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44 浏览数:75

一、选择题

1.

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下列可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北京人头部复原像B.《北京人生活状况》纪录片C.知名历史学家的著述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2.

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瓤。 房子的主人可能是(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3.

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状况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结构,都过着定居生活。促使他们定居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学会使用火B.会建造房屋C.种植农作物D.会打渔狩猎

4.

传说炎帝教民制作陶器、嫘祖擅长纺织。如今考古学者在河南等地发掘出陶壶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了(  )

A.传说虚无缥缈,考古真实可信B.远古传说就是历史事实C.传说与考古发现可以相互印证D.远古传说与考古相矛盾

5.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图中②所对应的朝代的是(  )

A.确立世袭B.盘庚迁殷C.大兴分封D.国人暴动

6.

1963年出土西周铜器何尊铭文曰: 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天曰: 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由此可见 中国 一词至迟出现在(  )

A.夏朝初年B.商朝初年C.西周初年D.东周初年

7.

初步掌握计算历史时间是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要求之一。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历史进入东周时期。按照公元纪年法,这一年处于(  )

A.公元前7世纪前期B.公元前7世纪晚期C.公元前8世纪前期D.公元前8世纪晚期

8.

运用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甲骨片上圈出的文字是(  )

A.龙B.虎C.轮D.车

9.

商朝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主要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铸造而成。这体现了当时青铜铸造业(  )

A.工艺水平高超B.生产规模宏大C.历史源远流长D.铸造种类繁多

10.

下列是春秋时期某位国君的大事年表,据此推断这位国君是(  )

公元前685

继任国君,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

公元前663

率军大破山戎,解燕国之危

公元前651

在葵丘会盟诸侯,确立中原霸主地位,是为春秋第一霸主

A.晋文公B.齐桓公C.秦穆公D.楚庄王

11.

周顷王继位时,王室财政拮据,竟无法办理周襄王的丧事。顷王只得派人去鲁国讨钱。鲁国国君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这时襄王已去世一年多。这一史实说明了(  )

A.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B.周天子注重节俭C.诸侯定期向周天子朝贡D.周王室势力衰微

12.

春秋时期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出现交往和斗争。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民族的交融B.促进了文化的繁荣C.维护了周王的权威D.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3.

2022年2月,经过五年考古发掘,山东省淄博市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正式确认为稷下学宫遗址。这里曾是各学派聚集之地,各家学者进行交流论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为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

A.诸侯争霸B.兼并战争C.百家争鸣D.秦并天下

14.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秦铜权,上面刻有秦始皇的诏书铭文: 廿六年(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皆明壹之。 铭文使用的文字是(  )

A.小篆B.大篆C.金文D.隶书

15.

秦朝时期出现了很多亡国谶言(巫师或方士等制造的隐语或预言),从 亡秦者胡也 始皇帝死而地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大楚兴,陈胜王 ,这些亡国谶言都通过多个群体广泛传播并贯穿于秦朝整个统治时期。这些现象说明秦朝(  )

A.皇权走向衰落B.社会矛盾尖锐C.地方战争频发D.边境形势严峻

16.

史料记载西汉刚建立时,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数十载后,则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发生以上转变的原因是汉初推行(  )

A.重农抑商政策B.休养生息政策C.三公九卿制度D.盐铁专卖措施

17.

《汉书》中记载: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这反映的治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18.

《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 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其中的 核心价值 指(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

19.

太子年幼继位,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除掉外戚,又演变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成为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 这种现象(  )

A.导致宦官权力过大B.动摇了东汉的统治C.使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D.是郡县制度造成的

20.

下表反映了东汉初年与东汉末年人口锐减的共同原因是(  )

时期

户数

人口数

人口变化的原因

东汉初年

367

1800

因战争、严刑苛法、灾荒、饥馑和疾疫等死亡

东汉中期

1067

5648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等

东汉末年

310

1572

黄巾大起义、董卓之乱、李傕郭汜之乱、军阀混战等

A.疾病流行B.自然灾难C.战乱不休D.严刑苛法

21.

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张骞应募前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收集西域各国的物产B.为中国丝绸贸易开辟道路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D.加强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

22.

制作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历史兴趣小组在期末复习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该图反映出丝绸之路(  )

A.密切了中外的政治友好往来B.加强了汉对西方地区的管理C.促进了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D.打通了中原通往西方的道路

23.

