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试卷(五)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311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 满天星斗 ,第二个阶段为 月明星稀 ,第三个阶段为 皓月凌空 。与 月明星稀 的形容相类似的是(  )

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D.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

2.

据《汉书》记述,西汉中后期地方家庭常以土地和资产分给亲戚、贫穷邻居、村民,还建立起对本地名山、神灵祭拜的控制权。国家对其管理难度也逐渐加大。据此可知,西汉中后期(  )

A.自耕小农数量减少B.地方监察制度缺失C.思想统一进程受阻D.庄园经济基础动摇

3.

北魏民众许愿祈福,于造像的同时在石壁上留下了大量的发愿文字。如《佛弟子惠奴造像记》言: 弟子惠奴将父平安到京,愿愿从心,所求如愿。 这可以印证,北魏时期(  )

A.儒学地位受到动摇B.佛教徒吸收儒家观念C.佛教徒的功利追求D.北方战乱的社会背景

4.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白居易写作《杜陵叟》: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该诗(  )

A.标志着唐朝诗歌的转型B.所述现象根源在于自然灾害C.反映税制改革存在弊端D.实质是维护唐朝的统治秩序

5.

明末徐光启,李之藻与传教士艾儒略、汤若望等人共同完成的《崇祯历书》,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明末清初的学者们通过翻译、编写书籍的方式,介绍、引进西方的火器技术和火器,如著名的红夷大炮就在军事战争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这可用来说明明清之际(  )

A.中西方文化实现了全面融合B.文化交流改变传统外交观念C.中国科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中国科技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6.

魏源把 富民 划分为 有田之富民 无田之富民 ,他认为当务之急不仅是要解决前者 岁输租税,供徭役,事事受制于官 的弊病,使之 敢顾家业 ,更要兼顾后者,提出 末富 缓本急标 的颠覆性理论。魏源的这一思想(  )

A.深刻反思了传统农本思想B.迎合了实业救国的思潮C.阐明师夷长技的具体方式D.认识到商业的经世价值

7.

下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民众对待国旗的态度。这说明当时(  )

时间

民众态度

19191

一位读者指出有人在国旗上贴大减价九折八五折等字样,他遂请《益世报》刊文宣传国旗的权威性和神圣性。

1922年8月5日

署名为的作者见一位女子以国旗绣鞋,他表示如此行为是侮辱国旗,即侮辱国家

1924年初

有人看到某公司所悬国旗旗色混乱,认为他们反对共和,轻视民国,脑子里没有国家观念。

A.国家认同观念凸显B.封建等级观念鲜明C.共和观念逐渐形成D.民主自由思想淡薄

8.

1948年,公粮占东北解放区全年财政收入的37.04%,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到1949年,来自公粮的收入占比下降至23.32%,而来自工业的收入占比增长至30.41%。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推进B.革命形势的发展C.工业建设的进行D.苏联模式的影响

9.

下图为1953年7月,《人民画报》刊登的北京西单区安福胡同派出所进行的某活动场景。图中的历史事件(  )

A.实现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B.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C.践行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D.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参政热情

10.

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 是指它(  )

A.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

11.

对于希腊人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摒弃了神秘主义的认知倾向,将它归之为希腊装备精良、纪律严明、行动敏捷、领导有方以及处于防御优势的结果。希罗多德的上述观点反映出(  )

A.希腊取得战争胜利具有必然性B.民主政治提高了希腊作战实力C.史学观念从神本向人本的转变D.经济繁荣促进历史认识的发展

12.

757年,日本《户令》第33条规定: 凡国守,每年一巡行属郡,观风俗,问百年……部内有好学、笃道、孝悌、忠信、清白、异行,发于乡闾者,举而荐之。有不孝悌、悖礼、乱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绳之。 这一举措意在(  )

A.提高民众文化素质B.完善科举取士制度C.维护封建集权统治D.推动儒学理论普及

13.

在18世纪的欧洲,土豆经过各国君主的推动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庄园里开始用一部分土地种植土豆来作为口粮,并把剩下的土地用来种植有交换价值的谷物;与此同时,地主也非常乐于推荐农民食用土豆,这样他们就可以把大部分直营土地用来搞有利可图的东西。这可用于说明,高产作物在欧洲的传播(  )

A.造成了人口急剧增长B.加速了封建经济解体C.增加了政府备荒选择D.加剧了列强殖民争夺

14.

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广受赞誉,女主人公简·爱对其爱慕的贵族罗切斯特说: 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 简·爱的心声折射出(  )

A.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B.宗教观念影响世俗生活C.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D.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15.

1927年苏联开始对劳动英雄实行高标准退休保证金待遇。1928年苏联第一个关于养老金待遇的国家法令规定:男子从60岁、妇女从55岁起享受养老金。1933—1937年期间,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对主要工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附加优惠待遇。这些措施的实行(  )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一定保障C.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D.深受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影响

16.

有成员国指出,当前世界贸易组织将成员国分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两种已经不合时宜,因为近2/3的成员都将自己定义为发展中国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国家的分类一直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这表明(  )

A.世界贸易规则违背国际需要B.经济全球化发展成就突出C.国际经济秩序需要适时变革D.霸权主义阻碍世界多极化

二、开放性试题

17.

唐朝,地方向朝廷缴纳赋税是以布匹和粮食为主。因为路远、物重、易损失,为便于运输,就将这些东西折合成等价的银饼或银铤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提取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怀集庸调银饼 东市库银饼 对研究唐代历史的史料价值。

三、材料阅读

18.

1953—1957年,新中国编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
把几亿农民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比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还要艰巨。报社在这方面用的力量最多。21篇社论,有12篇是专对农民说话。如《帮农民算三笔账》。社论强调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农民的切身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生动事例向他们宣传大道理,用算细账的方法使他们从眼前利益看到远大利益,看到眼前利益必须服从远大利益。社论按照这个路子,帮农民算了三笔账,即:党、人民政府和工人阶级在解放以来使农民得到利益的账;农民按照党和人民政府的安排,把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卖给国家,对国家和农民有什么好处的账;农民响应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参加互助合作,对各方面有什么长远利益的账。社论列举了大量不容辩驳的数字,列举农民亲身经历的许多事例,丝丝入扣,由近及远,自然而然引出农民很可以甚至很容易接受的道理……这种形式效果颇好。

——摘编自李庄《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

(1)根据材料,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相关史实,请你以《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身份帮助农民算清这 三笔账 。(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日报》上述社论的认识。(9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得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欧文认识到,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产品和财富的增加并未得到合理的分配,它被少数人所攫取,使得社会大多数人陷于贫困和不幸。在这一体制下,资本家在追逐利益的驱动下用最小的成本实现着财富的不断增殖。人们热衷于财富积累,不惜残酷打击竞争者,人类的正直、坦率、诚恳公正等品质荡然无存。因此,私有财产是贫困和不平等的唯一根源,由于贫困而在全世界引起各种罪行和灾难。欧文疾呼,要创设一种新制度,构建一个新社会,其原则是共同劳动、共同占有、权利和义务平等,没有剥削、压迫,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将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材料二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如何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加以及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这是斯密长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家出于 私人利润的打算,是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 ,他们 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 。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总之,要建立起 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财产私有并得到保护,实现了经济的自由,这种体制的社会应是一个高度自由的社会。

——均摘编自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文和斯密对工业文明体制的认识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两人思想所贯穿的共同主题。(14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说明欧文和斯密对工业文明体制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4分)