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吉林省通榆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00

一、单选题

1.

据学者研究,禹在整个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治水范围遍及豫东、鲁西、淮北、河北等广大区域,参与的氏族、部族众多,著名的有涂山氏、皋陶氏、伯益氏、横革氏、直成氏、共工之从孙四岳等,因此文献说 执玉帛者万国 。这可用于说明,大禹治水(  )

A.根源于统治疆域扩大B.得益于集权政治发展C.归功于部族矛盾缓和D.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

2.

下列图片是甘肃河西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的两幅壁画。这可用于研究,魏晋时期河西地区(  )

A.民族交融不断加强B.农耕文明的发展状况C.少数民族全面汉化D.牛耕技术得到了普及

3.

唐贞观三年,设立宰相共同议事机构——政事堂。通常是中书令取旨后,执行主席(轮流担任)于政事堂主持讨论,讨论结束后秘书协助 执笔 ,综合整理成诏敕文书。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 ,方可颁行生效。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  )

A.旨在提高中枢系统的行政效率B.侵夺了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力C.有助于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D.折射出君主专制受到极大挑战

4.

王安石认为 盖制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农)者众;恶其衰,衰则货不通 ,强调 榷法不宜过多 ,于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 减国门之税数十种,(税)钱不满三十者蠲之 。此外, 运货至边易转勿税,石炭至京不征 。这些举措(  )

A.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旨在调整基本的社会经济结构C.强化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增强了赋税征收的市场化倾向

5.

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时说: 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于是历览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县志书,一代名公文集及章奏文册之类,有得即录。 由此可知,顾炎武著此书旨在(  )

A.抨击经学空疏弊端B.探寻王朝救弊之法C.倡导经世致用学风D.推崇儒家民本思想

6.

下表为1864~1871年中国对英(本土)、对美贸易的统计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年份

A对英出口

B自英进口

A-B

A对美出口

B自美进口

A-B

1864

3273

1050

+2223

404

287

+117

1865

3334

1114

+2220

528

43

+485

1866

3072

1412

+1660

569

26

+543

1867

3006

1696

+1310

675

63

+612

1868

3818

2178

+1640

589

74

+515

1869

3186

2483

+703

817

138

+679

1870

2903

2418

+485

760

37

+723

1871

3585

2614

+971

1036

45

+991

A.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B.西方侵略方式转变C.与世界联系日益加强D.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7.

1906年,清廷启动预备立宪两年后,公布了《宪政筹备九年清单》,分年列示1908~1916年预备立宪应办事宜,预备事项中有20%属于一般行政事务。清廷又谕令各部院制定本机构的九年清单,农工商部的共列128项,无一与宪政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  )

A.新旧势力间的斗争影响改革成效B.中央集权走向式微C.新政改革未能突破专制体制本身D.预备立宪不得民心

8.

1925年5月,中国共产党组织召开了广州工人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截至1926年底,湖南省总工会辖下的各地及产业工会52处,其中工会533个,支部116个,会员326368人。同时,湖北全省的工会组织发展到300个以上,工会会员达30万人之多。这一局面的出现(  )

A.突破了城市中心革命道路的局限性B.得益于国共合作的实现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确定D.表明中国主要矛盾转变

9.

1935年,中共中央在此前设置的中央派遣巡视员对地方党委进行监督和指导的工作方式下,创造性地提出对组织基础较弱的地区,派遣巡视人员考察和指导中要尽可能提前征求地方党部的意见,并实行由地方政府派遣巡视员的新模式。这些举措(  )

A.旨在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充分地调动了群众参政积极性C.有效解除了对根据地的围剿D.贯彻了集中与民主相统一原则

10.

1972年以后,中央批准了国家计委关于从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化工、化纤、化肥成套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报告。国家利用这些设备建设了一批包括三线地区的四川化工厂、四川维尼纶厂、湖北化肥厂等大型企业。中央此举(  )

A.得益于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B.意在解决经济建设失衡的现象C.促使三线建设方向发生改变D.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现

11.

黑格尔在解读古希腊一命题时指出: 它表现出一个非常显著的转变,就是一切内容,一切客观的东西,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因此,思维在一切真理中被宣布为基本环节。 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相对主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我们的活动或情境——认识相对于我们的情境。据此可知,黑格尔所谈及的这一古希腊命题(  )

A.带有一定理性主义的色彩B.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C.凸显集体利益至上的理念D.源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12.

下面所示为847年法兰克王国颁布的《莫尔森法令》的部分内容。这表明法兰克(  )

我们希望你们了解,我们要授予我们忠诚的臣属以权利,我们不希望做任何对他们不利的事情。同时我们告诫你们和其他忠诚的臣属,你们也要授权你们的人,也不要做任何对他们不利的事情。同时,我们希望属于我们的人,不论他是哪个王国的人,都要跟随自己的领主进攻敌人,或满足领主其他方面的需要,除非他自己的王国遭到攻击,而全体人民都要进行抗击。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封君封臣制渗透契约理念C.国王成为领主的最高统治者D.有限王权思想被广泛接受

13.

基督宗教宣扬原罪说,认为任何人生来带着罪性,只有相信承担世人罪孽的耶稣基督,才能从罪孽中被拯救出来。但必须通过教会代为向上帝祈祷、转达信徒的心愿。而马丁·路德则告诉人们,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批判了君主的专制制度

14.

