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湛江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99

一、单选题

1.

下表为先秦史料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

记载

出处

若国有大故大故:大事故,则致万民国人于王门,令无节者不行于天下

《周礼·大司徒》

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周礼·小司寇》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尚书·洪范》

A.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相结合B.集体议政避免了决策的失误C.周天子具有礼贤下士的风范D.原始民主仍具一定的影响力

2.

秦时,赵佗为南海郡龙川令,秦亡后统一岭南三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初,刘邦遣使封其为南越王;至文帝时,赵佗表示 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 ;景帝时仍 称王朝命如诸侯 。这反映出汉代(  )

A.大一统 国家凝聚力增强B.郡国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C.民族交融巩固了国家统一D.中原与边疆地区往来密切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明帝规定注律只能采用汉代儒学家郑玄之说,不能杂用其他解释;西晋 凡断正臧否,宜先稽之礼、律 ;晋律还规定 凡为驳议,当合经传 ;北朝凡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这反映了当时(  )

A.中枢决策体制逐渐成熟B.儒家的正统地位渐趋强化C.国家律令呈儒学化趋向D.国家注重儒学教化的作用

4.

下图所示为东晋至唐朝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唐代(  )

A.人才选拔机制成熟B.世家大族退出政坛C.政权统治基础扩大D.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5.

史料记载: 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人十六户主之,其后富人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真宗景德二年)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 这折射出宋代(  )

A.商品经济的活跃B.纸币价格低于金属货币C.商人地位的提高D.滥发纸币激化阶级矛盾

6.

明成祖时期,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到宣宗时期,奏章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这表明明代内阁(  )

A.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B.削弱了君主专制集权C.掌握了中央行政事务决策权D.取代了司礼监的特权

7.

下表为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林渔牧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1873

2.6

——

——

37.4

——

58.3

1.7

1893

15.6

——

——

28.4

0.1

53.4

2.5

1903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A.传统手工业有较强的竞争力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面临困境C.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质变D.中国在国际分工中丧失优势

8.

某政府公报中曾写道: 第二届高等考试……包括普通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统计人员、外交官领事官、司法官、会计人员7类考试。10月20日,考试在南京北平同时举行,经过甄录试、正试,共录取及格人员102人(首次录取女性2名)”据此推断,该政府是(  )

A.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9.

据重庆市公安局人口调查统计,全市1936年2月有人口328805人,到1945年12月时则迅速增长到1245645人,增长了近3倍,重庆由战前的中等城市一跃为特大型城市,重庆市的范围也由原来的46.7平方公里扩张为300平方公里。这一时期,重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得益于(  )

A.长江上游优越的区位优势B.国家政治中心的西迁C.近代以来雄厚的工业基础D.西南通商口岸的开放

10.

下面为1940年晋察冀边区群众投票选举的图片。图片中,怀抱小孩的母亲正在投票。这反映了当时(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扩大B.革命根据地妇女的政治地位提高C.边区政府重视民主政治建设D.妇女彻底摆脱了封建伦理的羁绊

11.

下表所示为1949—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情况统计。据此可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

年代

次数

主要出访国家/地区

1949—1983

12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亚洲民族主义国家

1984—1992

44

亚洲、西欧、东欧、北非

1993—2014

225

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A.尚未突破意识形态的羁绊B.取决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C.适应了国家战略发展需要D.基于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

12.

在古代雅典,每个官员任职前必须宣誓他将公正、依法从政。雅典人视法律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违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十将军在内。公元前5世纪,雅典许多显赫的政治家、军事家因触犯法律或遭流放,或被罚款,或被处死。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重视利用法律维护政治生态B.践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政治精英引领民主政治发展D.民主政治借助于宣誓的形式实现

13.

在中世纪欧洲,香料被看作是上层社会的标志,其价格昂贵,被称为 黑色黄金 ,一些贵族家庭会以香料来彰显自己财力。16世纪以来,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寻常百姓的大众化商品。这一变化源于(  )

A.近代商业贸易方式的变化B.欧洲民众消费观念的改变C.欧洲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D.欧洲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14.

