使用媒介表。表中的现象(  )

年代

正统

景泰

天顺

使用媒介分类

35

27

31

7

1

2

绢布

12

2

A.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反映明代经济发展趋缓D.促使货币体系的单—化

6.

据估算,从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全国厘金平均岁入一千万两白银,合计1.1亿两。但由于清廷被迫放权,厘金成为归各省督抚自行掌控的合法、可观的财源——厘金收入不用上交户部;税率多少、如何征、怎样调拨使用也不归户部过问,而是每省各自为政。这说明本时期(  )

A.官场陋习积重难返B.洋务派开始兴起C.权力构架发生变化D.地方财政日益紧张

7.

晚清时期,最先将反缠足思想带入中国的是传教士,但在中国影响不大。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对缠足的态度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中国(  )

A.维新变法达到高潮B.关注女性的身心利益C.民族意识的觉醒D.跟上了世界潮流

8.

1912年,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推向市场,风行一时。在其《中华书局宣言书》中说: 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也。 这从侧面反映出(  )

A.教科书革命是救国关键B.教育救国思想有社会基础C.民国政府推动教育改革D.废除科举推动了教育发展

9.

1937年7月31日,《盛京时报》宣称:中国不但毫无长进,而且每况愈下了。到了最近几年,联俄容共,情甘赤化,还竭力寻求欧美的援助,伤害了亚洲同胞的感情。《盛京 报》的观点旨在(  )

A.揭露中共联络苏联的做法B.掩饰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C.抨击欧美控制中国的行径D.批评国民政府的退让政策

10.

1985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综合调查组对群众进行了一次关于对国营企业破产的态度的问卷调查,详见如表。这一调查(  )

问题

回答

比例

假如允许企业倒闭,您认为倒闭企业应该怎么办

由国家全部包下来,重新安排工作

50.3%

国家给予基本生活费,职工自己想办法另找工作包括单干个体户

49.7%

假如您工作的企业倒闭,您怎么办

自己找工作

51.8%

想办法当个体户

35.0%

找领导解决工作问题

10.0%

只好等国家救济

3.0%

A.反映出市场主导的配置机制B.体现了政府宏观职能的转变C.折射出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D.坚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

11.

古代西亚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并且拥有自己独特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0世纪中期起,楔形文字逐渐成为西亚与埃及的地区通用文字;但后来15世纪时,阿拉米字母文字逐渐成为当地主要的文字。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  )

A.古楔形文字书写不便B.古代文化的交融C.埃及文化的开放包容D.亚非商路的变迁

12.

如图为1535—1558年英国诺福克郡庄园财产分布对比图。据此推断(  )

A.新航路开辟导致了价格革命B.文艺复兴强化了世俗力量C.宗教改革冲击了教会力量D.启蒙运动打击了贵族与国王的势力

13.

下图为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棉花进口情况示意图,这表明(  )

A.英美棉花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B.英国棉纺织业将受到严重冲击。C.美国南方和北方矛盾日益激化D.拉丁美洲逐步沦为美英殖民地

14.

1858年,俾斯麦给普鲁士亲王建议,不要强调在联邦中谋求与奥地利平等的地位,而要谋求一种不受联邦和奥地利约束的 独立的普鲁士政策 。他一再指出, 德意志命运的难解之结,不能用执行双雄并立政策这种温和方式来解开 。这一建议(  )

A.发扬了军国主义的传统B.明确了民族国家的构架C.反思了联邦政体的局限D.确立了欧洲争霸的计划

15.

1900年9月,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沃斯顿市遭到飓风及海啸的破坏,市政议会在城市重建的任务面前束手无策。州议会任命5名有能力的企业家组成了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将立法与行政合为一体,最终高效地完成了城市的重建工作,随后这个委员会作为一种城市管理制度固定下来。这一调整主要说明了(  )

A.制度革新提升治理水平B.资本主义体制的本质特征C.分权制衡体制弊端重重D.市议会隶属于联邦州议会

16.

