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72

一、选择题

1.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东汉B.秦朝、战国、东汉C.商朝、战国、秦朝D.周朝、商朝、秦朝

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黄帝B.禹C.周武王D.秦始皇

3.

平王东迁是划分历史时段的重要事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至(  )

A.鸣条B.殷C.镐京D.洛邑

4.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出现在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  )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5.

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是(  )

A.商鞅B.大禹C.郑国D.李冰

6.

光武中兴 出现在(  )

A.西汉B.东汉C.三国D.西晋

7.

西汉时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洛阳B.成都C.长安D.北京

8.

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曹操与袁绍B.孙刘联军与曹操C.孙权与刘备D.曹丕与孙权

9.

王与马,共天下 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三国B.西晋C.东晋D.东汉

10.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齐民要术》B.《史记》C.《神灭论》D.《水经注》

11.

《礼记》中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我国部落联盟时期这种 选贤与能 社会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禅让制B.世袭制C.察举制D.刺史制度

1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征是(  )

A.由周天子亲自实施B.为了兼制天下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奖励有功之臣

13.

河南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对以下文物解读正确的是(  )


图一
司母戊鼎


图二
甲骨文


图三
殷墟宫殿复原图

A.图一反映了西周的冶铁业十分发达B.图二说明商朝已有比较成熟的文字C.图三表明安阳曾是西周的统治中心D.三幅图说明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

14.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 这说明当时(  )

A.冶铸技术交流频繁B.民族关系和谐融洽C.法家思想占据主导D.王室权威受到挑战

15.

《史记》: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文景之治D.北魏孝文帝改革

16.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从思想内容来看,此话出自(  )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

17.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材料中 御史大夫 的主要职责是(  )

A.监察百官B.对外交流C.掌管军事D.管理宗教

18.

下图大型油画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下列选项中与油画主人公有关联的是(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
①实行三十税一    ②提倡勤俭治国    ③开通丝绸之路    ④积极开疆拓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

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献王诸子,除嫡长子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封地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

A.文景之治 的影响B.北击匈奴的需要C.推恩令 的实施D.农民起义的打击

21.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时间:公元184;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人:张角;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A.时间B.领导人C.口号D.作用

22.

《汉书·张骞传》载: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这里的 凿空 指的是(  )

A.开辟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B.得到了西域各国的信任C.实现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D.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3.

据《汉书》载,西域都护统管西域诸国,各国 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 。这表明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

A.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开辟B.消除西域诸国内部矛盾C.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D.标志西域纳入汉朝版图

24.

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这说明(  )

A.我国造纸技术臻于成熟B.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了纸C.当时使用的是 蔡侯纸 D.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

25.

《史记·殷本纪》记载: 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 对该史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该记述属于神话传说,基本无历史价值B.该史料属于文献史料,有待于实物印证C.该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有一定参考价值D.《史记》素以信史著称,故该史料可信

26.

如下表是三国时期各国部分治理措施。据此可见,其统治者都重视(  )

政权

措施

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发展经济,调整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A.民族关系治理B.军队力量建设C.海外贸易发展D.区域经济开发

27.

西晋建立后,大封同姓诸侯王,最终酿成了一场争夺中央政权的严重内斗,这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这场内斗是(  )

A.七国之乱B.淝水之战C.八王之乱D.五胡内迁

28.

东晋后期,南方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B.民族交融加深C.大量人口南迁D.海外贸易拓展

29.

《魏书》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这表明推动孝文帝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崇尚武力控制B.坚守民族传统C.避免政治斗争D.认同汉族文化

30.

下图银币主要是纪念祖冲之(  )

A.精确计算圆周率B.撰写天下第一行书C.开启山水画创作D.传承精湛雕塑技艺

二、材料题

31.

史前考古探秘
(1)活动一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
(2)活动二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在我国多个地区,约有一万多处。判断下图中的考古发现及复原图属于哪一遗址。根据考古发现,描述远古先民的生活状况并写出你的结论。


1 出土的稻谷


2 建筑复原图


3 出土的猪纹陶钵

(3)活动三  下表两处遗址有哪些共同点?概括这两处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良渚古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在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4)综上所述,请你为这次历史探寻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三、识图题

32.

地图中的历史
材料
 
(1)从材料《秦朝形势图》中能了解到秦朝的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2)据材料,指出与秦朝疆域相比,西汉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请结合史实说明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各列举一项措施)

四、材料题

33.

汉匈关系
材料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派蒙恬率领大军北击匈奴,致使匈奴北徙七百余里, 不敢南下而牧马 。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统一蒙古高原,正式建立北疆第一个奴隶制草原游牧帝国。在冒顿单于的统领下,匈奴不断侵扰汉朝边境。西汉政权以出嫁公主、赠送财物求得安宁。汉武帝即位后,大举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45年间大小战争不断,汉匈双方均损失巨大。匈奴内部出现分裂,呼韩邪单于主动归附汉朝,得到汉朝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助,力量逐渐壮大,统一各部。匈奴终于摆脱困境,转危为安。汉匈关系亦得以改善,双方保持了近60年的和平友好关系。
东汉初期,匈奴地区发生灾荒,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单于抢先附汉,入居塞内,得到东汉政府的扶植。北匈奴多次向东汉提出修好请求,却未得到认可,后来又因受到东汉王朝、南匈奴、乌桓和鲜卑等族的联合攻伐,北单于率领部众被迫逃往西方。入居塞内的南匈奴部众则不断内迁,分化出不同的支系部族,先后建立 汉一前赵 北凉 大夏 等政权。随着这些内地匈奴政权的相继灭亡, 匈奴 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逐渐从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

——摘编自闵海霞《匈奴发展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匈奴的侵扰,秦朝是如何应对的,并说明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匈奴 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从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消失的时间。(①西汉时期②东汉时期③三国时期④两晋南北朝时期)(写序号)你如何看待匈奴族消失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