下图为1875年确立的法国共和制示意图。依据此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统成为中央政府唯一权力中心B.三权分立稳定了法国政局C.行政机构受到了立法机构的制约D.内阁能够否决众议院提案

15.

1955年,联合国颁布文件,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这一倡导(  )

A.促成了社区多元治理的新模式B.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效率C.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D.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

16.

下表为二战后成立的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这反映出二战以来(  )

成立时间

1945

1956

1964

1966

银行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金融公司

非洲开发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

A.世界经济间的联系密切B.亚非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发展C.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D.世界货币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沿用隋制,在西北边境继续设交市监掌管陆路贸易,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改隋交市监为互市监。《唐六典》 诸市互监 云: 诸互市监各掌诸蕃交易之事 ,唐代互市监的品级相对于隋代大大提高。还规定, 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练、蕃彩,自外并不得交易。……若蕃人须籴粮食者,监司斟酌须数,与州司相知,听百姓将物就互市所交易。

——摘编自李叶宏、惠建利《唐代互市法律制度探析》

材料二
唐初,以 怀柔远人,义在羁縻 为要义,在西北地区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对于封授的羁縻府都督、刺史等职,唐朝明确规定 皆得世袭 ,对内附 酋领 厚予赏赐,其中包括官秩很高的虚衔。同时,唐朝还积极吸收当地的民族和部落参与作战,对参战首领授予军职。唐代龟兹地区存在着与中原大致相同的差役制度,胡汉同被征发服役。唐王朝还在龟兹建立都督府、州、城、村、坊等类似中原的地方行政建制。

——摘编自范恩实《唐羁縻州制度是一体而治的重要一环》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西北边境互市的贸易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在西北地区推行羁縻政策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简评这一政策。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信用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多表述为 诚信 。在中国古代,作为伦理准则的诚信,适用于封闭的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 熟人社会 。诚信的实现要依靠 上行下效 ,依靠榜样的力量。诚信是由社会舆论和个体内心信念保障实施的,如果不履行道德义务(如对君尽忠、对父母尽孝、对朋友诚信等)就会失去面子,不仅会受到他人谴责,而且会被人群疏远从而失去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对于背信之人的惩罚,无需借助法律手段。诚信作为立身之本,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甚至成为治国之道,是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王玉花、宋桂红《谈中、西方文化中信用的观念》
材料二 西方传统信用文化认为个人自由是缔结契约的前提。 是适用于 陌生人 之间的原则,是体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方面,人们普遍认同诚信观念的经济价值。罗马法中已建立了相应的诚信契约制度。在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必须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的西方信用文化带有法律和秩序的属性,能够起到协调人际关系、净化经济活动运行环境的作用。
——摘编自李新庚《信用理论与制度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与西方在传统 信用 文化上的不同之处。(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传统 信用 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创立了人民政权,开始了新制度、新治理的探索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国家制度与治理模式。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分为三个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不懈努力,逐步确立了党领导政权的体制模式。

——据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等整理

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探索的理论与实践中,围绕 制度探索与创新 这一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史实

1609

荷兰东印度公司律师格劳秀斯在《论海洋自由》中,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在海上自由航行。此后,荷兰打着海洋自由的旗号,几乎垄断了北海的渔业,将捕捞范围扩展至英国海岸

1613

英国威尔伍德受命于国王,发表《海洋法概览》,反驳格劳秀斯,承认各国均享有海洋自由,但沿岸国对靠近本国海岸水域享有主权

1625

弗莱塔受西班牙政府委托,出版了《论西班牙政府对亚洲的正义统治权》,回应格劳秀斯的攻击,主张国家像对陆地一样取得海洋的所有权

材料二
和平解决海洋争议的规范精神酝酿于二战后,在21世纪得到了广泛确认。被称为 海洋宪章 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当前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多处规定了海洋利用的 和平目的 和平用途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则的广泛实践、海洋争议的加剧和大国海洋地缘竞争的回归,正推动着 海洋自由 向着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根据材料一,指出表格所列国家17世纪有关海洋权利争论的主要观点。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海上格局基本上是一个单极霸权体系;21世纪以来,力量平衡或均势将代替海洋霸权成为主流格局,进而影响海洋权益的利用。结合上述材料,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