某校历史社团开展历史项目式学习,收集了下列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丝绸之路示意图  海上航路示意图

A.社会经济繁荣B.民族交往交融C.中外交流加强D.科技文化璀璨

24.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下列可以印证这一毋庸置疑的历史的是(  )

A.丝绸之路开辟B.西域都护的设置C.南海郡的设置D.驻藏大臣的设置

25.

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重要著作,它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发展了 治未病 的理论。这部 著作 是(  )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

26.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著编撰史书(  )

A.强调一家之言B.侧重文笔质朴C.注重史料考证D.秉承朝廷旨意

27.

佛教和道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植,其共同原因是(  )

A.都主张修身养性,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B.都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C.都麻痹了人民的思想,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D.都把外来经典翻译成汉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8.

毛泽东评价曹操 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 。为曹操 统一中国北方 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B.八王之乱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29.

如下图的历史手抄报设计,其空白框中填写的标题应为(  )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30.

如表是魏、蜀、吴三国统治者在建国之后,各自在治理国家方面作出的主要贡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其共同作用是(  )

政权名称

主要内容

曹魏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

开发江东,发展了海外贸易

蜀汉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A.促进农业恢复B.加强对外交往C.推动文化发展D.巩固局部统一

31.

如图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其中①②应填的是(  )

A.春秋、北魏B.齐国、北魏C.春秋、西晋D.齐国、西晋

32.

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却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

A.八王之乱B.七国之乱C.黄巾起义D.五胡乱华

33.

将煮熟的鹿肉切块,蘸着调料浓汁吃,原本是西北少数民族羌族的吃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却在北方汉人地区流行开来。内迁的各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汉人接受 胡床、胡坐 。这些现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  )

A.商业贸易繁荣B.区域经济开发C.民族交融加强D.统一国家巩固

34.

前秦统治者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其根本目的是(  )

A.巩固封建统治B.发展农业生产C.践行儒家思想D.促进民族交融

35.

《宋书》载:“(南朝)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这反映出(  )

A.北方长期战乱社会动荡B.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重心C.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D.南北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6.

历史事实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B.汉武帝在长安设立了太学
C.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D.东晋南朝南方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37.

下图知识卡片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383

交战双方:前秦与东晋

相关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影响: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长平之战D.淝水之战

38.

魏晋南北朝历时三百余年,先后出现了三十多个政权,最短的仅有两年,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特点是(  )

A.中外交流,道教传入B.政治不稳,起义不断C.政权分立,更替频繁D.经济衰败,民生凋敝

39.

以六觚(角)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他以此为基础,取得了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成果。此历史人物是(  )

A.刘徽B.祖冲之C.贾思勰D.蔡伦

40.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曾说过。他的进化论思想是从 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中得到启发的,不少人认为这部书就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它是(  )

A.《齐民要术》B.《水经注》C.《孙子兵法》D.《千金方》

二、材料题

41.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蓬勃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农产品和手工工业品日益丰富,商品流通范围逐步扩大,流入市场的产品日益增多,还出现了很多专业化的富商大贾。

——李生《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材料二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余秋雨《文化苦旅》

材料三 东晋南朝的江南经济,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农、工、商依次发展的基本格局,农业在经济中占有首要地位。与汉魏相比,此期铁犁、牛耕已逐渐普及,作物种类增多,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手工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较为突出的是纺织、冶铸、造船、制瓷和造纸业。这一期间,商业仍相当活跃,海外贸易和国内的南北贸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品市场也有相当的规模。

——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提取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
(2)材料二中 了不起的工程 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 了不起 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答出两点即可)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2.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王室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三 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政治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这种制度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出秦朝在地方建立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相较于之前 地方分权的封建制 什么优势?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 制度创新和变革 的表现。
(5)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43.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等。

——《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 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改革的性质。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商鞅变法中相对应的措施(用原文)
①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
②严重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
(2)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这两场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三、小论文

44.

历史是 人的历史 ,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向我们展现着鲜活的历史,从他们身上我们也可以获得很多历史启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材料二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通过反复试验,终于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植物纤维,制造出平整耐用、适合书写的新纸,被称为 蔡侯纸 。它的出现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使人类文化的传播得以加速,为印刷术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宋时雁《蔡伦改进造纸术》

材料三 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神医、英雄……这些人物都在历史上对社会发展、民族兴衰起到了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各自的闪光点,众多的闪光点像历史长河中不灭的星光,给我们很多前行的精神动力。

——张若茵《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

(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二,说明 它的出现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本学期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以 从优秀历史人物中汲取精神力量 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不少于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