1980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他尚不知晓苏联的真实军费。直至成为总书记,他才发现每年军费高达八百多亿卢布,占国家财政的三分之一。掌握真实开支的国防负责人和军工负责人提醒戈尔巴乔夫世界大战的风险,反对削减军费。这段历史反映了(  )

A.利益集团依附国家体制B.苏联极细密的情报工作C.计划经济约束财政开支D.美苏冷战愈发胶着激烈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列《关雎》为《诗三百》之首,汉人释《关雎》所言为 后妃之德 ,对 妇言 妇容 的要求,都是在所谓贞顺 妇德 的基础上展开的。按照周代礼制要求,女子从10岁起,要 执麻枲,治丝茧 ,日后还要 观于祭祀,纳酒浆 ,因为祭祀有时、丝麻之事无疑是 妇功 的重心。南北朝的 乐府双璧 中,《木兰辞》中的木兰最初是 唧唧复唧唧 的剪影;《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不但 十三能织素 ,而且能够胜任 三日断五匹 的劳作。宋代话本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花魁娘子王美娘 吹弹歌舞,无不尽善 ,而且 写作俱高,求诗求字的,日不离门 。清代《镜花缘》以探花唐敖历险求仙及其女小山海外寻父为线索延展成书,书中称: 小山生成美貌端庄,天姿聪俊。到了四五岁,就喜读书,凡有书籍,一经过目,即能不忘。且喜家中书籍最富,又得父亲、叔叔指点,不上几年,文义早已清通。
材料二
《诗大序》称,诗的作用是 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然而,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的中国文人,只要他不想被人视为 ,而想攀附 ,他可以不遵守某种伦理规范,但必须多少懂得一点审美。所以,他们的女性意识一定要上升到艺术的层面。无论人们对文学的产生有着怎样的认识,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中国最初的文学都不是 为艺术 ,而是 为人生 。中国不同时期叙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悄然间发生着从 妻子 爱人 的变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高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女性形象审美嬗变:从德言容功琴棋书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在秦汉魏晋、唐宋和明清时的变化。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从妻子到爱人的女性形象 展开论述。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8年,29岁的威廉二世继位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两年后俾斯麦被威廉二世解职,由俾斯麦构架的 大陆政策 被逐步抛弃,德国外交走向 世界政策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抢占殖民地的热潮对德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德国在各方面取得的瞩目成就,使德国人有理由相信,他们确实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是 世界精神 的集大成者,负有开化全世界的使命。然而,在许多德国人看来,国家虽然日益强大,但国际地位极不相称。历史学家特莱奇克宣称: 没有殖民地的德国 注定只能当二等强国 通用电气公司董事会领导人瓦尔特·拉特瑙说: 我们时代的最大不公平在于,这个地球上最有经济才能的民族,具有最坚强的思想和最强大的组织能力的民族,却不能对世界起支配作用,承担责任。
材料二
1890年3月,新上任的卡普里维政府拒绝了俄国驻德大使提出的将《再保险条约》延长6年的建议,答复是:德国愿意一如既往地与俄国保持最好的关系,但由于人事变动,目前必须保持冷静,所以不能缔结广泛的协定,不能延长该条约。1893年秋,德国希望将德、英、美三国共管的萨摩亚群岛全部划归自己,遭到英国拒绝,于是德国与英国的对手法国接近,向英国施加压力。1894年5月,英国与刚果国签订条约,试图租借一条贯通东非的地带。德法两国为此联合向英国抗议,迫使英国废除了已经签订的条约。在南非,德国支持布尔人的德兰士瓦共和国与英国对抗,甚至派出了战舰示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来顺《德国威廉二世时期的世界政策及实施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外交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视角分析德国 世界政策 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选择图表中任一时间段,自拟论题,对这一时期城市化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意义的巴以问题源头在于欧洲19世纪兴起的民族主义,在欧洲受到迫害的犹太人受民族主义思潮影响,开始构建其民族复兴的图景,在反复确认自己民族身份和追求民族自决权利的过程中,将犹太复国主义与巴勒斯坦这片土地结合在一起。

——慈志刚《略论联合国在巴以问题中的作用》

材料二
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正因为如此, 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

——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谈谈对民族主义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