下面是根据柏林会议创造的漫画 地图上作业 ,其中非洲一些国家的边界是用尺画出来的。这一做法(  )

A.唤醒了非洲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B.表明非洲各国的主权独立被承认C.致使非洲完全沦为了欧洲殖民地D.致使列强对非洲瓜分进程的加速

15.

下表是1880~1914年俄国国民经济资本构成情况。这一情况(  )

年份

全部股份资本

外国资本

外国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百分比

1880

280

48

17

1890

443

114

26

1900

1401

628

45

1909

1834

840

46

1914

2807

1322

47

A.彰显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区域发展的失衡B.成为俄国爆发二月革命的原因C.可用来说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D.说明俄国科技革命的成效甚微

16.

万隆会议前后,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宣传报道大都包含以下活动:美国人收养亚洲孤儿、医疗和经济援助亚洲人民、体育交往、援助英语教学、美国与第三世界的政治互动等。美国的做法意在(  )

A.转移冷战对抗中心B.促进区域和平与发展C.巩固其区域影响力D.加强在东南亚的援助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物货航舶而至者。初于广州置司,以知州为使,通判为判官。及转运使司掌其事,又遣京朝官、三班、内侍三人专领之……凡大食、古逻、阇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宾同胧、沙里亭、丹流眉,并通货易。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宾铢、璧皮、碡(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乌構、苏木之物。宋代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元丰三年(1080年),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广州市舶条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在各个外贸港口城市还设立 蕃市 ,专卖外国商品; 蕃坊 供外国人居住; 蕃学 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广州和泉州现在还有许多蕃客墓,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繁荣的佐证。

——摘编自《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弘治年间,朝廷制定了 给赐番夷通例 ,对明初朝贡贸易中的贡物和抽分、估价制度等做出了重大调整,并做了许多新的规定。在地方上,正德、嘉靖年间,商舶贸易日益公开化发展。明后期,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成为朝野的共识。嘉靖时期,出海商人遍及沿海各地,在福建 准贩东西二洋 ,隆庆、万历年间,在漳州允许商民出海贸易,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月港体制。万历年间,在广州举办一年两次的 交易会 ,更是带有国际性的特点,并出现了许多经营外贸的商业组织,明代海外贸易走向了世界。广东沿海, 诸夷往来其间,志在贸易 ,在京师, 凡山海宝藏,非中国所有,而远方异域之人,不避艰关险阻,而鳞次辐辏,以故畜聚为天下饶

——摘编自逯杏花《论明代海外贸易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海外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部分)

代次

出生时间

代表人物

职业或身份

第一代:晚清一代

18651880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官僚

第二代:五四一代

18801895

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陈寅恪等

教授、报人、编辑、作家等

第三代:后五四一代

18951910

周恩来、邓小平、傅斯年、顾颉刚、朱自清等

政治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等

——摘编自许纪霖《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及知识分子群体形象演变 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推进基层民主选举运动。针对大多数民众文化水平不高的特点,宣传队就地利用各种群众大会、香火会、庙会、集市及学校做讲演;边区的文艺工作者还创作了不少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大家来选举》《选举秧歌》等选举主题歌曲。依照《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第四条的规定: 年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39年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选举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 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 根据地的选举方法有 投票法 画圈法 画杠法 画点法 投豆法 竞选法 烧洞法 等。经过登记选民名单、提出候选人名单、确认选举资格、检查政府工作、进行投票选举、总结选举工作等过程进行民主选举。

——摘编自卫东刚《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民主选举的特征》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当前我国民主化进程的积极探索,是一条符合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可行之路。一大批有文化、有本领、热心为村民服务的致富能手当选村委会成员,使村委会干部素质有了新的提高。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进一步健全。 民主听证会 村务咨询日 民主活动日 等新的经常性民主形式不断涌现。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体制,监督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摘编自张小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基层民主选举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8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非洲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浪潮,非洲各国相继独立。美国当局认为,如果这些第三世界的国家加入到了苏联阵营,美苏双方对峙的力量将失去平衡,再加上在亚非国家中普遍存在的反美情绪,则更有利于共产主义在这些土地上的蔓延。因此,与非洲国家建立关系并把它们拉拢到自己的阵营是有必要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把注意力放在之前就已经建立过联系的埃塞俄比亚身上。1951年,埃塞俄比亚遭受了无休止的蝗虫灾害,在1958年饥荒持续的同时,最严重的一次疟疾爆发。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54年农业贸易发展和援助法》,1958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指示将专用于黎巴嫩政府的5000吨美国小麦转移用于缓解埃塞俄比亚的饥荒。

——摘编自吕飞羽《冷战时期美国对埃塞俄比亚粮食援助研究》

材料二
粮食援助一直是中国援非的重要内容,对非粮食援助为推动中非友谊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非合作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中国各省都积极选拔优秀的农业人才赴非洲,三门峡市渑池县农业局还专门为外派技术人员准备了行李箱,行李箱上印着 漂洋过海送科技,肩负祖国重托;奋发进取创奇迹,心寄亲人嘱咐 。中国企业按照国际通行的商业模式同非洲国家进行了小规模农业合作,产品主要供应给非洲当地市场,充实了非洲老百姓的 粮袋子 菜篮子 。中国与非洲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从2001年的6.2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47.8亿,十年之内,增长了6.7倍。截至2011年,中国对非援助总额达到1100多亿元人民币。

——摘编自赵银《中国对非粮食援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援助埃塞俄比亚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援助非洲的意义。(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援助中应当注意的问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